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钟步行距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抑制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试验
分钟步行距离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峰,孙荣,鲁晓怡,胡慧芳[1](2019)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CAT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体重C级、D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120例,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A组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40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在(18.5~24.9)kg/m2范围,40例]和C组为超体重组(BMI>24.9kg/m2,40例)。3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测定血浆Obestatin浓度、记录CAT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浆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并且CAT评分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Obestatin浓度与老年COPD患者CAT评分呈正相关性,与6分钟步行距离呈负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老年医学与保健》期刊2019年01期)
郑静,钟诗颖,黄凯[2](2018)在《6分钟步行距离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评估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试验(6MWT)预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6MWT预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与肺平均动脉压(m PAP)、全肺阻力、心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172例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为(410. 7±67. 3) m,6 min步行预测距离为(768.5±81.4) m,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为(347.8±76.6) m,m PAP为(65.6±18. 5) mm Hg,全肺阻力为(11. 7±6. 5) dyne·s·cm5,心脏指数为(5.7±4. 4) L/(min·m-2)。6MWT预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与m PAP呈正相关(P <0. 05),与全肺阻力及心脏指数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6 min步行距离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可初步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24期)
谷静,朱黎明,刘瑛,罗曼[3](2018)在《自创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创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操组、阳性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阴性对照组。叁组患者均按GOLD(2016)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接受呼吸内科常规健康教育,阳性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训练,呼吸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自创呼吸操训练,保证患者每周进行3次规范的呼吸操训练。并于入组当天,训练后3个月进行六分钟步行距离(6WMD)及CCQ的评估。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阳性对照组和呼吸操组患者的6WMD和CCQ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 <0. 01);阳性对照组和呼吸操组较阴性对照组患者的6WMD和CCQ均明显改善(P <0. 01);呼吸操组与阳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创呼吸操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改善生活质量,能与运动训练达到同样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孙家乐[4](2018)在《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COPD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慢阻肺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探索此治疗方法在改善慢阻肺稳定期6分钟步行距离的可行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从而探讨提高慢阻肺病人6分钟步行距离的新途径,以进一步优化慢阻肺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将来就诊的慢阻肺稳定期III级、IV级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共72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两组治疗的优劣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0.63%,对照组72.73%,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医肺康复疗法提高慢阻肺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临床效果明显,证明采用中医肺康复法来改善慢阻肺稳定期6分钟步行距离的治疗方案有效,具有推行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01)
曹勇,王春明,鲍迎春,方裕,赵乾磊[5](2017)在《残余斑块负荷量化特征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残余冠状动脉斑块负荷量化特征对患者3个月内6min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纳入42名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PCI患者,对42处非PCI节段轻中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斑块进行量化分析。分别于出院前1天和术后3月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计算2次测定的步行距离差值(△6MWD)。以△6MWD低值3分位数(22.40米)为界分为组1(n=14,△6MWD<22.40m)和组2(n=28,△6MWD>22.40m)。结果组1在总体斑块体积(TAV)、斑块负荷百分比(PAV)、最小管腔斑块负荷百分比(PPML)、管腔容积(LV)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MWD与PAV及PPML显着负相关(分别为β=-0.55,P<0.01;β=-0.42,P<0.05),PAV与基线6MWD显着负相关(β=-0.25,P<0.05)。结论 PCI术后残余斑块PAV及PPML较高者△6MWD较低,PAV较高者基线6MWD较低。(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7年05期)
王世红[6](2017)在《体外反搏治疗高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及对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高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及对6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共有96例高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予体外反搏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8)和反搏治疗组(n=48),常规治疗组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共1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比较两组心肌缺血时间,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6MWT)比较两组运动耐量情况。结果:体外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平均心肌缺血时间明显缩短,6MWT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减轻高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提高活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7年22期)
苟怀宇,陈艳秋,吴哓玲[7](2017)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h心率、脑钠肽、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心率(24h HR)、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及伊伐布雷定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的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伊伐布雷定组加服伊伐布雷定。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测定两组24 h HR、BNP、6MWD。结果治疗7 d后,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BNP水平以及6MW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伊伐布雷定组24h HR、BNP水平以及6MWD均明显改善,[(82.54±10.33)次/min vs.(73.45±12.21)次/min]、[(4326±845)pg/m L vs.(3462±786)pg/m L]、[(162.01±57.36)m vs.(198.70±56.3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24 h HR和BNP水平,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那荣瑞[8](2017)在《成都市20-29岁“健康”人群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及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成都市年轻“健康”人群的六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并且构建一个可预测成都市“健康”人群的6MWD的模型,为针对成都市胸外科患者行六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提供对照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6MWT在胸外科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打下基础。方法:在2016年10月1日-11月30日间,招募390名20-29岁成都市“健康”受试者,在同一天完成2次6MWT,取其中最远距离作为最终6MWD。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和受试者完成6MWT前后的心率,血压、心率恢复时间、有无不适感,并计算受试者测试前后的脉压、平均动脉压和测试前后的心率差、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压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做定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χ2检验比较有锻炼习惯的人在各自性别中的所占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受试者的6MWD和记录的各项数据间的相关性。对300名受试者的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6MW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6MWD的预测模型。使用该模型计算剩余受试者的预计6MWD,并与实际6MWD比较二者间差异。使用国外预测模型预测本组受试者6MWD,并与实际6MWD比较二者间差异。结果:390名受试者均完成2次6MWD,排除30名不符合测试要求受试者的结果,采用360名受试者的结果纳入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显示成都市20-29岁“健康”人群的6MWD是649.1±27.93 m,男性高于女性(分别是672.67±28.8 m和637.24±18.28m,t=11.265,P<0.0001),有锻炼习惯人群高于无锻炼习惯人群(分别是660.41±31.6m和644.73±25.0m,t=4.111,P<0.0001)。对300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变量、心率恢复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有无锻炼习惯、测试后心率、测试后收缩压、测试后舒张压、测试后脉压及能量消耗与6WMD呈正相关(P<0.05),静息心率与6MWD呈负相关(P<0.05)。有锻炼习惯的男性比女性多(二者占各自性别的百分比为37.6%和24.1%,χ2=5.974,P=0.02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G)、身高(H)、体重(W)、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心率变量(△HR)及有无锻炼习惯(E)是6MWD的影响因素。6MWD的预测模型是:6MWD=213.876+8.006G+2.403H-0.511W+1.818B+14.607E+0.338△HR+0.056T,将剩余60名受试者测试结果带入该模型计算得预测6MWD与其实际6MWD无统计学差异。国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均有差异(P<0.0001)。结论:1.预测成都市20-29岁“健康”人群6MWD的模型是:6MWD=213.876+8.006G+2.403H-0.511W+1.818B+14.607E+0.338△HR+0.056T;2.本次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预测成都市20-29岁“健康”人群的6MWD;3.有无锻炼习惯是决定该年龄段“健康”人群6MWD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7-03-01)
李萍,王东红[9](2016)在《有氧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网膜素-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网膜素-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MHD(MHD组)患者8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3例)和有氧运动治疗组(有氧运动组,46例),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常规组避免任何运动干预。2组MH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6分钟步行试验,测量体质量、身高及血压。检测血网膜素-1、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生化,彩色超声心动测定心血管参数,对6分钟步行距离(6MWDs)与年龄、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网膜素-1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组网膜素-1、CRP均较对照组升高,LVEF较对照组下降(均P<0.01);有氧运动组经有氧运动6个月后,6MWDs、LVEF、血红蛋白及血网膜素-1较治疗前增加,并且6MWDs、LVEF、血红蛋白较常规组治疗后增加;CRP、空腹血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CRP、空腹血糖、收缩压亦较常规组治疗后下降;治疗前MHD患者6MWDs与年龄、CRP呈负相关,与LVEF、血网膜素-1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8、-0.229、0.252、0.234,均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明显增加MHD患者6MWDs、LVEF、血红蛋白及血网膜素-1,降低CRP、空腹血糖和收缩压,改善身体活动能力、心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6年08期)
张建兴[10](2015)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类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T距离及血浆BNP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T距离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4.021,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6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提高CHF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6MWT距离、降低血浆BN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分钟步行距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试验(6MWT)预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6MWT预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与肺平均动脉压(m PAP)、全肺阻力、心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172例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为(410. 7±67. 3) m,6 min步行预测距离为(768.5±81.4) m,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为(347.8±76.6) m,m PAP为(65.6±18. 5) mm Hg,全肺阻力为(11. 7±6. 5) dyne·s·cm5,心脏指数为(5.7±4. 4) L/(min·m-2)。6MWT预期值和实测值的差值与m PAP呈正相关(P <0. 05),与全肺阻力及心脏指数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6 min步行距离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可初步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钟步行距离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云峰,孙荣,鲁晓怡,胡慧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CAT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
[2].郑静,钟诗颖,黄凯.6分钟步行距离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评估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8
[3].谷静,朱黎明,刘瑛,罗曼.自创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8
[4].孙家乐.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COPD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
[5].曹勇,王春明,鲍迎春,方裕,赵乾磊.残余斑块负荷量化特征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J].心电与循环.2017
[6].王世红.体外反搏治疗高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及对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
[7].苟怀宇,陈艳秋,吴哓玲.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24h心率、脑钠肽、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
[8].那荣瑞.成都市20-29岁“健康”人群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及预测模型[D].遵义医学院.2017
[9].李萍,王东红.有氧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网膜素-1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6
[10].张建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
标签: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肥胖抑制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