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610300
摘要:数学学习是一个记忆、理解、应用、建构的过程,要求数学教师以主动的姿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四基”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抓好数学习题练习,将情、智教学融入课堂,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高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决定了教学方向的问题。长期以来,数学给学生的感觉好像就是一副冰冷、枯燥、抽象和繁难的面孔。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中考拉开分数档次的重要学科,将数学学习的目标定位在应付考试、取得高分上,对数学学习失去了正确的认识。没有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了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有的认为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只是机械化重复的练习、做不尽的习题,忽视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导致了数学课堂普遍沉闷、单调和乏味,大多数学生惧怕数学、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心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的学生普遍底子薄、接受能力差,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注重通法讲解,注重知识转化应用,注重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归纳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加工提炼,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充分结合学情、教学实际,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呢?
首先,要理解好数学。如果对数学理解不到位,仅局限于用数学语言来解释数学的知识点,学生往往觉得枯燥难学,那么一切都是妄谈。
其次,要挖掘数学的美。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常常缺乏一种欣喜感,有的只是学习气氛的平静、学习内容的平淡、学习表现的平凡,教学的效果无疑很差。只有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好数学,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互动课堂”随机选取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巧妙地让学生感到自己回答问题不再是教师的有意安排,而是一种幸运,使枯燥无味的课堂练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刺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促进学习潜能的发挥。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机会。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供思考的框架,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思考;对能力差的学生留给一定的表现空间,使其完成学习任务或取得好成绩时感到愉快和满足;对经常出错的学生课堂上多提供板书的机会,对其作业严格规范要求等。
四、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其实是关注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课堂教学是否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
1.深挖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细节的设计是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备课中,对学情的认真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如,在教学“直线公理”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通过实验总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含义。
2.了解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性学习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尽可能与学生心理期望的学习活动相吻合,想法设法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用愉悦心情去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是演绎精彩课堂的关键环节。
3.要选好课堂讲解习题。在平时的课堂作业讲解中,应抓住一些蕴含丰富数学思想方法的小问题,小题大做,作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工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又容易让学生找到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对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属于自我学习,是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载体,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补充和扩展,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尽可能采取分层作业、开放式作业,“统一”与“自选”结合,恰当控制作业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肖骁数学教学中的“情”与“智”[J].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