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徐进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徐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服务均等化,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发展,对策建议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徐进[1](2018)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逻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既存在供需、区域、城乡、群体间不均等的内生性障碍,也存在具体的体制性或机制性的外生性束缚,违背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社会制度发展的内生逻辑。基于此,通过再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两个核心概念,结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发展中存在的系列节点问题,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和衡量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程度的叁个指标为导引,提出了实现这一制度科学发展的若干对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陈博伦[2](2017)在《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时期,面临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双重任务。在这样历史阶段下,我国以面向未来和国际化的视角,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顺应时势,在2009年和2011年,先后提出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养老保障制度。在经过几年的试点运行之后,我国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拓宽城乡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老百姓在政府的政策下受益,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制度),将已经实现基本覆盖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持基本一致。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保制度。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公平与正义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叁个方面阐述了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保制度的必要性,并选取中央财政收入,各省份地区财政收入,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基础养老金等指标建立公共财政收入时间预测模型以及公共财政负担能力系数计量模型,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城乡居保制度中央财政补贴方式缺乏弹性、公共财政补贴力度不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总体水平过低以及忽略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性,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公共财政倾斜制度,加大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明确并细化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加大城乡居保基金的“造血”功能,加大对城乡居保的财政投入,以保证城乡居保的可持续发展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7-06-01)

李琼,李勇[3](2016)在《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准公共品属性及其外部性效应为公共财政筹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共财政主要从"入口"端和"出口"端发挥对城乡居保制度的支持责任。通过对湖南武陵山片区的财政筹资能力测算发现,按照参保居民100元缴费,财政补助30元的标准,湖南武陵山片区整体上有能力负担。但是,片区内部各县负担能力大小不一,特别是财政收支缺口巨大的县市,负担能力的可持性受到挑战。为此,需要高效优质地发展经济、合理划分各级财政的筹资责任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保障片区城乡居保制度的健康运行。(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15期)

张乐川[4](2016)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困境的探讨——基于日本国民年金基金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国民年金制度基础之上的日本国民年金基金制度,是日本政府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结构改革的一种措施。尽管该制度相对于传统的公共养老制度而言,有着更多个人制度参与和财务选择的自由,但是在实践中,其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日本国民年金基金的困境成因,在于其制度设定不能同时有效满足多数日本国民对于公共和私人化养老保险体系的实际需求。对于日本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在"私有化"改革实践中的无效问题,我国在对应的制度改革中应有所警醒并努力规避。(本文来源于《现代日本经济》期刊2016年03期)

王琳[5](2016)在《中国养老保险从“双轨制”到“并轨”的福利分析—兼论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一元化”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实现社会再分配及社会公平。2015年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双轨制”。养老保险“双轨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再适用于现行的经济体制,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在资金来源、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和退休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养老金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两个群体并没得到同等的福利,有损社会公平,引起企业职工的不满。并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不挂钩,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负担,给我国的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养老保险“双轨制”下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其次研究了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的“一元化”改革,日本将共济年金并入厚生年金,统一了企业职员和公职人员的年金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最后分析预测了养老保险“并轨”后带来的预期福利。从福利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前后做了研究对比,并得出结论“并轨”后能逐渐消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人员流动、降低财政负担、增加社会福利。(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苓玲,任斌,赵佩娜[6](2016)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调整与基金平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逐步成熟的情况下,参数调整将成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有可能突破的政策取向。本文基于养老保险基金平衡视角,系统梳理替代率、缴费率、退休年龄和覆盖率四个参数调整对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并简要回顾了融资模式、隐性债务和基金投资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综述认为,相关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数内生机制,强化多参数调整及关联效应对公共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研究(北京)》期刊2016年01期)

刘海英,梅琳[7](2015)在《公共财政视角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本文在界定政府介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的基础上,基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历程和路径依赖,并结合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财政支持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牧丹,尹宁[8](2014)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公共政策执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养老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重要现实挑战。养老保险作为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重要国家基本政策收到前所未有的瞩目,但现如今,养老保险在获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养老保险金赤字、城乡差异较大等等。本文将对养老保险政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分析其获得的成就以及今后应继续沿革的措施,同时找出政策的缺陷以及未达到政策目标的政策举措,从而为今后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4年20期)

杨芳[9](2014)在《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风险与控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风险是由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指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资金筹集、受益条件和管理机构等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不符合经济社会现况而导致基金收入减少或支付增加的可能性。本文分析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制度风险的形成过程,并提出完善的财务决策机制是风险控制的主要途径,风险损失应该由政府承担。(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4年23期)

李琼[10](2014)在《西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效供给研究——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以及不断壮大的财政规模,使得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长效供给具备了社会及经济环境方面的可行性。但是,由于西部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与养老需求膨胀之间的矛盾,"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与西部农村养老均等化要求相去甚远等问题,导致这一制度的长效供给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西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效供给以实现社会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应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增加各方主体的筹资能力;加强宣传,提高西部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体现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的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时期,面临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双重任务。在这样历史阶段下,我国以面向未来和国际化的视角,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顺应时势,在2009年和2011年,先后提出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养老保障制度。在经过几年的试点运行之后,我国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拓宽城乡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老百姓在政府的政策下受益,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决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制度),将已经实现基本覆盖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持基本一致。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保制度。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公平与正义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叁个方面阐述了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保制度的必要性,并选取中央财政收入,各省份地区财政收入,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基础养老金等指标建立公共财政收入时间预测模型以及公共财政负担能力系数计量模型,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城乡居保制度中央财政补贴方式缺乏弹性、公共财政补贴力度不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总体水平过低以及忽略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性,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公共财政倾斜制度,加大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明确并细化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加大城乡居保基金的“造血”功能,加大对城乡居保的财政投入,以保证城乡居保的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逻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黑河学刊.2018

[2].陈博伦.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吉首大学.2017

[3].李琼,李勇.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4].张乐川.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困境的探讨——基于日本国民年金基金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6

[5].王琳.中国养老保险从“双轨制”到“并轨”的福利分析—兼论日本公共年金制度“一元化”改革[D].河北大学.2016

[6].刘苓玲,任斌,赵佩娜.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调整与基金平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6

[7].刘海英,梅琳.公共财政视角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5

[8].牧丹,尹宁.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公共政策执行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

[9].杨芳.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风险与控制对策[J].时代金融.2014

[10].李琼.西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长效供给研究——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徐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