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晗,郭晶[1](2021)在《基于ALA案例分析的北美地区图书馆新兴技术实践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图书馆界对新兴技术的不断探讨和尝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业界实践者开始关注新兴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应用场景及其实践情况。美国图书馆协会于2019年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了截至目前的最新一届线下年会,此次年会开设了新兴技术专题会场对新兴技术进行重点讨论。文章基于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的新兴技术案例进行归纳分析、进展跟踪和展开调研,围绕北美地区图书馆当前对新兴技术的关注点进行研究,包括新兴技术在图书馆实践的相关技术、应用场景、人力配置与岗位设置等。通过以上调研,提出新兴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场景下的发展建议,使其切实推动图书馆的定位、资源、服务等实质性发展。
柏雪[2](2021)在《5G环境下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5G时代,AR技术将更具发展潜力,为用户带来深度沉浸式交互体验。图书馆能否引入AR技术来驱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成为环境创新的先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从用户、馆员、图书馆三个维度梳理目前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从资源服务、用户体验、空间构建、人馆交互、读者学习、日常管理方面深入分析探讨5G环境下AR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优势,预测交互式可视化检索、与文旅机构合作、与其他技术融合应用将成为5G时代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趋势,并指出图书馆应理性引入AR技术。
黄杜鹃[3](2021)在《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研究——基于“+馆藏”服务平台的思考》文中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论文结合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意义,介绍了"+馆藏"服务平台及其运作流程,分析了"+馆藏"服务平台在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认为多媒体资源库应当进行定位与长远规划,充分开发与利用读者资源,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及时更新,通过合作联盟实现共建共享,并开发读者评价功能。
孙冬雪[4](2021)在《面向融合创新的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经过多年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大多数读者日常的需求,同时也引入了各类创新性的服务设备及特色数据资源,努力创新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但很多图书馆并没有将这些新设备、新资源与自身原有的馆藏文献及读者服务深度融合。从设备、资源、服务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在新设备、新资源的使用上所暴露的局限性与融合性问题,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应将馆内设备、资源、服务相融合,形成以新技术新设备为手段、馆藏内容为特点、馆员服务为延伸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许润原[5](2021)在《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与应对》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图书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中心必然首当其冲。为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服务效能,图书馆必须在馆藏形式和服务内容及方式上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工作人员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因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
徐丽丽,李敏,侯酉娟,张媛媛,郎朗,邱润苓,覃晋,段青[6](2021)在《《中医药图书馆学》评介》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对《中医药图书馆学》进行内容简述与学术价值评价。该书主要论述了中医药图书馆学,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文献资源组织、建设与发展,介绍了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医药图书馆服务与用户教育、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中医药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及中医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该书对中医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晓宇[7](2021)在《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分析智慧图书馆概述,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平台、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保障智慧图书馆所提出的信息服务可以更优。
贾琼[8](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张柳[9](2021)在《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总体国家安全观”也被列为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社交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是在新形势下应对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网络的虚拟性,给社交网络舆情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社交网络以及舆情用户的特性对社交网络舆情信息生态平衡有着较大的影响,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管理,会导致社交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威胁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图谱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挖掘用户的潜在社群,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并分析出用户的情感倾向,是舆情监管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并提出舆情引导策略。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首先,第三章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是全文的理论核心框架,指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的四个关键要素为信息环境、信息人、信息和信息技术,并通过用户社群图谱、用户身份图谱和用户情感图谱构成多维度的主题图谱;之后,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基于信息环境、信息人和信息,以“埃航空难”作为典型话题案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用户社群图谱、用户身份图谱以及用户情感图谱,研究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发现、用户身份识别以及情感演化规律,为第七章和第八章提供理论支撑;随后,第七章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并基于第四、五、六章的分析内容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为第八章提出的舆情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最后,第八章提出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为本文实践层面的落脚点。下面予以详细阐述。第三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构建。首先,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信息生态要素为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以及技术要素;其次,结合知识图谱的相关理论,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属性抽取以及模型构建;然后,指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分别由用户社群图谱、用户身份图谱和用户情感图谱三个维度构成,并从信息环境角度对社群发现、信息人角度对身份识别以及信息角度对情感演化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社交网络舆情进行生态性评价;最后,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第四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构建及关系发现。本章基于信息环境理论,结合JS散度的LDA主题模型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并进行社群关系发现。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埃航空难”话题下的舆情文本进行主题建模,利用困惑度指标确定舆情用户最优主题数,通过JS散度进行相似度度量,并将计算结果作为边权重,使用VOSviewer软件构建用户社群图谱,进一步划分多个网络社群,对网络社群的主题偏好以及用户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并准确定位网络社群中的意见领袖。本章主要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中的信息环境,与第五、六章相呼应,为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B1、B2)和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社群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五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构建及身份识别。本章基于信息人理论,结合LDA主题模型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模型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并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首先,采用实证研究法,以突发事件“埃航空难”话题作为信息环境构建舆情空间,挖掘舆情用户转发评论文本的深层语义特征,剖析舆情用户的身份特征和传播特征;然后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划分舆情用户类型,结合舆情生命周期,使用Neo4j绘制用户身份图谱,从而有效掌握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类型,并系统剖析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关注点及演化过程。本章主要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中的信息人,与第四、六章相呼应,为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B3、B4、B5)和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六章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构建及情感演化。本章基于信息理论,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有效划分舆情用户情感倾向。首先,采用实证研究法,以突发事件“埃航空难”话题为例对舆情用户的转发评论信息进行情感分类,并对构建的舆情文本情感分类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并验证模型的优越性;然后,结合舆情文本的情感倾向与突发事件舆情发展周期,使用Gephi绘制用户情感图谱,动态展示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演化过程,全面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与舆情用户的情感变化规律。本章主要研究社交网络舆情中的信息,与第四、五章相呼应,为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B6)和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情感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本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突发事件“埃航空难”话题的爆发期阶段进行生态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为生态性评价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章与第四、五、六章相呼应,为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情感的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八章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本章基于第四、五、六章的研究结论,在第七章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首先从互联网及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的角度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信息环境、信息人以及信息三个维度提出了引导策略。具体而言,本章从信息环境维度,提出加强衍生话题的监测、完善社交网络舆情话题推送和重视社群服务的社群引导策略;从信息人维度,提出完善用户类型化管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和完善意见领袖沟通机制的用户引导策略;从信息维度,提出社交网络内容精细化管理、重视舆情情感引导、完善健全舆情情感预警机制的情感引导策略。本文在理论层面,提出了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系统构建方式,为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从用户社群、用户身份、用户情感三个不同维度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从而使得管控主体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社群、有效地识别用户身份、准确地分析用户的情感倾向;同时,提出的生态性评价指标为社交网络舆情生态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为社交网络舆情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在舆情的具体实践中,能够指导管控主体从社群、用户、情感三个层面入手,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指引社交网络平台的系统开发方向,保障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王晰巍,罗然,刘宇桐[10](2021)在《AI在智慧图书馆应用趋势:机遇与挑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的融入将推动图书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业态革新,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各领域的服务创新。【方法/过程】本文以SCI、SSCI、Scopus数据库为来源,通过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呈现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内容和热点应用场景、AI在智慧图书馆中的未来研究趋势以及AI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果/结论】从热点主题内容上看,本文梳理了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兴趣;根据AI的技术优势以及智慧图书馆的业务需求,梳理出AI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五大应用场景,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四个研究趋势;最后,结合AI技术未来最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了AI为智慧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提出AI技术落地所面临的挑战。【创新/局限】本文分析了AI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落地场景、未来研究趋势以及图书馆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但研究的样本文献主要基于国外主流数据集,在未来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文献。
二、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LA案例分析的北美地区图书馆新兴技术实践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方法 |
2 相关研究和范畴界定 |
3 北美地区图书馆ET的相关实践 |
3.1 ET的相关技术 |
3.2 ET的应用场景 |
3.2.1 定位清晰的科普实验场景 |
3.2.2 贴近生活的便捷体验场景 |
3.2.3 注重服务的项目孵化场景 |
3.3 ET的相关人员与职责 |
3.3.1 ET的岗位设置 |
3.3.2 ET的岗位职责 |
4 启示与建议 |
4.1 明晰定位,助力学科发展 |
4.1.1 针对工科院校,深化技术应用 |
4.1.2 针对人文社科类院校,普及科技知识 |
4.2 闭环保障,加强现实意义 |
4.2.1 闭环配置设备,完整孵化项目 |
4.2.2 贴近日常生活,引导学以致用 |
4.3 整合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
4.3.1 提供相应服务,弥补技术不足 |
4.3.2 整合各类服务,打破服务壁垒 |
4.4 联动馆藏,加强资源利用 |
4.4.1 拓展应用场景,赋能馆藏查找 |
4.4.2 提升阅读体验,助力馆藏揭示 |
4.5 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人力 |
4.5.1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岗位融通 |
4.5.2 配置复合人才,实现资源联动 |
4.5.3 完善岗位职责,明确角色定位 |
5 结语 |
(2)5G环境下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技术背景 |
1.1 AR技术应用概述 |
1.2 5G技术对AR应用的影响 |
2 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分析 |
2.1 用户维度的应用 |
(1)图书馆导览。 |
(2)图书指引。 |
2.2 馆员维度的应用 |
(1)图书智能排架。 |
(2)馆藏资源展示与利用。 |
2.3 图书馆维度的应用 |
3 5G环境下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
3.1 资源服务可视化、立体化,盘活馆藏资源 |
3.2 人馆交互智能化、实时化,提高服务效能 |
3.3 用户体验多元化、沉浸化,增加用户黏度 |
3.4 空间构建复合化、集成化,提升空间价值 |
3.5 读者学习情境化、无缝化,激发学习欲望 |
3.6 日常管理自动化、智能化,优化业务流程 |
4 5G时代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趋势预测 |
4.1 交互式可视化检索 |
4.2 与文旅机构合作提升资源利用 |
4.3 与其他技术融合应用构建智慧图书馆 |
5 图书馆引入AR技术的思考 |
5.1 理性引入AR应用,合理规划应用路径 |
5.2 增加馆员AR知识技能储备,打造专业开发管理团队 |
5.3 寻求合作,互利共赢 |
(3)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研究——基于“+馆藏”服务平台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意义 |
2 “+馆藏”服务平台概述及流程 |
3 基于“+馆藏”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 |
3.1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
3.2 降低多媒体资源库自建成本 |
3.3 多媒体数据安全与版权得到保障 |
3.4 实现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移动服务 |
4 利用“+馆藏”建设多媒体资源库面临的问题 |
4.1 上传资源质量的控制问题 |
4.2 不能及时获取更新资源 |
4.3 多媒体资源类型繁杂 |
4.4 多媒体资源库主题规划问题 |
5 利用“+馆藏”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化策略 |
5.1 对多媒体资源库进行定位与长远规划 |
5.2 充分开发与利用读者资源 |
5.3 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及时更新 |
5.4 合作联盟,共建共享 |
5.5 开发读者评价功能 |
6 结语 |
(4)面向融合创新的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多媒体服务个性化与融合性的现实矛盾 |
2.1 个性化多媒体设备利用率有限 |
2.2 部分多媒体资源与设备无法融合 |
2.3 开展创新服务时忽略了读者的感受 |
3 多媒体资源与设备融合推动服务创新 |
3.1 利用多媒体活动吸引读者,促进馆藏资源与多媒体设备相融合 |
3.2 以馆员服务为桥梁,推进多媒体活动与读者需求双向融合 |
3.2.1 提升馆员创新服务技能 |
3.2.2 增强馆员主动服务意识 |
3.2.3 制定服务制度与岗位规范 |
3.3 利用同一终端,融合更多类型文献资源 |
4 多媒体资源与服务融合创新的保障措施 |
4.1 定期组织馆员学习,保障创新能力 |
4.2 挖掘读者需求,延伸服务范围 |
4.3 整合读者反馈,合理规划采购内容 |
5 结语 |
(5)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
1.1 对馆藏文献形式的影响 |
1.2 对日常工作的影响 |
1.3 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
1.4 对图书馆人员的影响 |
2 图书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2.1 转变思想,纠正观念 |
2.2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
2.3 变更服务内容 |
2.4 开启与读者的互动 |
3“未来图书馆”畅想 |
3.1 数字化和多媒体化 |
3.2 服务的多样化与图书馆“家庭化” |
3.3 互动式的信息枢纽 |
(6)《中医药图书馆学》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1 着书意义 |
1.1 首次明确阐述了中医药图书馆学概念 |
1.2 系统集成了中医药图书馆研究的主要成果 |
2 论着内容 |
2.1 概括论述中医药图书馆学 |
2.2 中医药文献资源组织、建设和发展 |
2.3 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建设 |
2.4 中医药图书馆服务与用户教育 |
2.5 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
2.6 中医药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 |
2.7 中医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 |
3 小结 |
(7)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智慧图书馆概述 |
2 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平台 |
3 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3.1 云储存技术 |
3.2 虚拟现实技术 |
3.3 信息安全技术 |
3.4 智能技术 |
4 结束语 |
(8)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畴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
2.1.2 档案资源聚合 |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2.1.4 研究述评 |
2.2 相关理论 |
2.2.1 档案价值论 |
2.2.2 知识组织理论 |
2.2.3 数字人文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
3.2.1 关联强度 |
3.2.2 关联维度 |
3.2.3 关联阶度 |
3.2.4 关联粒度 |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
6.2.1 存储层 |
6.2.2 描述层 |
6.2.3 服务层 |
6.2.4 应用层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
7.2.1 政策保障 |
7.2.2 技术保障 |
7.2.3 人才保障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社交网络舆情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网络舆情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社交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 |
2.1.1 社交网络舆情的内涵 |
2.1.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 |
2.1.3 社交网络舆情的特征 |
2.1.4 社交网络舆情演化过程 |
2.2 主题图谱的相关概念 |
2.2.1 知识图谱的内涵 |
2.2.2 主题图谱的内涵 |
2.2.3 主题模型的内涵 |
2.3 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 |
2.3.1 突发事件的内涵 |
2.3.2 突发事件的类型 |
2.3.3 突发事件的特征 |
2.4 信息生态的相关理论 |
2.4.1 信息生态的内涵 |
2.4.2 信息生态系统 |
2.4.3 信息生态因子 |
2.4.4 信息生态链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系统模型 |
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信息生态要素 |
3.1.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环境要素 |
3.1.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主体要素 |
3.1.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客体要素 |
3.1.4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技术要素 |
3.1.5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信息生态要素模型 |
3.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 |
3.2.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实体识别 |
3.2.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属性抽取 |
3.2.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关系抽取 |
3.2.4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的模型 |
3.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成 |
3.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 |
3.3.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 |
3.3.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 |
3.3.4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及评价 |
3.4 主题图谱系统模型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构建及社群发现 |
4.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问题的提出 |
4.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发现模型 |
4.2.1 LDA主题模型 |
4.2.2 相似度度量 |
4.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模型构建 |
4.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建模思想 |
4.3.2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社群图谱模型 |
4.4 研究设计 |
4.4.1 数据来源 |
4.4.2 数据采集 |
4.4.3 数据处理 |
4.5 数据结果 |
4.5.1 确定最优主题数 |
4.5.2 计算JS散度 |
4.5.3 构建用户社群图谱 |
4.6 讨论分析 |
4.6.1 社交网络社群主题偏好分析 |
4.6.2 社交网络社群用户特征分析 |
4.6.3 社交网络社群意见领袖识别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构建及身份识别 |
5.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问题的提出 |
5.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识别模型 |
5.2.1 LDA语义特征挖掘 |
5.2.2 身份特征和传播特征构建 |
5.2.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
5.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模型构建 |
5.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图谱建模思想 |
5.3.2 基于LDA和朴素贝叶斯的用户身份图谱模型 |
5.4 研究设计 |
5.4.1 数据来源 |
5.4.2 数据采集 |
5.4.3 数据处理 |
5.4.4 舆情事件概况及周期划分 |
5.5 数据结果 |
5.5.1 用户关注主题划分 |
5.5.2 用户身份识别 |
5.5.3 构建用户身份图谱 |
5.6 讨论分析 |
5.6.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身份分类 |
5.6.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关注点比较 |
5.6.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关注点演化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构建及情感演化 |
6.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问题的提出 |
6.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分类模型 |
6.2.1 中文分词与词向量训练 |
6.2.2 卷积神经网络 |
6.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构建模型 |
6.3.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建模思想 |
6.3.2 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图谱模型 |
6.4 研究设计 |
6.4.1 数据来源 |
6.4.2 数据处理 |
6.4.3 模型设置 |
6.4.4 文本向量训练与选择 |
6.4.5 整体架构与算法流程 |
6.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确定及实验对比 |
6.5.1 卷积核尺寸 |
6.5.2 激活函数 |
6.5.3 Dropout随机失活率与迭代次数 |
6.5.4 实验结果对比 |
6.6 数据结果 |
6.6.1 情感分类结果 |
6.6.2 构建用户情感图谱 |
6.7 讨论分析 |
6.7.1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内容特征分析 |
6.7.2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情感分布分析 |
6.7.3 舆情用户的情感演化分析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 |
7.1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问题的提出 |
7.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7.2.1 信息环境维度 |
7.2.2 信息人维度 |
7.2.3 信息维度 |
7.2.4 信息技术维度 |
7.3 评价方法及过程 |
7.4 实证分析 |
7.4.1 样本选择 |
7.4.2 评价过程 |
7.5 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结果分析 |
7.5.1 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
7.5.2 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
8.1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问题的提出 |
8.1.1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
8.1.2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生态性挑战 |
8.1.3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体系 |
8.2 社交网络舆情社群的引导策略 |
8.2.1 加强衍生话题的监测 |
8.2.2 完善社交网络舆情话题推送 |
8.2.3 重视网络社群服务的提升 |
8.3 社交网络舆情用户的引导策略 |
8.3.1 完善用户类型化管理 |
8.3.2 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
8.3.3 建立意见领袖的沟通机制 |
8.4 社交网络舆情情感的引导策略 |
8.4.1 社交网络内容精细化管理 |
8.4.2 重视舆情情感引导 |
8.4.3 完善舆情情感预警机制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创新点 |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LA案例分析的北美地区图书馆新兴技术实践及启示[J]. 张晗,郭晶. 图书馆学研究, 2021(22)
- [2]5G环境下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 柏雪. 新世纪图书馆, 2021(10)
- [3]高校图书馆自建多媒体资源库的研究——基于“+馆藏”服务平台的思考[J]. 黄杜鹃. 新世纪图书馆, 2021(10)
- [4]面向融合创新的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研究[J]. 孙冬雪. 图书馆学刊, 2021(09)
- [5]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与应对[J]. 许润原. 办公自动化, 2021(19)
- [6]《中医药图书馆学》评介[J]. 徐丽丽,李敏,侯酉娟,张媛媛,郎朗,邱润苓,覃晋,段青.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1(05)
- [7]多媒体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 武晓宇.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18)
- [8]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9]社交网络舆情用户主题图谱构建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D]. 张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AI在智慧图书馆应用趋势:机遇与挑战[J]. 王晰巍,罗然,刘宇桐. 情报科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