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戴熙瀛,孙晓丽,闫寿科

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戴熙瀛,孙晓丽,闫寿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β-羟基丁酸酯,纳米受限,结晶,取向

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文献综述

戴熙瀛,孙晓丽,闫寿科[1](2017)在《聚-β-羟基丁酸酯在多孔阳极氧化铝纳米受限空间中的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聚合物。本文通过溶液法,利用毛细作用将PHB制备到不同孔径的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PHB在AAO模板中形成了纳米柱。结合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宽频介电谱仪(DS)的表征,我们研究了PHB在受限于AAO模板中的结晶行为和分子链段的松弛情况。PHB的结晶度随着模板孔径的减小而降低。在大孔径模板中,结晶行为是可以发生的,并且晶体的取向受到结晶温度影响。在较低的结晶温度,晶体的b轴和c轴倾向于垂直于管径方向。当受限孔径减小到100 nm及以下时,PHB不能结晶。实验表明,随着孔径的减小,受限作用增强,PH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说明了受限尺寸对结晶度有着影响。当把100 nm的PHB样品的模板蚀刻掉时,样品又可以结晶了,说明界面作用也对结晶度有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吴俊莹[2](2015)在《羟基氧化铝纳米胶体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中所述的羟基氧化铝纳米胶体是指铝的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及其各级脱水产物所形成的纳米胶体的统称,由于产物所含的Al、0、0H的比例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这些胶体由于微观形貌可控,被广泛的用于结构陶瓷、催化剂、吸附剂以及微电子功能材料等,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在已有的制备方法中,大多数方法倾向于运用活性剂、沉淀剂、解胶剂等制备羟基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控制pH值,反应时间也较长,反应步骤复杂,限制了这些胶体的生产与应用。因此,探究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用溶剂热醇解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羟基氧化铝胶体,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无水氯化铝为铝源,分别与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正丙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纳米薄片。当反应温度降低到160℃时,无样品生成。说明无水氯化铝与醇类反应,生成羟基氧化铝胶体的下临界温度为160℃。(2)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产物均为纳米片状结构,其结晶度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提高。(3)以无水氯化铝为铝源,以甲醇为前驱物时,产物以氢氧化铝Al(OH)3为主;以乙醇、正丙醇为前驱物时,产物以氢氧化铝的各级脱水产物为主,并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最终转化为羟基氧化铝A1OOH。(4)通过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推演其反应机理,认为反应通过如下路径进行:AlCl3+3ROH→Al(OR)3+3HCl Al(OR)3+3ROH→Al(OH)+3ROR Al(OH)3→AlOOH+H2O进而推演出片状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在温度较低、反应时间较短时,均生成块状Al(OH)3胶体,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发生不同级次的脱水,向AlOOH转化;由于AlOOH具有层状结构,在(010)表面羟基的作用下,块状Al(OH)3胶体最终分裂成片状纳米结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纳米片越薄;由于表面羟基和范德华力的影响,这些纳米片在高温下发生弯曲,甚至包裹成球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马越[3](2009)在《改性活性炭/纳米羟基氧化铝对水中氟离子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是人体维持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摄入适量的氟对预防龋齿有积极作用,但摄入量过多会导致“氟中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吸附法除氟具有出水稳定、工艺流程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吸附除氟的关键是研制高效、廉价的吸附剂。本文通过两种途径研制开发新型除氟吸附剂:对原有吸附材料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负载锰氧化物以提高其吸附氟离子的性能;探索研究新型材料纳米羟基氧化铝的除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以无定形的微小颗粒负载在活性炭表面。二氧化锰的负载改变了活性炭表面形貌,使其比表面及有所增加。这种改性有效地提高了活性炭的除氟能力,复合材料对氟离子的单位吸附量是原始活性炭的4-5倍。吸附过程可由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表面扩散和孔扩散同时控制着吸附速率。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二氧化锰/活性炭复合材料在偏酸性范围内对的氟离子有较高的去除率。纳米羟基氧化铝对水溶液中的氟离子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起初的30分钟氟离子的吸附是非常快的,然后在6小时后吸附达到平衡状态。对吸附动力学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氟离子在纳米羟基氧化铝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说明该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试验平衡数据吻合较好。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吸附的最重要的参数,达到最大吸附量的最适pH值在7左右。XPS解析证明纳米羟基氧化铝表面的羟基基团参与氟离子的吸附过程。其他共存离子如Cl~-和NO_3~-对氟离子的吸附过程的影响很小。当存在如SO_4~(2-)或是PO_4~(3-)共存离子时,氟离子去除率会显着降低。解吸实验表明在pH为13时氟离子可以很容易被解吸。(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26)

徐春祥,薛清华,巴龙,赵冰,顾宁[4](2001)在《八羟基喹啉铝在多孔氧化铝纳米孔中的光致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其孔径约为10nm.通过物理吸附在纳米孔中组装入有机发光小分子八羟基喹啉铝,观察到了这些小分子的光致发光蓝移现象,与不同浓度的Alq_3 的PL相比,纳米孔中Alq_3的发光接近于单分子发光行为.这种蓝移现象与纳米孔对有机分子聚集程度的限制有关.(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1年12期)

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中所述的羟基氧化铝纳米胶体是指铝的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及其各级脱水产物所形成的纳米胶体的统称,由于产物所含的Al、0、0H的比例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这些胶体由于微观形貌可控,被广泛的用于结构陶瓷、催化剂、吸附剂以及微电子功能材料等,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在已有的制备方法中,大多数方法倾向于运用活性剂、沉淀剂、解胶剂等制备羟基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控制pH值,反应时间也较长,反应步骤复杂,限制了这些胶体的生产与应用。因此,探究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用溶剂热醇解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羟基氧化铝胶体,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无水氯化铝为铝源,分别与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正丙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纳米薄片。当反应温度降低到160℃时,无样品生成。说明无水氯化铝与醇类反应,生成羟基氧化铝胶体的下临界温度为160℃。(2)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产物均为纳米片状结构,其结晶度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提高。(3)以无水氯化铝为铝源,以甲醇为前驱物时,产物以氢氧化铝Al(OH)3为主;以乙醇、正丙醇为前驱物时,产物以氢氧化铝的各级脱水产物为主,并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最终转化为羟基氧化铝A1OOH。(4)通过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推演其反应机理,认为反应通过如下路径进行:AlCl3+3ROH→Al(OR)3+3HCl Al(OR)3+3ROH→Al(OH)+3ROR Al(OH)3→AlOOH+H2O进而推演出片状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在温度较低、反应时间较短时,均生成块状Al(OH)3胶体,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发生不同级次的脱水,向AlOOH转化;由于AlOOH具有层状结构,在(010)表面羟基的作用下,块状Al(OH)3胶体最终分裂成片状纳米结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纳米片越薄;由于表面羟基和范德华力的影响,这些纳米片在高温下发生弯曲,甚至包裹成球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参考文献

[1].戴熙瀛,孙晓丽,闫寿科.聚-β-羟基丁酸酯在多孔阳极氧化铝纳米受限空间中的结晶行为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2].吴俊莹.羟基氧化铝纳米胶体的制备与表征[D].吉林大学.2015

[3].马越.改性活性炭/纳米羟基氧化铝对水中氟离子的去除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徐春祥,薛清华,巴龙,赵冰,顾宁.八羟基喹啉铝在多孔氧化铝纳米孔中的光致发光[J].科学通报.2001

标签:;  ;  ;  ;  

纳米羟基氧化铝论文-戴熙瀛,孙晓丽,闫寿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