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差异论文-宋宇宁

身份差异论文-宋宇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份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议勤,议宾,同文同种,中华法系

身份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宋宇宁[1](2019)在《从“八议”到“六议”:论日本身份制度的历史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议勤"与"议宾"制度不为日本所接受从身份制度的角度反映出了古代日本与中国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结构上的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这些差异恰恰引领了中日两国在古代法直至近现代法的发展中分别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所谓中日之间"同文同种"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或许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事实启示着我们,中日之间从古代开始就缺乏"同文同种"的历史依据。日本的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特征上都在东亚地区独树一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中华法系"对于日本的影响也颇为有限,并未真正成为日本法制的精神内核。(本文来源于《外国法制史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褚红丽,魏建[2](2019)在《村干部双重身份的腐败惩罚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干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作为村"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也行使村民自治权,具有作为村"代理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基于2014~2016年村干部腐败案件的裁判文书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村干部双重身份对腐败惩罚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身份村干部的腐败均具有数额小、侵占公共财物为主的特征,但惩罚力度却完全不同。无论是监禁刑还是财产刑,"代理人"身份的腐败惩罚力度都明显低于"官"身份的惩罚力度,并且村支书与村主任的职务身份差异对腐败惩罚的影响不明显,同时村"官"身份的村干部受到了比一般国家工作人员更严厉的惩罚。同一群体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受到不同水平的腐败惩罚不利于乡村的健康发展,应逐渐统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19年05期)

吴亚平,贾勤[3](2019)在《文化身份认同视角下的中泰汉语教师教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文化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对中泰汉语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简要概述("中"指汉语教师志愿者,"泰"指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基于文化身份认同对二者在教学行为中的差异进行了归纳,旨在促进志愿者教师和泰国本土教师的汉语教学。(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7期)

吴冠军[4](2019)在《德勒兹,抑或拉康——身份政治的僵局与性差异的两条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序曲:2018,性别话语的两场浪潮2018年,国内关于性别的公共话语,前后有两次大的浪潮,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波澜壮阔的浪潮,恰恰从两个全然不同的方向涌出。第一个浪潮的关键词,自然是"米兔"。从2018年年初开始,因好莱坞着名编剧人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事件(2017年10月)而触发的社交媒体运动蔓延到中国,引发了同样声势浩大的"米兔"("me too"音译)运动。第二个浪潮的关键词,(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08期)

胡玉婷,洪建中,刁春婷[5](2019)在《跨文化沟通能力对来华留学生抑郁的影响:身份认同差异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来华留学生个人-表现认同差异、个人-关系认同差异在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跨文化智力问卷、个人-表现认同差异问卷、个人-关系认同差异问卷、抑郁量表对301名来华留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相关分析表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个人-表现认同差异、抑郁呈显着负相关;个人-表现认同差异、个人-关系认同差异与抑郁两两呈显着正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能直接影响抑郁,但存在两条间接路径:个人-表现认同差异的单独中介以及个人-表现认同差异和个人-关系认同差异的链式中介。本研究表明,身份认同差异在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来华留学生抑郁的关系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能为来华留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罗文斌,唐叶枝,潘慧敏[6](2019)在《基于主客区域身份差异的城市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比较研究——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客是城市游憩活动的主体,激发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既关系到游客文明旅游行为的规范,也关系到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更关系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不同区域身份的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景区的依恋情感不一样,其环境责任行为也会存在差异。而对主客区域身份差异的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是深化环境责任行为管理、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区环境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以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两类游憩者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社会统计学方法对主客区域身份差异的城市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差异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因子分析显示,城市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主要表现为环境维护行为与环境促进行为两大因子;#区域身份对城市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差异存在影响,本地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强于外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愿;(2)两大游憩者群体在具体的环境维护行为、环境促进行为表现上存在差异。本文最后提出若干基于区域身份差异的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的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姬亚楠[7](2019)在《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农民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城市与乡村的面貌,而且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方式,发生着由扎根农村向游走于城乡之间的转变。由于乡土记忆、人生阅历和个体认同的不同,新、老两代农民的进城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农民"身份的认同程度上:老一代农民认同"农民"身份,而新一代农民则抗拒认同。相较之下,新一代农民的进城更具革命性与突破性,他们的离乡离土具有形式上和情感上的双重断裂性。新一代农民在实现个人现代化转型时,必须正视来自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判断,正视精神层面的转型。(本文来源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傅伟刚,丁国卫[8](2019)在《个人投资商业房产因投资身份不同纳税有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投资商业房产因身份不同,税收待遇有差异。本文以个人直接投资,以合伙人、股东间接投资,分析叁类投资行为的税务处理。一、直接投资案例1.李某与王某于2018年12月共同投资一处商业房产,总价格500万元,李某与王某投资比例分别为60%、40%,该房产以年租金40万元出租。叁年后李某、王某商议以620万元将房产转让,其税收如何处理?(本文来源于《注册税务师》期刊2019年06期)

王利平,何金露[9](2019)在《制度同构和组织身份视角下的最佳差异化选择——基于商学院使命愿景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成功取得AACSB、EQUIS或AMBA等几种主要国际标准认证的45所中国大陆商学院使命和愿景的文本分析,结合制度同构与组织身份两种视角,探究这些商学院的最佳差异化选择。研究表明:大陆商学院使命和愿景在形式上倾向于被动"求同",文化-认知要素带来的同构效应比较显着;在意义上偏向于有意识地"存异",独特性特征带来的差异化效应更为显着。具有一般性的特征是通过形式上的"求同"和意义上的"存异",实现最佳差异化。(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方姚[10](2019)在《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身份的差异化定位及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检察机关被赋予公益诉讼起诉权之后,既是诉讼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双重身份冲突的问题便突显出来。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并未进行实质区分,使得检察机关在两类公益诉讼中的身份定位处于混同状态。要避免身份冲突,还须厘清两类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双重身份存在的主次关系。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提起诉讼,进行权利救济,其监督的职责却不强烈,故而更应突出检察机关当事人的身份定位,这也有利于保证诉讼结构的平衡。而行政公益诉讼中,法律监督的职责则强于权利救济,检察机关监督者的身份定位更符合行政公益诉讼的特质。基于此,重构两类公益诉讼中与检察机关身份有关的制度,分析两类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诉讼称谓、抗诉权、调查取证权以及举证责任等问题,使之与其定位相匹配,从而有效发挥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彰显两类公益诉讼的各自特点。(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身份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村干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作为村"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也行使村民自治权,具有作为村"代理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基于2014~2016年村干部腐败案件的裁判文书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村干部双重身份对腐败惩罚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身份村干部的腐败均具有数额小、侵占公共财物为主的特征,但惩罚力度却完全不同。无论是监禁刑还是财产刑,"代理人"身份的腐败惩罚力度都明显低于"官"身份的惩罚力度,并且村支书与村主任的职务身份差异对腐败惩罚的影响不明显,同时村"官"身份的村干部受到了比一般国家工作人员更严厉的惩罚。同一群体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受到不同水平的腐败惩罚不利于乡村的健康发展,应逐渐统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份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宋宇宁.从“八议”到“六议”:论日本身份制度的历史差异[J].外国法制史研究.2019

[2].褚红丽,魏建.村干部双重身份的腐败惩罚差异[J].中国农村观察.2019

[3].吴亚平,贾勤.文化身份认同视角下的中泰汉语教师教学差异[J].大众文艺.2019

[4].吴冠军.德勒兹,抑或拉康——身份政治的僵局与性差异的两条进路[J].中国图书评论.2019

[5].胡玉婷,洪建中,刁春婷.跨文化沟通能力对来华留学生抑郁的影响:身份认同差异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9

[6].罗文斌,唐叶枝,潘慧敏.基于主客区域身份差异的城市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比较研究——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旅游导刊.2019

[7].姬亚楠.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农民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

[8].傅伟刚,丁国卫.个人投资商业房产因投资身份不同纳税有差异[J].注册税务师.2019

[9].王利平,何金露.制度同构和组织身份视角下的最佳差异化选择——基于商学院使命愿景的文本分析[J].管理学报.2019

[10].方姚.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身份的差异化定位及重塑[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身份差异论文-宋宇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