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境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死场》,文本的断裂,生与死,女性境遇
女性境遇论文文献综述
孙瑜钒[1](2019)在《生存、死亡、女性——论萧红在《生死场》中对于女性境遇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在这部作品中,萧红借助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女性独特的生命及情感体验描绘了东北乡村满载着血与泪的生死景观,将这一方生死场域里普通乡民们关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表现得透彻入骨。小说前后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共同形成了萧红笔下完整的乡土空间中女性的生死境遇,萧红也正是通过对于女性悲惨遭际和悲剧命运的书写,构建了一方玷满血污的生死场域。(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邵丹[2](2019)在《《钢琴教师》中的女性生存境遇与反抗》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于200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及生存困境,以独特的写作方式进行大胆的揭露与描写,《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女权主义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理论出发,通过作品中女主人公与母亲和情人的关系来剖析女性在男权主导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此对男权社会进行控诉与否定。(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0期)
许金晶,孙海彦[3](2019)在《女性导演视角下的知识女性生存境遇——杨弋枢导演新片《之子于归》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27日,大学教师、独立电影导演杨弋枢在南京举办了她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之子于归》的小范围学术放映。前来观影的大多是杨弋枢多年来关系比较亲密的师友,以高校学者、影评人和资深影迷为主,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对本片给予了高度评价。7月,上海艺术电影院线联盟将在上海、南京、常州等地举办《之子于归》的小规模专线放映。由于杨弋枢即将离开南京,前往上海工作,本片作为其在南京12年工作、生活历程(本文来源于《戏剧与影视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杨璐佳[4](2019)在《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一文中研究指出毕飞宇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无论是在他的城市题材小说诸如《哺乳期的女人》《林红的假日》,还是在他的乡村题材小说诸如《玉米》《平原》等小说中,他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在代表作《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重点书写了权力话语逐渐植入下的女性的生存经验。他笔下的女性也逐渐有了对男性的妥协,有了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出走,有了对权力的追求。女性作为毕飞宇小说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生命的困境成为作家反思和启蒙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克丽斯汀娜·斯特隆克,马宁[5](2019)在《欧洲近代女性宫廷艺术家之境遇》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史学家瓦伦格(Martin Warnke)1985年出版的《宫廷艺术家》(Hofkünstler)一书中,在谈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宫廷画家时说:大约1400年起,有"文艺复兴摇篮"之称的佛罗伦萨普遍存在一种对艺术家身份的新认知,即艺术家不再是一名手工艺匠人,而是获得了一种与诗人或学者等价的社会身份参加文化版块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油画》期刊2019年02期)
周秋月,王芳[6](2019)在《“大女主”的都市新境遇及网络女性读者的另类诉求——评《别怕我真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大女主"的盛行,是社会文化心态及女性地位变化的结果。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读者诉求的变化,"大女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网络小说《别怕我真心》的女主形象、故事情节等创新新质的分析,力图展现网络女性读者对"大女主"的另类诉求,以期"大女主"形象塑造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5期)
郭培粉[7](2018)在《女性生存境遇的孤独与觉醒——评《醒来的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醒来的女性》被誉为小说版的《第二性》,小说通过小镇女孩米拉的成长历程以及与之相关女性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呈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女性的生存境遇,反映了在那个年代从传统价值观走出的女性自我价值的觉醒、挣扎与蜕变。该书的叙述是理性而克制的,笔触是真实而细致的,这也是其出版后引发巨大反响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8年23期)
柴向荣[8](2018)在《《生死场》中的女性境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死场》作为一部意蕴丰富的文本,有着多样的阐述角度和反复言说的价值。在此试图借女性主义话语和角度进入文本,观照《生死场》中萧红关于女性在乡土空间中背负生死苦难和民族苦难的描写。萧红作为一个清醒的有着高度自觉的女性书写者,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写出乡村中形形色色人物生活的悲喜剧,揭示了乡土社会生态的总体状况,展现了野蛮的文明对于人的摧残。萧红在《生死场》中展现出乡土社会中人们无奈而麻木的生存状态,让人对乡土的历史循环的惰性场中女性的境遇有了透彻的了解。萧红在作品中揭露出女性"从来如此"的生死痛苦是这轮回中最残忍的献祭。萧红在《生死场》中呈现的是交织着女性、战争和民族国家的多主题的变奏,在背对历史、背离男权中心的同时,萧红的《生死场》就像尼采所谓的"血写的文学",可以说《生死场》是一部生命之书。在这一方生死场上男性对于女性的麻木和残忍的态度触目惊心地呈现着,萧红笔下这片混沌、无知无觉生死轮回着的村庄,宛如一张沾满血污的祭台,其上摆放着的是女性躯体千百年间无处言说的巨大痛苦。(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5期)
杨昕[9](2018)在《出走与回归——从徐坤的《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短篇小说《厨房》中,徐坤通过枝子的形象,表现了职业女性是如何从男权社会脱离又走向回归的,女主人公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厌烦了社会上的喧嚣,慢慢地感受到心灵上的无穷寂寞,她渴望得到一个依靠。所以,在选择离开"厨房"后,枝子又选择了回到"厨房"。(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10期)
李斯[10](2018)在《艺术圈的女性生存境遇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猥琐龌龊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往好处说是表里如一的禽兽,往坏处说是一种缺乏教养的渣滓。但是如果披上正能量的外衣,掩盖自己施行龌龊行为那简直是防不胜防,如同以防疫为目的的疫苗,却成为部分人做伤天害理之事,收敛钱财的保护伞,其心可诛。(本文来源于《收藏投资导刊》期刊2018年16期)
女性境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于200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及生存困境,以独特的写作方式进行大胆的揭露与描写,《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女权主义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理论出发,通过作品中女主人公与母亲和情人的关系来剖析女性在男权主导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此对男权社会进行控诉与否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境遇论文参考文献
[1].孙瑜钒.生存、死亡、女性——论萧红在《生死场》中对于女性境遇的书写[J].北方文学.2019
[2].邵丹.《钢琴教师》中的女性生存境遇与反抗[J].青年文学家.2019
[3].许金晶,孙海彦.女性导演视角下的知识女性生存境遇——杨弋枢导演新片《之子于归》访谈[J].戏剧与影视评论.2019
[4].杨璐佳.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5].克丽斯汀娜·斯特隆克,马宁.欧洲近代女性宫廷艺术家之境遇[J].油画.2019
[6].周秋月,王芳.“大女主”的都市新境遇及网络女性读者的另类诉求——评《别怕我真心》[J].长江丛刊.2019
[7].郭培粉.女性生存境遇的孤独与觉醒——评《醒来的女性》[J].出版广角.2018
[8].柴向荣.《生死场》中的女性境遇[J].名作欣赏.2018
[9].杨昕.出走与回归——从徐坤的《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境遇[J].散文百家.2018
[10].李斯.艺术圈的女性生存境遇观察[J].收藏投资导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