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行为论文-程盼松

疏散行为论文-程盼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疏散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羊群行为,消防监督检查,疏散时间

疏散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程盼松[1](2019)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羊群行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太原市某公共服务行业的某车间会议室开会中发生火灾为模拟现场,对其疏散在场人员安全逃离火灾现场的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模拟人员疏散情况,分析羊群效应对于人员疏散的影响作用;结果认为羊群行为对于会议室火灾现场的影响是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应当尽力避免羊群行为的发生,并提出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四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产业创新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柯霄,程五一,邓云峰,王双燕[2](2019)在《漳州古雷“4·6”事故居民疏散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危化品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事故地点周边居民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设计预疏散、疏散、返程3个阶段对漳州古雷"4·6"事故居民的行为反应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对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40组存在显着相关性的变量组,选取20组典型变量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人群和有疏散经历的人群在疏散中表现的更冷静并且传递信息的意识更强;口头通知在众多疏散通知方式中对疏散的效果最好;有异常感知的人群在疏散中惯性行为更明显,耐心更差;性别和家庭人口数量差异对于人群的疏散行为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赵修凯[3](2019)在《视频驱动的群体疏散行为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人口密度迅速增加,各类大型公共场所建筑也日益增多。城市中人群高度集中,尤其是学校、地铁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内人群密度极大,节假日、春运等高峰时期拥挤现象尤为明显。而且一般大型场所的建筑设计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爆炸、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快速地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疏散到建筑物外是亟待的问题。研究表明,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人群情绪极度恐慌,无法迅速合理地找到安全出口进行快速逃生,且在高人群密度的场景中还容易发生踩踏事故,降低了疏散效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由于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几乎不可能利用真实的人群演练进行预防,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紧急情况发生时的人群疏散情况。目前群体疏散仿真模型虽然可以完成整个疏散过程,但是其仿真的效果仍与真实情况下的行人运动有一定差距。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仿真模型规划的群体运动路径与真实场景中人群逃生路径并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有的仿真模型无法逼真的还原真实场景下的行人避让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视频驱动的群体疏散行为仿真方法。该方法通过从真实视频中提取建筑物场景特征,将安全疏散标志点设置为群体疏散引导点,并为这些点按紧急逃生出口指向设置方向参数,通过ESPRM算法最终得到疏散最优路径,存入路径图中;并通过视频数据提取群体运动的参数,将这些参数应用到RVO避障模型中,实现仿真时行人运动过程中的避让行为,从而实现较为真实的仿真效果。最后,本文构建了视频驱动的群体疏散仿真系统,对教学楼场景和大型户外场景进行仿真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1.提出一种基于安全疏散标志的ESPRM全局路径规划算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安全疏散标志在全局路径规划中的作用,并通过对真实视频中建筑物特征和安全疏散标志进行提取与分析,得到疏散标志信息作为路径规划中的关键点应用于PRM算法中,最终使算法得到的疏散路径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使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2.提出一种视频数据驱动的RVO模型。针对RVO模型假设所有个体在整个疏散过程中除了触发避让策略条件时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都是匀速运动,忽略了真实情况下行人的运动速度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情况,首先分析真实视频中拥挤程度对行人运动速度的影响,抽象量化出运动速度与行人密度的负相关性并应用到避让策略中。同时通过对真实视频中不同时刻不同状态下的人群运动数据进行抽象与分析,使用Pathfinder软件从真实视频中提取个体的坐标、数量以及个体当前时刻运动速度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应用到疏散仿真中,使仿真实验开始时刻不同行人的初始化与不同个体运动速度的多样性。由于以上数据都来源于真实视频,因此保证了疏散仿真的真实性,也使疏散仿真过程中行人的速度变化更加逼真。3.构建视频驱动的群体疏散仿真系统。该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3、MFC开发完成,并应用于基于XNA Game Studio 2013开发的真实感渲染平台中,实现了场景建模、全局路径规划、群体运动仿真和运动状态展示等功能。并以教学楼场景和济南泉城广场场景为例,进行疏散仿真研究与分析,并将仿真结果利用真实感渲染平台渲染输出进行展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仿真方法能够较为高效地进行仿真,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疏散过程,对真实场景下的人群疏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康博鹏[4](2019)在《基于小群体行为仿真的高校综合教学楼火灾疏散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综合教学楼通常是校园中最为主要的建筑之一。校园教学楼的合理疏散是保障教学楼内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依据。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渐综合,这些因素使得一旦有灾害事故发生,疏散难度会增加。同时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常习惯结成小规模群体进行疏散,这种行为易使得疏散过程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造成二次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需求的扩大与教学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校园规模迅速扩大。为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教学空间使用效率,我国高校教学楼应采取集中紧凑的建设模式。教学楼的综合化已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必要手段。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建筑自身也在不断转变。教学建筑作为高校教学功能的物质载体,必须满足新时代的现实要求,顺应当代高校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高校综合教学建筑的疏散首先要界定教学楼的火灾机制,研究小群体行为运动规律,教学楼的组合形式等等,为接下来的相关模拟和策略优化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高校综合教学楼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探讨小群体行为在疏散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界定高校建筑疏散设计的特点及相关概念。首先,分析研究相关原则,介绍火灾疏散模拟软件,说明小群体行为对紧急疏散过程的影响。其次,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对国内外高校教育空间进行统计分类,建构高校教育建筑空间尺度和平面形态的基础模型,并提出几种典型的火灾场景。最后,利用火灾软件对火灾进行模拟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特定环境下小群体行为对高校教学楼安全疏散的影响并得出优化设计策略。本研究旨在保障高校综合教学楼中使用人员的疏散与安全,对于高校综合教学楼的火灾安全疏散设计有一定的可借鉴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研究中未对影响疏散设计的各个因素综合影响进行深入探索,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建国,刘颖,苏俊凯,殷雄[5](2019)在《地铁火灾人员疏散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地铁火灾时的人员心理和行为特点,以西安市地铁乘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各变量进行编码取值,对样本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各因素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并得出拟合方程。结论:男性心理抗压能力强于女性;30岁以上乘客和了解火灾知识的乘客能够保证自救的同时帮助他人共同逃生,利于火灾人员疏散;经历过火灾事故的乘客心理防御能力较差,需及时干预以减少火灾对乘客心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泽天,陈浩楠,刘以雪,毛占利[6](2019)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小群体行为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小群体行为及行为参数变化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利用仿真试验对不同场景、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小群体形成与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分别模拟了单个房间中人员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情况下小群体自主疏散的情景,并结合模拟试验数据分析了小群体的行为参数对自身与整体的疏散时间、疏散路径及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小群体人数、组数、初始位置分布及会合地点可减轻出口疏散负荷,提高人员疏散效率。(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黄申石[7](2019)在《高速列车座椅过道区域内的人员运动特征与疏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是重要的长途客运交通方式,乘客的安全疏散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客舱区域内的座椅分布通常十分密集,主要的活动区域为狭长的座椅过道区域,是一种典型的疏散瓶颈。当突发紧急情况时,乘客需要进入座椅过道,才能依次向安全出口疏散。在客舱内的座椅过道区域,不仅人员密度大,而且乘客疏散行为复杂。部分乘客在疏散时会携带个人物品、相互推挤,过道内也存在大量疏散冲突事件。因此,在座椅过道区域的人员运动特征和疏散行为都值得被进一步讨论。基于对座椅过道区域内行人动力学规律和疏散模拟方法开展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针对乘客安全疏散问题开展分析。本文采用可控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座椅过道区域的人员运动特征和疏散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座椅过道区域内人员的运动特征。通过开展了单人行走和单列人员行走实验,分别研究了座椅过道宽度、行人携带行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单人行走实验,主要分析了行人行走速度的变化;对于单列行人行走实验,主要分析了行走速度、人员间距、基本图等关键参数。关于人员运动特征的实验研究数据和结论,将成为疏散数值模拟工作重要的输入部分。单人行走实验发现,在宽度为0.5 m的座椅过道区域内,行人正常行走和快速行走的速度分别约为1.4 m/s和1.7 m/s。在座椅过道宽度大于0.40 m时,行人就能够顺畅通行。行人随身携带行李箱时,行走速度将会明显降低,步频略有提升,步幅明显减小。单列行人行走实验发现,在座椅过道环境中,行人通常保持约0.7 m安全间距,行走速度大致随前方空余间距线性增长。此外,行人动力学的基本图规律与开放空间环境中呈现相似的结果。座椅布置对行人运动产生了阻碍效果,也造成了行人运动实验结果有更大的随机性。(2)研究了座椅过道区域的人员疏散行为。通过开展人员疏散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座椅过道宽度、疏散方向条件下,过道区域内的人员疏散现象。实验主要分析了人员疏散时间、拥挤程度、疏散次序、和过道内的疏散冲突。人员疏散行为实验的观测结果,将作为疏散数值模拟效果的重要评价依据。疏散实验结果发现,在座椅过道宽度为0.5 m左右时,过道内的人员疏散平均比流率随过道宽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从实验结果中观察到,人员疏散次序主要由人员所在坐席的排号决定,前排人员比后排人员更先疏散离开座椅过道区域。本文还引用经典的疏散冲突模型思想,提出了占位概率动态模型,合理地描述了座椅过道内的疏散冲突现象。通过统计疏散冲突的事件结果,最终计算了不同方向人员赢得占位的概率权重。(3)研究了座椅过道区域的人员疏散数值模拟方法。在疏散模拟研究中,不仅介绍了适用于座椅过道区域的人员疏散数学模型,讨论了疏散数值模拟方法,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体疏散模型。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力模型和智能体模型中设计的模拟参数设置。利用编程工具和信息学算法,解决了程序设计上的一些难题,并最终开发了人员疏散模拟程序。程序分别采用社会力模型和智能体模型,对座椅过道内的人员疏散场景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疏散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我们比较了人员疏散次序、疏散流率、拥堵情况等方面的结果,最终发现智能体模型更加适用于座椅过道区域的人员疏散模拟。因此,我们采用智能体模型对一些复杂的典型客舱乘客疏散的场景进行了模拟,从而证明了智能体模型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乘客安全疏散管理与交通工具客舱的设计提供指导,最后我们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世玲[8](2019)在《突发事件下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行为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准时、绿色环保等特点,已经成为缓解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地铁车站是一个高度拥挤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突发事件下地铁车站人员疏散问题深受公共安全领域相关学者的重视。本文从突发事件下地铁换乘车站人员疏散问题入手,综合系统科学、统计学及安全科学等相关理论,运用问卷调查和仿真模拟对地铁换乘车站的人员疏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设计“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行为”调查问卷,对郑州地铁乘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人员基本特性与疏散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12组变量显着相关(Sig.<0.01),有7组变量具有相关性(0.01<Sig.<0.05);通过人员基本特性不同疏散行为的方差分析,表明性别、性格、职业类型、教育程度、行李携带情况、结伴行为情况及安全意识对疏散行为有显着差异性(Sig.<0.05)。然后,以郑州地铁紫荆山换乘车站为原型,建立本文的地铁换乘车站建筑结构仿真环境和人员仿真环境。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位置、人员构成、环境熟悉程度及自动扶梯运行方式,设置10个人员疏散仿真场景。通过分析每个疏散场景总疏散时间、出口及典型楼梯口人流量、人员密度、车站各区域人员完全疏散时间、人员运动距离及人员拥堵排队平均时间等参数,研究了不同的突发事件位置、人员构成比例、环境熟悉程度和自动扶梯运行方式对人员疏散过程的影响。最后,针对2号线进站列车场景事故中2号线站台楼梯疏散能力不足、1号线站台楼梯使用不均衡导致的疏散时间延长问题,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总疏散时间为344.3 s,减少了16.53%,疏散人员的平均拥堵时间减少11.93 s,同时1号线站台东、西侧楼梯使用不均衡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提高了疏散效率,使得该事故疏散过程满足必须疏散乘客应在6 min内全部疏散至安全区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少博,张鑫泽,李艺玮,刘娇[9](2019)在《地铁站人员疏散路径选择行为分析及Logit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握地铁站的密集人群在应急疏散过程中的路径选择行为规律,对于紧急情况下保障地铁站人群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针对疏散路径选择行为的研究多局限于主观分析与优化算法设计,尚缺乏结合实测数据的客观机理和建模研究。为此,基于地铁站疏散演习数据,重点针对疏散路径中的3个路径选择决策点,提取了这3个位置每个可选路径方向上的人流量、疏散引导信息、人员行为以及每条路径的属性数据,分析了有引导和无引导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路径选择行为规律。发现疏散人员在选择路径时具有跟随性,且更倾向于选择人流量大的路径。在本次演习中,3个有疏散引导的方向上,疏散人员对引导的服从率分别为47.25%,51.35%和84.97%,表明了疏散引导人员的关键作用;基于疏散演习数据,构建了包含6个影响因素的人员疏散路径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并对每个路径选择决策点分别进行了模型参数逻辑回归求解,结果表明,模型都能够通过卡方检验,整体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6.1%,86.2%和91.2%。模型可直接计算得到在该疏散演习条件下,3个路径选择决策点处每个疏散人员根据实时情况作出判断后选择每条路径的概率。对于微观人群疏散模拟来说,该方法对预测真实情况下人员路径选择和疏散时间具有明显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徐海红[10](2019)在《信息诱导下的行人疏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发事件(如火灾、断电和恐怖袭击等)下的疏散过程往往充斥着黑暗、烟雾和尖叫声,导致行人的视野和听觉范围都受到严重限制。在这种环境下,消极的、错误的、不完整的信息诱导会干扰行人的路径选择行为,使人群陷入混乱和恐慌状态,进一步诱发诸如拥堵、挤压和踩踏等安全事故。可见,积极的、正确的、完整的信息诱导对人群的安全疏散至关重要。因此,针对不同的疏散场景,开展信息诱导下的行人运动规律、时空演化过程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分别为:信息诱导下的房间行人疏散行为研究和信息诱导下的双向行人流疏散行为研究。在信息诱导下的房间行人疏散行为的研究当中,主要研究内容为:1.考虑拥挤负效应,修改介观意义上的元胞传输模型模拟完全信息(获知诱导信息)下房间行人的疏散行为。2.考虑跟随和寻找依附物的行走特征,构建介观意义上的元胞传输模型模拟不完全信息(未获知诱导信息)下房间行人的疏散行为,并通过场景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3.探究不同信息诱导方式下房间行人的疏散行为。分析比较:物的动态诱导下,信息源位置和传播速度对行人疏散效率的影响;人的动态诱导下,引导人员分布和行人理性程度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在信息诱导下的双向行人流疏散行为的研究当中,主要研究内容为:1.考虑靠右行走、跟随前向同向行人和避让前向逆向行人的行走偏好,建立介观意义上的元胞传输模型模拟完全信息下(获知诱导信息)双向行人流的疏散行为,并通过场景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专门在介观模型中实现周期性边界条件的方法。3.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模型中影响双向行人疏散效率的重要参数。最终,以上所得研究结果可在策略层和操作层,为行人路径规划和在行人设施中寻找有意义的信息诱导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4-25)

疏散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危化品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事故地点周边居民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设计预疏散、疏散、返程3个阶段对漳州古雷"4·6"事故居民的行为反应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对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40组存在显着相关性的变量组,选取20组典型变量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人群和有疏散经历的人群在疏散中表现的更冷静并且传递信息的意识更强;口头通知在众多疏散通知方式中对疏散的效果最好;有异常感知的人群在疏散中惯性行为更明显,耐心更差;性别和家庭人口数量差异对于人群的疏散行为的影响并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散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程盼松.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羊群行为模拟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

[2].柯霄,程五一,邓云峰,王双燕.漳州古雷“4·6”事故居民疏散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3].赵修凯.视频驱动的群体疏散行为仿真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康博鹏.基于小群体行为仿真的高校综合教学楼火灾疏散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王建国,刘颖,苏俊凯,殷雄.地铁火灾人员疏散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6].张泽天,陈浩楠,刘以雪,毛占利.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小群体行为参数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7].黄申石.高速列车座椅过道区域内的人员运动特征与疏散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8].王世玲.突发事件下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行为及模拟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刘少博,张鑫泽,李艺玮,刘娇.地铁站人员疏散路径选择行为分析及Logit建模[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9

[10].徐海红.信息诱导下的行人疏散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标签:;  ;  ;  

疏散行为论文-程盼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