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髓置换论文-李香芙,钟梅艳

人工全髓置换论文-李香芙,钟梅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全髓置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人工全髓置换论文文献综述

李香芙,钟梅艳[1](2019)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深入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0例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结果提炼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叁大心理体验主题:对治疗有信心、期待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早期的困惑期待与沟通配合以及对术后康复有担忧。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重视家属和患者的参与及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韩晨曦,王峻,葛艳玲[2](2019)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96例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行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术式分为全髋置换组(43例)和全膝置换组(53例)。根据术中出血记录及术后引流记录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显性与隐性失血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失血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在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膝置换组(P<0.05);全膝置换组中有20例患者采取术中自体血回输处理,而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实际红细胞丢失量明显低于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患者(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更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输血策略,避免贫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潘安娜,黄进福,林岩龄[3](2019)在《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止血压力设置为60 kPa,观察组按照个体收缩压调增15 kPa,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术后皮肤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状态优等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止血带压力的设置,按照个体收缩压将患者止血带压力调增15 kPa,进而将大腿处皮肤的压力(止血带所引起的)降低,令止血带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这不但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同时也能令患者的舒适感得到满足,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刘利军,常浩胜,张在谦,王瑜,杜小平[4](2019)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与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与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6例(56踝)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26踝)与观察组(30例,30踝)。对照组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Kofoed、AOFAS评分均升高,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翻修率低于对照组,轻度跛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及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旨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3期)

许大为[5](2019)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收治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符合研究需求者7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评价胃肠道功能恢复等级、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等级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胜过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显着,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积极促进胃肠功能和关节功能恢复,加强患者的满意度,最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进行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刁乃成,郭艾,喻飞,杨波,马立峰[6](2019)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对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前后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35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均为膝内翻、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双下肢全长负重正位及后足力线X线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膝内翻角度和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根据术前后足力线内外翻状态将患者分为后足外翻组(105例)和后足内翻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内翻角度和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35例患者中,总体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9. 34°±5. 69°减少为术后内翻-2. 34°±2. 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由术前外翻2. 89°±3. 91°减少为术后外翻0. 78°±3. 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分组分析显示,后足内翻组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5. 69°±3. 39°减少为术后内翻-1. 34°±2. 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角度由术前内翻-1. 95°±1. 43°增大为术后内翻-3. 71°±2. 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外翻组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10. 38°±5. 80°减少为内翻-2. 62°±2. 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角度由术前的4. 27°±3. 24°减少为术后2. 06°±2. 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随着膝内翻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内翻的纠正,总体后足力线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对于术前存在后足外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其后足力线角度的度数会减少;对于术前存在后足内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其后足内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刘艳梅,秦常青[7](2019)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7d及术后1个月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2.90%,较对照组的11.59%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1期)

王福顺,王志奇,焦晓虎,王旭刚[8](2019)在《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周、3个月,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着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后外侧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有利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1期)

张本宏,凌元亮,洪东承,程丽霞[9](2019)在《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清铝及锆离子浓度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铝离子与锆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78例于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陶瓷对陶瓷假体,为观察组。另选取70例正常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治疗优良率;记录术后并发症。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锆离子和铝离子水平。结果术后随访2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5.52±4.17)分,明显高于术前(48.31±6.22)分,t=55.679,P=0.000;术后优良率为97.44%(76/78);术后无感染、假体下沉、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1例关节异响。观察组术后血清中铝离子水平平均为(6.47±1.21)ug/L、锆离子水平平均为(0.35±0.12)ug/L;与对照组(6.26±1.18)ug/L、(0.38±0.15)ug/L相比无显着性差异,t=1.067,1.349,P=0.288,0.17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陶瓷对陶瓷假体具有较好疗效,且磨损较小,术后释放铝离子水平较低,不会增加术后阿尔兹海默症风险,具有较高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蒋超英,李华珍,褚如云[10](2019)在《不同助行方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周假体稳定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助行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7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状况,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框架式助行器辅助行走38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腋式拐杖助行。记录两组术后居家行走期间跌倒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假体松动率和股骨柄假体下沉,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居家行走期间未发生跌倒,观察组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周、6个月股骨柄假体下沉深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R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周、6个月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周、6个月Harri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式拐杖助行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居家康复中效果更理性,不仅可提高假体稳定性,还可减轻其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人工全髓置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96例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行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术式分为全髋置换组(43例)和全膝置换组(53例)。根据术中出血记录及术后引流记录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显性与隐性失血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失血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在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膝置换组(P<0.05);全膝置换组中有20例患者采取术中自体血回输处理,而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实际红细胞丢失量明显低于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患者(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更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输血策略,避免贫血等并发症的出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全髓置换论文参考文献

[1].李香芙,钟梅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2].韩晨曦,王峻,葛艳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潘安娜,黄进福,林岩龄.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4].刘利军,常浩胜,张在谦,王瑜,杜小平.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与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许大为.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效果分析[J].四川中医.2019

[6].刁乃成,郭艾,喻飞,杨波,马立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对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7].刘艳梅,秦常青.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智慧健康.2019

[8].王福顺,王志奇,焦晓虎,王旭刚.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9].张本宏,凌元亮,洪东承,程丽霞.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清铝及锆离子浓度影响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9

[10].蒋超英,李华珍,褚如云.不同助行方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周假体稳定性的作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9

标签:;  ;  ;  

人工全髓置换论文-李香芙,钟梅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