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画底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画创作,绘画艺术,写意性油画,油画家
油画底色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9)在《写意: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底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画自西方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写实创作手法得到中国艺术界垂青。中西方绘画艺术交融为几代中国油画家所追寻,成为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方向。一方面,油画这一源于欧洲的绘画艺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与融合,中国油画家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油画艺术、学习西方油画创作模式和手法的基础上,保留了中国传(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符青[2](2018)在《初探陈和西油画底色赋予的“符号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底色作为一种符号化语言增加了绘画的视觉词汇,是一种颜色组织。这种符号图式可以让欣赏者了解到陈和西先生的态度,是一个传递自我意识、表达内在情感的纽带。当先生在底色上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仅是在忠实地表达内心的感知对象,传达所看到的美好事,也在点线面符号的反复检查与审视中表达着最真实的自我。(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18期)
曾彬[3](2017)在《底色与底色作画——陈和西的油画风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画传入中国的历史,也同时是中国油画家寻找自我价值定位和探索本土语言的历史。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当西方的美学思潮和观念手法进一步影响到当代油画家的创作时,许多画家也将视角转入到对本土技法语言的探索上,陈和西颇具个性化的艺术图示就是其中的典型。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内涵与技法语言不可分割。借助技法语言的表现,画(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7年09期)
苏旸,王孟冬[4](2016)在《意大利剧情片《绝美之城》的油画底色和诗人气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剧情片《绝美之城》由保罗·索伦迪诺执导,于2013年上映,并获当年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提名等多项殊荣。这部集华美与颓废于一身的电影,讲述了一位中年吉普的日常生活和对罗马的点滴回忆。本片承袭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甜蜜生活》,以高超的拍摄技巧、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展现了罗马城油画般魅力和诗人般气质。一、寂寞的情怀,华丽的咏叹《绝美之城》是一部追求"绝美"的影片,讲述(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21期)
高原[5](2009)在《油画中底色运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对底色的概念界定入手,明确指出什么是艺术家眼中的底色,以及它与画面效果的关系。底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作为画面基底层的辅助材料,而是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色彩、肌理等方面帮助艺术家以尽可能简练的笔法创造出尽可能丰富的画面效果。同时通过这种底色与画面本身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意外效果揭示出这种“借力”背后存在的观念问题,以及它与中国传统绘画中逸品、意境等方面存在的内在联系。文中通过传统油画中底色的运用,阐述了随着艺术家艺术观念的转变,底色技术在画面中作用意义的不断深化,通过具体的艺术家及作品分析了底色运用与画面效果的关系,揭示了底色技术的运用对现AI写作意油画的启发。文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法介绍了个人在底色运用方面的实验性探索。本文将底色技术放在一个新的高度进行审视,不仅从技术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索,而且将它作为整个画面语言的一部分与艺术家的观念相联系赋予其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9-05-26)
李猛[6](2008)在《油画底色运用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制作有色绘画底子大概在哥特时代就有了。在传统油画中,底色的主要作用是减弱油质底子的油腻感,有利于色层速干,同时也是有利于画家对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在现代油画中,底色的运用就更显得广泛性与多样性,不仅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油画颜料进行作画,更是为了突破传统绘画技法,进行创新实验从而使绘画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在油画学习与研究中,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得出了一些对油画底色运用的心得与体会。一般来讲,在西方绘画中底色的运用,仅仅是作为油画底层的一种依托,而在油画表面效果中基本上是难于显现或者说是根本不显现出来的。而我个人在对油画底色的学习和运用中,努力突破了传统的禁锢,使油画底色在画面中产生了对整个画面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在带动油画创作技法变化的同时创作思路也产生了新的突破。我在研究生叁年的学习对底色制作和运用过程中,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探索阶段,即单一底色的制作与运用;复合底色的制作与运用;多重底色(花底)的制作与运用和有肌理的底色制作与运用。从这四个阶段来讲,我是从简单的底色研究一步一步进入复杂底色研究,在吸取了国画中仿古效果的同时,并对国外的底色运用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探索性的成果。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材料上进行进行实验,结果产生出许多特别效果的底色。有了这些不同效果的底色,又给我的绘画创作带来了不同的灵感和启发,同时我也逐渐摸索出符合底色要求的新的油画创作技法,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认为,其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因而在底色的制作与运用上,不仅是现阶段的成果值得大家探讨,其长远的意义,更是在于对油画技法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3-01)
亦雯,文杰[7](2004)在《中国最忧郁的底色——访艾青之子、着名油画家艾轩》一文中研究指出艾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现代美术史乡土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以藏区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为创作题材,多部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的博物馆和收藏家争相收藏。他的画被称为中国最忧郁的底色。(本文来源于《北京档案》期刊2004年03期)
油画底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底色作为一种符号化语言增加了绘画的视觉词汇,是一种颜色组织。这种符号图式可以让欣赏者了解到陈和西先生的态度,是一个传递自我意识、表达内在情感的纽带。当先生在底色上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仅是在忠实地表达内心的感知对象,传达所看到的美好事,也在点线面符号的反复检查与审视中表达着最真实的自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画底色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写意: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底色[J].艺术评论.2019
[2].符青.初探陈和西油画底色赋予的“符号学”意义[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3].曾彬.底色与底色作画——陈和西的油画风景[J].美术观察.2017
[4].苏旸,王孟冬.意大利剧情片《绝美之城》的油画底色和诗人气质[J].电影评介.2016
[5].高原.油画中底色运用浅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
[6].李猛.油画底色运用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
[7].亦雯,文杰.中国最忧郁的底色——访艾青之子、着名油画家艾轩[J].北京档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