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卫(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2132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等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与检验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9月这段期间内我院收治12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国冠心病的分类标准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着120例患者采取临床资料的分析对比,同时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提取其空腹时的静脉标本,记录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等参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高比正常患者的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等与正常患者的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主要是冠心病患者在雨后不良的具有危险性的因素,应当引起冠心病临床治疗的重视,这也是实验室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所以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的检测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在以后饿临床治疗以及观察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关键词】不同血液检验冠心病患者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15-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原理一般认为和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生活方式、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40岁以上的男性,50岁以上以及绝经后的女性为冠心病的多发群体,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文章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这段间内我院收治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为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为身体健康的正常患者,同时这120例患者无人患有其他类疾病,在实验的前15d,120例患者均无使用任何治疗型药物。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5岁~65岁,平均年龄(63.10±8.37)岁,病程2~10年。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为50岁~70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纪、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系统、E190电化学发光免疫全自动分析系统、P1000生化全自动分析系统、VITROSECIQ电化学发光免疫全自动分析系统的校准工作都采用仪器生产公司在仪器安装后与仪器投入使用后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系统在控状态下检测两研究对象标本,并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正常对照组为早上空腹抽取健康体检者血标本[2],标本采集针顺利刺入手臂静脉后,先用EDTA-K3对血细胞进行分析,然后用KHB真空采血管采集5ml血液,并轻轻混匀10次,以使抗凝剂EDTA-K3充分和血液混合发挥抗凝作用,此标本供血细胞分析用,临床医师诊断明确并收治住院后即刻抽取及住院后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多次抽取,采血时间间隔一般3d/次,所有标本由经验丰富的护师抽取,采集过程顺利,标本无溶血[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这次的研究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x2和t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分析之后,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结果,经对比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对比数据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结果
组别例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心肌肌钙蛋白
观察组6015.42±7.52143.28±11.3410.48±0.8655.78±0.004
对照组6013.68±1.46140.06±10.67112.78±0.9755.48±0.003
3.讨论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规律的生活导致人们患上冠心病的几率以及因为冠心病导致的死亡率都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由此可见冠心病的发生会对患者及家属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经过采用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越早查出冠心病的病理情况,把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就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及预后越有利,这也是现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主要面临的问题。经过临床观察可知冠心病的病理机制是因为患者器质性病变或者是冠状动脉功能病变所引发的心肌需求不平衡与动脉供血不平衡所引发的心肌损坏,也有可能是因为供养不足与心肌缺血甚至是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与此同时经过临床研究还发现,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规律,假如在病发时延误了1小时的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会高达25%以上[4]。冠心病的临床相关参数表示血栓学说认为冠状动脉硬化耕牛于动脉内膜血栓的形成,而血小板在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刺激了造血细胞的出现并大量地释放出血小板,让血小板随着异性质的增大而随之增大,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血小板与其相关的参数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动态病变,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与心血管症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正相关,所以预测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产生可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有密切的关系,冠心病会引发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冠状动脉的病变,从而导致了血管的管腔狭窄,所以引起心肌缺氧的同时炎症因子会呈现上升的状态,所以红细胞的增生最后会导致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是检测患者预后情况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实验室判断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数,正如这次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明显比正常指数的对照组高出很多,P<0.05差异显著,而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显著,再加上随着现在检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肌特异性的心肌肌钙蛋白检验也成为了实验室对心肌损害查出的标准指数,正如这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被检验的患者在血液检验的结果中,除了红细胞分布宽度参数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性,显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5]。由此可见,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中,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与心肌肌钙蛋白参数变化参数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参考指标,更深一步地显示了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这项研究具有很好的预测意义与临床研究价值,应该引起广大医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需要依照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情况与临床参数的变化情况来诊断患者的病情,以此来作为判断患者心肌受损的最佳指标,并加强患者预后的评估,所以要正确分析各项指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检测结果的关系,才可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与治疗,这项研究表现出了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检验医学能够为保障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与研究价值[6]。
参考文献
[1]侯巍,吴军.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28(14):308-311.
[2]王燕,张洋,巩姣梅,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3(38):189-191.
[3]李美兰,俞继芳,余方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10,20(29):859-860.
[4]王树国,张艳玲.疏血通对冠心病糖尿病病人血浆ET-1、l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27(13):108-109.
[5]张清,卢辉和,王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9,44(23):408-409.
[6]尹玲.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3,72(16):323-325.
[7]杨振华,潘柏申,许俊堂.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16(2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