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重建论文-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

损伤重建论文-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损伤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肌肉萎缩,BTE,Primus~(RS)系统

损伤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1](2019)在《BTE 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BTE 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46例,根据术后肌力训练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7.18±1.47)岁,身高(177.62±3.68)cm,体重(77.64±3.71)kg,采用BTE Primus~(RS)系统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照组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26.76±1.34)岁,身高(178.14±4.17)cm,体重(78.02±3.65)kg,按照徒手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评价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对所观察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周时两组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功能障碍,BTE Primus~(RS)系统可以有效增加ACL重建术后患者大腿的周径并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表现。(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哲[2](2019)在《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别雄性新西兰白兔54只分为对照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组(模型组)、腓骨肌腱重建术组(手术组),各18只。术后4、8、12周分别检测叁组后肢近端体感诱发电位(SEPs)、内踝部行肌电图(EMG),然后处死兔子,取踝关节外侧韧带检测本体感受器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手术组术后4、8、12周的SEPs、EMG潜伏期均明显升高,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8、12周的SEPs、EMG潜伏期均明显降低,波幅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恢复期的延长,模型组、手术组的SEPs、EMG潜伏期均逐渐降低,波幅均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手术组术后4、8、12周本体感受器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8、12周本体感受器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恢复期的延长,模型组、手术组本体感受器均逐渐升高(P<0.05)。结论:腓骨肌腱重建术能缓解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对本体感受器的损伤,诱导踝关节外侧韧带本体感受器再生,恢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本体感受器结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2期)

崔洁,崔素娟[3](2019)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20例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治疗患者,术后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肘关节功能、活动度与疼痛程度及术后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Mayo评分,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且无并发症及再手术病例发生。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配合科学、规范的护理科有效促进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黄茂盛,伏红超,冯赟,周慧[4](2019)在《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骨重建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692例,研究分析其X线及CT资料,分析不同重建技术对膝关节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692例膝关节急性损伤中,SchatzkerⅠ型骨折89例,Ⅱ型骨折75例,Ⅲ型骨折65例,Ⅳ型骨折100例,Ⅴ型骨折75例,Ⅵ型50例;髌骨骨折:无移位型25例;横断型31例;下极或上极型62例;粉碎型45例;垂直型20例;骨软骨型17例;Maisonneuve骨折8例;Segond骨折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种薄层骨重建方式,在膝关节复杂性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及胫骨棘骨折的显示上,有一定优势,为骨科手术计划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吴迎波,刘鹏程,王广东,王洪波,乔为民[5](2019)在《早期与延期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早期与延期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46例(间隔时间低于1年)和延期组46例(间隔时间超过1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IKDC)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现的合并症情况及术后膝关节疼痛、功能疗效情况。结果早期组术中有4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其中合并负重区软骨损伤20例,合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9例;延期组术中有4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合并负重区软骨损伤25例,合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17例。两组患者在半月板损伤、髁间窝狭窄、负重区软骨损伤等方面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差异无显着性(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延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但延期组术后VAS评分高于早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比较,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有升高,但早期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延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前IKDC评分比较,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IKDC评分均有升高,但早期组的IKDC评分显着高于延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若未能及时处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因延误治疗而造成原有损伤加重,甚至出现新的继发性损伤,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导致后期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邬韶霞,杨红[6](2019)在《同伴教育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术患者76例,根据医院病房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一个病房患者为观察组共33例,另一个病房患者为对照组共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情况、膝形态与其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观察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形态与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患者采用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提升膝形态与其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姚浩,陈腾达,郭协力[7](2019)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手术同期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清除挫裂伤同时行颅底重建48例作为观察组,清除挫裂伤未同期行颅底重建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两组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异常,除1例颅前中窝底广泛粉碎性骨折外,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GC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随访2~9个月,观察组发生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9例,颅内感染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行预防性颅底重建重要且必要,可以减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文斌,王磊,王文波,杨振国[8](2019)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新鲜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均一期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胫骨后倾角(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12个月HSS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着高于术前,VAS评分显着低于术前(F=140.02、223.26、94.45,P均<0.01);PTS及MPTA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38.82,P均<0.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霞[9](2019)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在术前与术后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数据,术前的数据为对照组,术后的数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检查数据,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有显着改善,评分较高,关节运动肌力提升显着,评分也较高,胫骨前移程度也有显着的改善,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分析,关节镜治疗效果好,治疗有效率高。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肌力和胫骨前移程度均有显着的改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何绪成,陈晓霞,叶菊,赵莉[10](2019)在《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两终支。由于局部与腓骨头紧邻绕行且位置表浅,因此腓总神经容易在外伤时受到损伤。损伤后往往表现为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伸趾功能丧失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1]。通过MSCT图像重建显示腓总神经能够明确神经的形态、走行及位置,对诊断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总结腓总神经损伤的图像特征。(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损伤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别雄性新西兰白兔54只分为对照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组(模型组)、腓骨肌腱重建术组(手术组),各18只。术后4、8、12周分别检测叁组后肢近端体感诱发电位(SEPs)、内踝部行肌电图(EMG),然后处死兔子,取踝关节外侧韧带检测本体感受器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手术组术后4、8、12周的SEPs、EMG潜伏期均明显升高,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8、12周的SEPs、EMG潜伏期均明显降低,波幅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恢复期的延长,模型组、手术组的SEPs、EMG潜伏期均逐渐降低,波幅均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手术组术后4、8、12周本体感受器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8、12周本体感受器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恢复期的延长,模型组、手术组本体感受器均逐渐升高(P<0.05)。结论:腓骨肌腱重建术能缓解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对本体感受器的损伤,诱导踝关节外侧韧带本体感受器再生,恢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本体感受器结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伤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BTE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9

[2].刘哲.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3].崔洁,崔素娟.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的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黄茂盛,伏红超,冯赟,周慧.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骨重建技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吴迎波,刘鹏程,王广东,王洪波,乔为民.早期与延期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6].邬韶霞,杨红.同伴教育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9

[7].姚浩,陈腾达,郭协力.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8].刘文斌,王磊,王文波,杨振国.胫骨高位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J].疑难病杂志.2019

[9].吴霞.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0].何绪成,陈晓霞,叶菊,赵莉.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J].武警医学.2019

标签:;  ;  ;  ;  

损伤重建论文-刘西纺,李含笑,姬笑颜,杨民毅,惠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