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能量选择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能量选择表面,频率选择表面,等效电路法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杨鑫[1](2019)在《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机载射频装备空间电磁防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果主要体现在电子元件、内部芯片等的烧毁方面,这样的效果会导致电子系统工作性能不稳定或者无法工作。能量选择表面(Energy Selective Surface,简称ESS)作为一种空间电磁场防护手段,具有“允许安全阈值内电磁波通过,自动拒绝安全阈值外电磁波通过”的特点,即具有“能量自适应开关特性”,可以在对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很小的条件下有效的阻止强电磁脉冲对设备造成损伤,是确保空间电磁安全的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手段。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强电磁环境与电子设备的兼容条件调研。由于需要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电磁防护,所以需要先了解要保护设备的大致射频敏感度以及常见干扰电磁波的场强信息,以此作为测试过程中的一个参考指标。其次,选定二极管型号,获取其等效电路用于后续的仿真。然后,分析不同单元结构各自具有的屏蔽特点,进一步分析不同ESS单元中每个结构参数对插损,隔离度和带宽的影响,以及电磁波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对能量选择表面传输系数的影响,为设计性能优良的电磁能量选择表面提供仿真依据。随后,总结前文的设计规律,再根据机载通信天线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天线的使用频段,设计两种不同频段、不同带宽的ESS,可用于两类天线的天线罩,起到电磁防护作用。接着根据设计好的ESS结构,制作实物并且进行测试。从实物测试的角度,对ESS防护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喇叭口径防护实验以验证ESS具有的能量低通防护性能,以此证明所设计结构的实用价值。其中ESS插入损耗要求小于3dB(有用信号通过率),屏蔽效能大于30dB,入射角度不超过45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晨曦,刘培国,王为,易波,董雁飞[2](2015)在《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护机制进行分析。设计并仿真典型压控导电的单层能量选择表面和双层非对称的能量选择表面结构及其工作性能,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能量选择表面(ESS)结构在L波段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透波模式传输损耗小于0.5dB,防护模式屏蔽效能大于20dB,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基本满足电子设备的"前门"防护需求,同时,双层非对称结构可以带来防护性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谭剑锋,刘培国,杨成,易波,黄贤俊[3](2014)在《用于大功率电磁攻击下电子设备保护的能量选择表面电磁仿真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new protection method using an energy selective surface(ESS)is presented for protec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s from attacking by high power electromagnetic weapons.ESS is an impedance surface that is sensitive to the incid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The protection mechanism,structural design,equivalent circuit modeling,and full-wave simulations of ESS are discussed.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SS is transparent to small signals but opaque to larger signals.The typical insertion loss of ESS is about 1.5 dB and the minimum shielding efficiency is about 20.0 dB in the L band.ESS with the variable transmission loss can be used for protec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s from damage in intensiv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s.(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杨成,黄贤俊,刘培国[4](2011)在《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电磁防护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场致导电材料或压控导电结构的特性,设计能量选择表面,阐述了其能量低通的防护机理,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设计方法,然后选用PIN二极管在印制电路板上制作了3块能量选择表面进行测试,实现了不同时刻的屏蔽和透波功能,验证了能量选择表面作为新型电磁防护方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S2期)
万双林[5](2010)在《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结构设计及其在强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能量选择表面(ESS)是参考了频率选择表面(FSS)的名称而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其理想工作状态是具有理想的“能量自适应开关特性”,即当电磁波的能量小于安全阈值时可以顺利通过,大于安全阈值时则自动屏蔽。电磁能量选择表面可以在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防护强电磁脉冲,其工作原理是在强场作用下瞬间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从而起屏蔽作用;而对于低电平的电磁波,由于其场强较弱,不足以使电磁能量选择表面从高阻态转换到低阻态,从而可以顺利通过。本文探索了利用PIN二极管实现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途径,做了一系列的仿真和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尺寸以及不同的PIN二极管对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用于电磁脉冲防护时尖峰泄露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了电磁能量选择表面在波导限幅和雷达天线罩中的应用。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意义,介绍了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果及现状,概要说明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设计思路,分别设计了针对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的防护结构,研究了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尺寸以及不同的PIN二极管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做了具体的优化设计。第叁部分,对电磁能量选择表面在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以及可靠性做了研究,分析了尖峰泄露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了间距1/4波长的双层结构对插损和隔离度的影响,分析了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用于波导限幅时对波形的影响以及用作天线罩时对方向图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电磁波斜入射时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角度特性。第四部分,设计并制作了以FR-4为基板的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给出了S参数和限幅特性的测试结果以及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用作天线罩时对方向图影响的实测结果。(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11-01)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护机制进行分析。设计并仿真典型压控导电的单层能量选择表面和双层非对称的能量选择表面结构及其工作性能,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能量选择表面(ESS)结构在L波段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透波模式传输损耗小于0.5dB,防护模式屏蔽效能大于20dB,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基本满足电子设备的"前门"防护需求,同时,双层非对称结构可以带来防护性能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杨鑫.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机载射频装备空间电磁防护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刘晨曦,刘培国,王为,易波,董雁飞.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15
[3].谭剑锋,刘培国,杨成,易波,黄贤俊.用于大功率电磁攻击下电子设备保护的能量选择表面电磁仿真分析(英文)[J].高电压技术.2014
[4].杨成,黄贤俊,刘培国.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电磁防护新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
[5].万双林.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结构设计及其在强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