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膜论文-张有福,陈春艳,陈拓

叶绿体膜论文-张有福,陈春艳,陈拓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绿体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绿体,脂肪酸,ATP酶,圆柏

叶绿体膜论文文献综述

张有福,陈春艳,陈拓[1](2015)在《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绿体膜脂肪酸组成和ATP酶活力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常绿的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 Kom.)和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Ant.)为材料,测定叶绿体膜脂脂肪酸组分及膜功能蛋白活力的季节变化,比较分析2种植物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和圆柏叶绿体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18∶2)、亚麻酸(18∶3)与月平均气温呈显着负相关,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与月平均气温呈显着正相关;K~+Na~+-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也与月平均气温呈显着负相关.抗寒性强的祁连圆柏叶绿体膜脂中亚麻酸含量显着低于抗寒性弱的圆柏,而其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着高于圆柏.可见,季节性变化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提高有利于圆柏属植物抗寒性增强,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并不是物种间抗寒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郑姗姗,李丹,蒋欣梅,于锡宏,于广建[2](2012)在《渐降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着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着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蔺冬梅,徐世健,张新芳,安黎哲,杨晓明[3](2011)在《过量铁胁迫对豌豆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培条件下过量铁胁迫对豌豆(Pisum sativum)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组分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铁浓度的升高,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羧化效率(CE)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绿素含量以及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速率(Fv/Fm)、潜在光化学速率(Fv/Fo)、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量子产额(Yield)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都逐渐下降,而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逐渐上升;同时,过量铁胁迫造成叶片叶绿体膜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增加,进而引起膜流动性的急剧升高。可见过量铁胁迫除导致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抑制外,还直接伤害了光合机构,引起光能原初捕获能力和光能同化效率的降低,同时也造成了叶绿体膜不饱和度增加使得膜功能下降,引起幼苗光合能力的下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1年11期)

郑姗姗[4](2011)在《渐变温度胁迫对黄瓜幼苗及其叶绿体膜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黄瓜属,是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作物之一,起源于亚热带,不仅对低温非常敏感,而且不耐热。因此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都会对黄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使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显着下降。但是现在对黄瓜的研究都是进行直降低温胁迫或直升高温胁迫研究,而以模拟自然界的渐降低温胁迫方式或渐升高温胁迫方式对黄瓜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试验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黄瓜幼苗叶片为材料,以直降低温胁迫和直升高温胁迫为对照,研究模拟自然界条件的渐降低温胁迫和渐升高温胁迫对黄瓜叶绿体膜伤害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低温胁迫与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渐降低温胁迫还是渐升高温胁迫,都会对黄瓜幼苗造成伤害,但是与直变温度胁迫相比,渐变温度胁迫不仅可以减轻黄瓜幼苗的伤害程度,伤害指数显着降低,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显着增强且随温度胁迫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且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的幅度显着降低。渐变温度胁迫可以减少细胞膜系统损伤,增强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不仅可以使黄瓜幼苗叶绿体膜上的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着高于直变温度胁迫,而且膜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显着高于直变温度胁迫。它还可以减轻温度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叶绿体的破坏,使叶绿体弯曲膨胀变形减弱,减弱了对内部结构的损伤,减轻了温度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渐变温度是模拟自然界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过程,该试验设计更接近于在变温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渐变温度处理与直变温度处理相比,对黄瓜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膜系统的影响较低。(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4-06)

习岗,杨运经,卢洪[5](2009)在《应用荧光探针研究菠菜叶绿体膜对低强度电磁场的辐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NS渗入菠菜叶绿体膜后的ANS荧光光谱和光合细胞Chla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菠菜叶绿体膜对辐射功率密度为5 mW.cm-2以下的300 MHz低强度电磁场的辐射敏感性。研究发现,在1~5 mW.cm-2的低强度电磁场作用下,菠菜叶绿体ANS荧光光谱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但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大,表明低强度电磁场使菠菜叶绿体膜流动性变小。1~5 mW.cm-2低强度电磁场的作用还使菠菜叶绿体发出的Chla荧光参数F0减小,FV/F0,FV/Fm和ΔFV/T增大,FVI/FV减小,表明低强度电磁场使菠菜叶绿体膜发生了光系统Ⅱ(PSⅡ)无活性中心向有活性中心的转变,PSⅡ潜在活性提高、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加快,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增强。菠菜叶绿体膜ANS荧光和Chla荧光对低强度电磁场的这种辐射敏感性说明了低强度电磁场能对菠菜光合作用系统产生非热效应,并且,菠菜光合细胞有可能通过PSⅡ活性中心异质性的转变来适应电磁辐射增强的环境。(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9年07期)

王加真,夏更寿,李建龙[6](2009)在《光盐交互胁迫下台湾沟叶结缕草生长、叶绿体膜脂过氧化和ATPase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沟叶结缕草接受强辐射、极度遮荫胁迫后,形态上表现出适阳型、适阴型两种生态型。继续实施弱光、弱光+盐胁迫处理,在0.5 mol/L NaCl溶液水培通气24 d后,所有处理下叶绿体可溶性蛋白、叶绿体MDA表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弱光相比,光盐胁迫后上升幅度更大;叶绿体Na+-K+-ATPase活力在弱光下无大的变化,适阳型在光盐胁迫下持续上升,而适阴型在16 d为最高,24 d下降。阳生型在弱光、光盐胁迫下叶绿体Ca2+-ATPase活力持续上升;阴生型在弱光下叶绿体Ca2+-ATPase活力在16 d时最高,之后下降;阴生型在弱光、光盐胁迫下叶绿体Ca2+-ATPase活力8 d时最高,之后下降。这表明:适阴型与适阳型相比,抗盐性明显下降,生理上表现出叶绿体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Na+、K+跨膜转运、渗透调节功能下降,细胞膜稳定性下降;形态上表现出萎蔫的症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曹永军,习岗,宋清,杨初平[7](2006)在《特定静电场长期作用下作物叶绿体膜组分及膜流动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0.3kV/cm静电场长期作用下,大豆、黄瓜与油青菜心叶片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膜脂肪酸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场处理使叶绿体膜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减少,膜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指数和膜流动性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静电场处理使叶片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表明静电场的作用提高了作物光合细胞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功能,使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膜流动性增加.图3表1参16(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翟广敏[8](2005)在《干旱和强光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强光、不同程度干旱以及干旱+强光处理等胁迫条件对两者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土壤干旱处理、强光处理和两者同时处理对叶绿体膜蛋白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在干旱处理条件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9311和日本晴叶片水势不断下降,光合速率和荧光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干旱对9311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显着高于其对日本晴的影响。在强光处理条件下,9311和日本晴的光合速率和荧光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样9311对强光的敏感程度显着高于日本晴水稻。这些结果表明9311对干旱和强光抑制更为敏感。 2、进一步优化了水稻叶绿体分离纯化方法。通过改变提取介质中抗坏血酸含量和调节pH值等条件,成功地分离到完整性和得率较高的叶绿体。本研究的叶绿体完整率在90%以上。 3、建立和优化了一套适应实验室条件的膜蛋白双向电泳方法。分别以IEF凝胶和商品IPG胶条进行第一向电泳,都获得了重复性比较好的结果。用IEF凝胶进行双向电泳上样量控制在考染700μg、银染80μg;第一向电泳为预电泳200V,15min;300V,30min;400V,30min;上样后电泳时间为400V,18hrs;1000V,1hr。用IPG胶条作为第一向电泳的话,应该先水化至少12小时,然后500V电泳1小时,1000V电泳1小时,最后8000V高压电泳,使总电压×时间保证13cm胶条不小于18000Vhrs,24cm胶条不小于52000Vhrs。第二向电泳为SDS—PAGE,采用12.5%的凝胶浓度为宜。 4、干旱胁迫和强光胁迫对叶绿体膜蛋白表达具有显着的影响。在干旱胁迫下,9311至少有5个蛋白受干旱诱导表达,6个蛋白的表达受干旱促进。在受干旱诱导的蛋白质中,有4个蛋白受轻度干旱诱导,而受严重干旱所抑制。日本晴叶绿体膜蛋白质中有至少有10个蛋白受干旱诱导表达,3个蛋白的表达受干旱促进。在受干旱诱导的蛋白质中,有7个蛋白受轻度干旱诱导,而受严重干旱所抑制。9311叶绿体膜蛋白质组在强光处理下至少有6个蛋白受强光诱导表达,3个蛋白的表达受强光促进,有7个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强光的抑制,有4个蛋白的表达在强光处理下受到完全的抑制。日本晴叶绿体膜蛋白质组在强光处理下至少有1个蛋白受强光诱(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5-01-08)

李建平,彭图治,贺晓蓉[9](2004)在《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聚合固定叶绿体膜的制备并用于残留除草剂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叶绿体处理后用聚乙烯醇 苯乙烯吡啶 (PVA SbQ)聚合膜进行固定 ,得到固定化叶绿体膜 ,该膜中叶绿体束缚酶能催化H2 O2 的分解产生氧 ,而除草剂对该指示反应有抑制作用。利用氧电极 ,建立了新的用于检测痕量除草剂的电流分析法。所检测的除草剂有阿特拉津、莠灭净、草净津、西玛叁嗪、扑草净、敌草隆和百草枯等 ,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 0 .2 5~ 1.75 ,0 .0 4~ 0 .7,0 .1~ 1.1,0 .1~ 0 .8,0 .2~ 1.8,0 .0 1~ 0 .12和0 0 0 6~ 0 .0 2mg/L。研究了PVA SbQ光聚合物固定化叶绿体膜的性质 ,结果证明该法固定的叶绿体束缚酶具有活性高、寿命长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除草剂残留物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文中还对叶绿体中活性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4年07期)

杜英君,姜萍,王兵,史奕[10](2003)在《UV-C对紫杉针叶叶绿体膜脂过氧化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 ,用 1 2W·m- 2 剂量的紫外线C(UV C ,2 54nm)辐射紫杉针叶离体叶绿体 .结果表明 ,随辐射时间的延长 ,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类胡萝卜素 (Car)、谷胱甘肽 (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光系统Ⅱ (PSⅡ )电子传递活性显着下降 ,这种下降与光合活性光 (PAR)强度呈反比 ;叶绿素对UV C辐射不敏感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 ,UV C辐射诱导叶绿体膜脂过氧化是导致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08期)

叶绿体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着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着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绿体膜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有福,陈春艳,陈拓.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绿体膜脂肪酸组成和ATP酶活力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比较[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

[2].郑姗姗,李丹,蒋欣梅,于锡宏,于广建.渐降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3].蔺冬梅,徐世健,张新芳,安黎哲,杨晓明.过量铁胁迫对豌豆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

[4].郑姗姗.渐变温度胁迫对黄瓜幼苗及其叶绿体膜系统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

[5].习岗,杨运经,卢洪.应用荧光探针研究菠菜叶绿体膜对低强度电磁场的辐射敏感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

[6].王加真,夏更寿,李建龙.光盐交互胁迫下台湾沟叶结缕草生长、叶绿体膜脂过氧化和ATPase动态变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

[7].曹永军,习岗,宋清,杨初平.特定静电场长期作用下作物叶绿体膜组分及膜流动性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

[8].翟广敏.干旱和强光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蛋白质表达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5

[9].李建平,彭图治,贺晓蓉.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聚合固定叶绿体膜的制备并用于残留除草剂检测[J].分析化学.2004

[10].杜英君,姜萍,王兵,史奕.UV-C对紫杉针叶叶绿体膜脂过氧化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

标签:;  ;  ;  ;  

叶绿体膜论文-张有福,陈春艳,陈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