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柄小勾儿茶论文-谢峰淋,周全,史航,江明喜,张全发

毛柄小勾儿茶论文-谢峰淋,周全,史航,江明喜,张全发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柄小勾儿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柄小勾儿茶,濒危机制,珍稀植物,生境特征

毛柄小勾儿茶论文文献综述

谢峰淋,周全,史航,江明喜,张全发[1](2019)在《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的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的实地调查,对其分布概况、生境特性以及种群生存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毛柄小勾儿茶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舒城县万佛山和浙江省临安市湍口乡、临安市马啸乡等地。常见分布于沟边、路边、悬崖峭壁的向阳面。(2)毛柄小勾儿茶对水分及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成年植株主要分布在群落最高层,其幼苗耐荫性差,难以在郁闭度高的林内生长。(3)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大都落在树旁,缺乏有效传播方式,且种子未熟先落,95%无活性,导致极其缺乏幼苗。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十分狭窄,是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缺乏群落竞争力。毛柄小勾儿茶数量已极其稀少,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加快对种子成熟生理机制的研究,提高种子活性。或是探索有效的规模化繁育技术,进行人工抚育小苗,扩大种群数量。(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史红文,江明喜,胡理乐[2](2007)在《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生态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态学样方调查法,测定了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var.pubipetiolata)所在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它在其它物种上的生态位重迭,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迭公式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物种在浙江临安的马啸、湍口和安徽大别山地区的舒城、霍山等四个分布点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1)位于马啸的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宽度值相对最大,而其余叁个地方的都较小,说明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2)毛柄小勾儿茶与群落中少量生态位较小的伴生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迭,而与大多数物种仅有极小的生态位重迭,表明该物种生态位特化明显;(3)毛柄小勾儿茶在几乎所有群落优势种上的生态位重迭值都较小,而主要优势物种与大部分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迭值也较小,表明群落中存在明显生态位分化。研究认为:人为破坏和生态位特化导致的分布区狭窄、对生境要求特殊是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7年02期)

胡理乐,闫伯前,江明喜,朱教君[3](2007)在《毛柄小勾儿茶伴生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小勾儿茶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 pubipetiolata)伴生群落4个分布点(浙江省临安市湍口和马啸、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和舒城县万佛山)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种类丰富,但含多属或多种的大科、大属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极小科(仅含1属)、极小属(仅含1种)所占比例大;(2)属的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科的世界分布类型比例大,仅次于泛热带分布类型;(3)4个分布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均很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大,在4.13~4.49之间,乔木层和草本层较低。湍口、马家河、万佛山以灌木层Heip均匀度指数最大,马啸以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最大;(4)马家河与万佛山之间的植物种类组成最相近,湍口与马啸也较相近;乔木层种类组成差异最大,灌木层最小。(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胡理乐,闫伯前,朱教君,刘胜利,江明喜[4](2006)在《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pubipetiolata)69块样地进行了排序与分类,共划分9个群落类型。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异性高。毛柄小勾儿茶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青冈栎(Quercus glauca)针阔混交林、杂木林和青榨槭(Acer davidii)+大果山胡椒(Lindera praecox)林中生长较好。这4个群落林下层优势种具有相似性:草本层的优势种中均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常有叁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灌木层优势种常有大果山胡椒。毛柄小勾儿茶分布于海拔500~900 m的低山区,多分布于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边,生境坡向多为阴坡。(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许凤华,康明,黄宏文,江明喜[5](2006)在《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pu-bipetiolata)现存于浙江和安徽的4个片断化居群中的89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木本濒危植物相比,毛柄小勾儿茶具有与它们相当的遗传多样性,8对选择扩增引物共扩增出122条清晰的条带,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Pp=26.4%,其中马家河居群最高(29.5%)而湍口居群最低(23.8%),居群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Hep=0.1628(0.1405~0.1724);而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Ps=36.9%,Hes=0.202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939,表明居群间有显着的遗传分化,进一步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进行等级剖分发现24.8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理宗间(浙江地理宗和安徽地理宗),14.7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60.42%存在于居群内。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为干扰引起的生境片断化和居群减小导致了毛柄小勾儿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丧失和遗传分化,并对毛柄小勾儿茶的生存造成潜在威胁。该文还就保育策略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李洪林,付志惠,杨波[6](2005)在《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离体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 erchem iella w ilson ii(Schne id.)N aka i var.pubip etiola ta H.Q ian)嫩梢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1/2 M S+6-BA 0.5 m g/L+NAA 0.05 m g/L为芽诱导培养基、M S+6-BA0.5 m g/L+NAA 0.05 m g/L为增殖培养基,可以得到大量的毛柄小勾儿茶试管苗。(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5年05期)

党海山,张燕君,江明喜,黄汉东,金霞[7](2005)在《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休眠与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wilsonii(Schneid.)Nakaivar.pubipetiolataH.Qian)为中国特有种,国家叁级保护植物。TTC染色法测得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生活力较低,仅为32%,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分别为28%和40%,说明毛柄小勾儿茶发育完全的种子较少。种子吸水速度试验证明毛柄小勾儿茶种皮透水性较差,不利于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吸收;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不同部位都存在发芽抑制物,且种胚中的含量最高,不利于种子的萌发,使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之中。几种不同浓度GA3溶液浸种24h的预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300mg/LGA3的效果最显着,并且300mg/LGA3的预处理可以在萌发初期(萌发前3天)显着地提高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生活力低,且处于休眠状态,再加上与种子发芽力有关的几种酶的活性较低,致使毛柄小勾儿茶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同时这些也是从种子萌发生理方面导致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5年04期)

胡理乐,江明喜,党海山,黄汉东[8](2005)在《从种间联结分析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在群落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柄小勾儿茶 (Berchemiellawilsoniivar.pubipetiolata)为我国分布于浙江、安徽局部地区的特有珍稀物种 ,由于自身和人为干扰的原因 ,该种受到灭绝威胁。该文在 2× 2联列表基础上 ,应用 χ2 检验、联结系数 (AC)分别检测了毛柄小勾儿茶在 4个分布点与群落中乔、灌两层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综合比较 χ2 检验与AC值的测定结果 ,在 4个分布点 ,毛柄小勾儿茶与群落中其它种群的关联情况十分相似 :1)绝大多数种群与毛柄小勾儿茶的AC值在 - 0 .2至 0 .2之间 ,即无关联 ;2 )与毛柄小勾儿茶存在显着关联的种群仅有一个或无 ;3)优势种群与毛柄小勾儿茶关联小。这说明 4个分布点毛柄小勾儿茶在群落中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或随机性 ,它只是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研究结果对为该物种制定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江明喜,胡理乐,党海山,黄汉东[9](2003)在《濒危物种毛柄小勾儿茶的致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鼠李科小勾儿茶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为我国分布微域的特有种,分布范围极为狭窄。该物种由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Wilson)于190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首次采集到,此后近百年内,在湖北省再未有人发现过。2001年6月,笔者在鄂西五峰县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考查时偶然发现绝迹近百年的小勾儿茶,但仅发现一株,生长于悬崖边。小勾儿茶还有一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bai(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期刊2003-06-30)

毛柄小勾儿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生态学样方调查法,测定了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var.pubipetiolata)所在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它在其它物种上的生态位重迭,通过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迭公式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物种在浙江临安的马啸、湍口和安徽大别山地区的舒城、霍山等四个分布点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1)位于马啸的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宽度值相对最大,而其余叁个地方的都较小,说明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2)毛柄小勾儿茶与群落中少量生态位较小的伴生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迭,而与大多数物种仅有极小的生态位重迭,表明该物种生态位特化明显;(3)毛柄小勾儿茶在几乎所有群落优势种上的生态位重迭值都较小,而主要优势物种与大部分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迭值也较小,表明群落中存在明显生态位分化。研究认为:人为破坏和生态位特化导致的分布区狭窄、对生境要求特殊是毛柄小勾儿茶濒危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柄小勾儿茶论文参考文献

[1].谢峰淋,周全,史航,江明喜,张全发.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征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9

[2].史红文,江明喜,胡理乐.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生态位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

[3].胡理乐,闫伯前,江明喜,朱教君.毛柄小勾儿茶伴生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

[4].胡理乐,闫伯前,朱教君,刘胜利,江明喜.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生存群落的数量分类[J].生态学杂志.2006

[5].许凤华,康明,黄宏文,江明喜.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J].植物生态学报.2006

[6].李洪林,付志惠,杨波.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离体培养[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

[7].党海山,张燕君,江明喜,黄汉东,金霞.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种子休眠与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

[8].胡理乐,江明喜,党海山,黄汉东.从种间联结分析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在群落中的地位[J].植物生态学报.2005

[9].江明喜,胡理乐,党海山,黄汉东.濒危物种毛柄小勾儿茶的致危因素分析[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2003

标签:;  ;  ;  ;  

毛柄小勾儿茶论文-谢峰淋,周全,史航,江明喜,张全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