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赤竹亚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赤竹亚族,系统分类,分子标记,数量性状
赤竹亚族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1](2009)在《赤竹亚族(Sasinae Keng f.)系统分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赤竹亚族(Sasinae)植物是散生竹中相对低矮的灌木状竹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归属于名下的异枝竹属(Metasasa)和铁竹属(Ferrocalamus)一直存在争议,而赤竹属(Sasa)和箬竹属(Indocalamus)若干竹种的合并与归属分歧也较大。本文从传统形态分类、地下茎解剖、数量性状并结合3种分子标记手段等方面回顾了我国赤竹亚族系统分类的历史和现状。利用RAPD,ISSR,SSR叁种分子标记技术聚类分析了赤竹亚族32个竹种的种间遗传距离,结果显示:(1)叁种分子标记技术能够按照箨耳有无这一重要形态特征进行聚合。(2)异枝竹属不归于赤竹亚族得到分子标记聚类支持。(3)RAPD,ISSR不支持泡箬(I. lacunosus)作为阔叶箬竹(I. latifolius)的异名处理,支持铁竹属单独成属。(4)RAPD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更加接近。数量性状结果显示:(1)根据箨耳有无这一典型特征区隔开的两大类群轮廓明显。(2)不支持华箬竹属(Sasamorpha)与赤竹属的归并处理,聚类显示华箬竹属与箬竹属成员关系密切。地下茎解剖发现:(1)赤竹亚族17个样品中都没有发现通气道。(2)皮层外纤维束分布特征可以作为种内界定的依据。通过查阅模式标本、原始文献并结合原产地样本采集,将菲白竹( S. fortunei)等4种1变种从该亚族排除,将密脉箬竹( I. pseudosinicus var. densinervillus)、柔毛箬竹(I. guangdongensis var. mollis)与原变种合并处理。经整理,国产赤竹亚族有32种4变种,其中2种2变种为新组合。(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李林,董敦义,丁雨龙,林树燕[2](2008)在《赤竹亚族Sasinae Keng f分子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赤竹亚族Sasinae 4属33个竹种样品进行RAPD和ISSR分析,在30条RAPD引物和100条ISSR引物中进行筛选,筛选出9条RAPD和11条ISSR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分别产生249、271个多态位点,利用Popgen32、MEGA4分析软件,构建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1RAPD聚类分析支持异枝竹属单独成组;2RAPD和ISSR聚类分析都支持铁竹属单独成属;3两种聚类分析都支持华箬竹亚属单独成属,鄂西箬竹与华箬竹属关系密切;4不支持具耳箬竹和巫溪箬竹归并的处理;5RAPD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更加接近。(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2008年04期)
赤竹亚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赤竹亚族Sasinae 4属33个竹种样品进行RAPD和ISSR分析,在30条RAPD引物和100条ISSR引物中进行筛选,筛选出9条RAPD和11条ISSR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分别产生249、271个多态位点,利用Popgen32、MEGA4分析软件,构建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1RAPD聚类分析支持异枝竹属单独成组;2RAPD和ISSR聚类分析都支持铁竹属单独成属;3两种聚类分析都支持华箬竹亚属单独成属,鄂西箬竹与华箬竹属关系密切;4不支持具耳箬竹和巫溪箬竹归并的处理;5RAPD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更加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竹亚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赤竹亚族(SasinaeKengf.)系统分类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2].李林,董敦义,丁雨龙,林树燕.赤竹亚族SasinaeKengf分子系统学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