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纳决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采纳决策,技术扩散,智能体模型,演化博弈
采纳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冰,苏晓,徐晓菲[1](2019)在《基于新技术采纳决策博弈的技术扩散及其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采纳决策是技术扩散的微观基础。本文以技术采纳决策为研究视角,分别基于智能体模型、演化博弈论构建了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下企业技术采纳决策的博弈模型,并分别进行了不同关系作用下多主体采纳决策和技术扩散的仿真分析,指出了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技术扩散的演化研究阐释了技术标准的形成与锁定过程。(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姚科艳,陈利根,刘珍珍[2](2018)在《农户禀赋、政策因素及作物类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苏、鲁、黑叁个粮食主产区的1024个水稻、小麦及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及兼业化程度等农户禀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都有显着的影响;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及秸秆利用核查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在作物间存在差异。本文认为政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采取差异的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短期内继续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和效果核查,长期则应提高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加强补贴政策宣传,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持续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12期)
李文川,章鑫,高思源[3](2019)在《制造/再制造企业RFID技术采纳的投资决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物联网智能感知,以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服务化转型,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环境下,制造/再制造企业是否采纳RFID技术的投资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废旧产品回收环节的误回收问题及其对回收总量的影响,构建了企业在不采纳RFID技术的情况下考虑误回收概率的两阶段收益模型。考虑到采纳RFID技术可消除误回收率,构建了企业RFID技术采纳投资的两阶段收益模型。通过数理推导,得到企业采纳RFID技术前后两类收益模型的最优产品定价策略和最优利润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类模型最优收益决策的临界条件,将可回收率划分为3个区间,探讨了不同区间上制造商愿意投资RFID技术的单位标签成本阈值。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08期)
汪兴东,俞佩娟[4](2018)在《农村居民太阳能热水器采纳及使用决策:序列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鼓励农村居民采纳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对于应对我国环境恶化及能源短缺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江西省972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序列决策模型,研究农村居民采纳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家庭属性及人口特征在影响农村居民采纳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决策上发挥着不同作用;农户的补贴政策感知对其采纳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农户的技术感知能显着提升其使用水平。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提升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丹[5](2018)在《中小企业SaaS ERP采纳机理与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aaS ERP是中小企业用软件来管理公司业务的预算最低的一种理想化解决方案。Sa aS ERP的提出为中小企业应用ERP带来了契机,已经成为目前ERP发展最为广泛流行的新趋势。尽管如此,由于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各异,使得不同企业采纳SaaS ERP可取得的采纳价值大小各不相同,此外,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中小企业SaaS ERP采纳的风险。能否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现实情况决定SaaS ERP的采纳与否,成为中小企业决策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中小企业SaaS ERP采纳机理并构建采纳决策模型,以助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SaaS ERP采纳研究、相关领域采纳理论、IT/IS采纳决策模型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切入点。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模型,从采纳价值认知和采纳风险认知出发,结合企业SaaS ERP采纳过程分析,确定采纳影响因素,研究SaaS ERP采纳机理,并运用SmartPLS2.0验证模型。结论表明:采纳价值认知和采纳风险认知决定了中小企业决策群体SaaS ERP采纳战略意愿,同时,原人力资源损失感知度、应用经济收益满意度、企业竞争力提升满足度影响着中小企业决策群体SaaS ERP的采纳价值认知,项目目标偏离风险、市场发育不成熟风险、政策法规制约风险、内部管理冲突风险、系统应用安全风险、服务供给不足风险影响着中小企业决策群体SaaS ERP的采纳风险认知。最后,本文以价值期望值为目标,将验证后的采纳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变量,构建SaaS ERP采纳决策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相关标准获取采纳决策评价值,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SaaS ERP采纳决策模型。论文最后通过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中小企业采纳SaaS ERP决策提供了切实的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蔡小哩,丁志刚,晚春东[6](2018)在《碳交易风险下高耗能企业低碳技术采纳时机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碳交易政策背景下,从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出发,利用实物期权理论探究高耗能企业采纳低碳技术的投资时机问题。通过引入碳价波动率、低碳技术减排效率、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等参数,构建了面向"碳排放权"与"低碳产品"2个市场的期权模型。研究发现:当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时,企业会延长等待投资的时间;当采纳的低碳技术减排水平较高时,企业也会推迟投资的时机;当消费者低碳偏好较强时,企业则会缩短等待投资的时间。最后,从完善碳交易机制,将碳价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强对消费者环保宣传和低碳消费引导,以及投入专项资金促进高耗能企业加快采纳低碳技术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高耗能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蔡小哩,丁志刚,晚春东[7](2018)在《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与产品定价协同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交易机制下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与产品零售定价问题构建各方收益模型,就Stackelberg博弈和协同决策下的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总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协同决策情形下供应链总收益显着高于分散决策情形下的总收益,且采纳的低碳技术水平更高。提出基于线性定价契约的协同收益分配策略,在实现供应链总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收益的帕累托改进。研究表明:提升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对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供应链协同决策能获得整体利润最优;基于讨价还价能力的线性定价契约,可保障供应商和零售商得到公平的利润分配,并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Gbongli,Komlan[8](2018)在《多哥移动金融服务的采纳:测量模型与决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手机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渴望直接通过他们的手机上网。这一现象极大地刺激了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和移动网络服务商。比如,在四年前多哥就推出了一项移动金融服务(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MFS)业务。MFS(即移动银行、移动支付和移动货币转移)不仅是一项新兴的可以给银行和电信服务商带来额外收入的移动商务应用,也是一项由创新技术支撑的服务融合。尽管MFS可能带来很多潜在的效益,但它并不是像工业界所期望的那样很快被人们广泛采纳。在多哥,和传统的付款方式相比,用户对这些新产品的接受与支持程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而且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趋势。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在线信任度和感知风险通常被视为移动金融系统成功的主要因素。此外,此前关于互联网服务的研究则强调,移动金融的接受度之所以不高与金融服务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以及缺乏合理的用于维护当前用户需求的策略有关。在多哥,大多数金融机构仍使用一些管理策略来评价公司业绩,这有别于我们对于MFS技术采纳的理论和相关概念的理解。其他研究人员也探索和提出了关于该技术采纳的理论和模型,希望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使用意图、是否会采纳此技术以及解释这些新技术的增量式的变革和它们所依赖的相关环境。这些理论和模型的提出是基于一些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它们几乎都产生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是空白。在这些事实的驱动下,本次研究有四个目标。一是调查社会文化、初步信任和各种经验产生的认识风险是否显着影响客户使用MFS的行为意图。二是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论模型去解释发展中国家对于MFS的采纳。叁是制定基准方法,为MFS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四是基于对MFS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排名,阐明哪些因素更能影响人们使用MFS。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系统地梳理了文献中影响技术接受的关键因素,以获得采纳MFS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到一个以社会文化影响、初始信任和感知风险叁个因素为主的综合模型。为了对MFS进行前瞻性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方法。在该方法中,我们先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测试,将SEM的输出结果作为层次分析法(AHP)的输入,然后将AHP得到的结果作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权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多哥的洛美市居民的原始数据。为了让获得的样本更具代表性,我们把调查区域主要选在该市对此研究最有利的地方。我们共向714位受访者分发了的调查问卷,最后收到调查问卷572(80.11%)份。在收到的调查问卷中,539(94.23%)份是有效的,这其中包括MFS技术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然后专家和有经验的MFS使用者基于测量要求,使用包含AHP和TOPSIS调查的多标准决策(MCDM)方法分别生成了可用的116和157个回答,这些答案均符合一致性要求。我们用多种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如CSPro(Census and Survey Processing System)、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AMOS(Analysis of a MOment Structures)、SmartPLS(Smart Partial Least Square)、BPMSG'-AHP和MATLAB。鉴于本文的研究目标,我们把最初提出的研究模型分为两个部分:模型组A(SEM-MCDM方法)和模型组B(纯SEM)。通过使用基于协方差的SEM(Covariance-Based SEM,CB-SEM),我们发现社会文化、初始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成本都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意图或对MFS的采用。我们也发现前面的3个因素和影响它们的子因素之间也有着特殊的相关性。MCDM的结果则揭示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关键性的排名情况:感知风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社会文化和初始信任,这个事实在多哥采用MFS时需予以相应的控制。在子标准(或子因子)中,感知隐私风险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感知时间风险和促成因素。关于MFS的方案选择,决策者认为手机转账至关重要(排第一位),然后是移动支付(第二),而将手机银行(第叁)视为不重要的。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移动金融服务模型MFSMDC(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Mode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并且和其它模式进行了比较。通过运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数据,移动金融服务公司可以运用MFSMDC去推荐适当的解决办法,我们提出了SEM-AHP-TOPSIS基准结构方法,并认为此方法对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时间及精力十分必要。这个方法的独特性在于能够处理各个评估方法的相互依赖性,同时,也能对当下测量方法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做出解释。且如果新的标准可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商业需求,也可以将其植入到分层模型中。此外,本文的研究揭示了CB-SEM方法的优势以及挑战并且在同样的数据集上面和PLS-SEM方法进行了比较。尽管这两个方法在结构路径分析上呈现的结果有某些相似,但是使用PLS-SEM可以带来更多好处。在比较了SEM-MCDM(特别是SEM和AHP)的发现之后,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有着几乎相同的效果。因此,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们在决策的制定中可以实现互补。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不同因素对用户使用意图以及MFS的采纳的影响,并从管理学层面指出,MFS提供商应该采取更多有效的策略去改善消费者的初始信任度,同时使用隐私保护工具去降低用户的感知风险,以及惠顾MFS的拥护者,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群体。本文的研究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使人们在关于在线移动金融技术创新方面上,丰富对于MFS采纳的理解以及消费者行为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15)
陈军,曹群辉[9](2017)在《考虑异质零售业态竞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采纳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私营质量标准在一定条件下比最低质量标准更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基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质量偏好特征,构建依赖质量的消费者效用模型,运用寡头竞争理论分析完美信息下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质量竞争的均衡定价和数量决策。结果表明,如果单位高质量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效用增加值大于单位质量提升成本,则超市提高私营质量标准有助于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迫使农贸市场下调零售价格。如果私营质量与最低质量之间差异不够显着,超市和农贸市场都会执行最低质量标准。反之,超市执行私营质量标准,农贸市场执行最低质量标准更优。从产地组织化建设角度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模和市场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是一种更优的均衡状态。(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郭建鑫,张峻峰[10](2017)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对互联网应用采纳决策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探究农民对新型信息通信技术(ICT)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强度,对于优化农村信息化推广策略,落实"互联网+农业"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郊区3个区54个村的实地调查数据,融合技术扩散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对新型ICT技术应用采纳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教育程度、转移就业状况、对ICT应用的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对农民采纳决策有显着的正向作用,而以往的设备下乡、网络接入等信息化推广措施对加强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作用有限。应加强信息技能培训,针对农民需求开发实用、易用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让农民从"互联网+农业"中获益。(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采纳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苏、鲁、黑叁个粮食主产区的1024个水稻、小麦及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及兼业化程度等农户禀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都有显着的影响;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及秸秆利用核查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在作物间存在差异。本文认为政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采取差异的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短期内继续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和效果核查,长期则应提高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加强补贴政策宣传,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持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纳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1].孙冰,苏晓,徐晓菲.基于新技术采纳决策博弈的技术扩散及其演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
[2].姚科艳,陈利根,刘珍珍.农户禀赋、政策因素及作物类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8
[3].李文川,章鑫,高思源.制造/再制造企业RFID技术采纳的投资决策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4].汪兴东,俞佩娟.农村居民太阳能热水器采纳及使用决策:序列决策模型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
[5].李丹.中小企业SaaSERP采纳机理与决策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6].蔡小哩,丁志刚,晚春东.碳交易风险下高耗能企业低碳技术采纳时机决策[J].企业经济.2018
[7].蔡小哩,丁志刚,晚春东.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与产品定价协同决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8
[8].Gbongli,Komlan.多哥移动金融服务的采纳:测量模型与决策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陈军,曹群辉.考虑异质零售业态竞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采纳决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7
[10].郭建鑫,张峻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对互联网应用采纳决策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