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流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人仿真,格子气模型,行人跟随行为
人流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孙惠芳,杨婷[1](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双向行人流跟随行为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行人特性,基于考虑右偏意识以及速度差异的多格子气改进模型,构建行人仿真模型,并用C#进行编程与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通道内行人跟随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密度小于一定值时,减速跟随行为对总体行人流特性影响不大;但当超过行人流量出现下降的临界密度点后,跟随概率越大单位时间通过的流量越大;当密度继续增大至阻塞密度点,行人速度接近0,流量接近0。结果表明当密度小于阻塞密度点时,行人的跟随行为特性有助于高密度行人流的疏散;当密度增大到阻塞密度点时,跟随行为将不再影响疏散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21期)
李莹,苏也惠[2](2018)在《地铁换乘过程人流避免拥堵路径规划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铁换乘过程人流避免拥堵路径的规划,能够有效提高地铁的换乘效率。通过对人流的交互式优化导向来对拥堵路径的规划,需要建立人流流动路径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人流流动势能场,完成对拥堵人流的交互式导向,实现拥堵路径的规划。传统方法通过限定人流信息素强度的上下界,增加路径的数量,但忽略了对人流流动势能场的计算,导致拥堵路径的规划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势能场模型的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拥堵路径规划方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从微观上对地铁换乘过程中个体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仿真模型,构建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路径的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势能场,实现人流交互式优化导向,完成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路径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及时对人流流动的路径进行分析,降低人流流动过程中拥堵现象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6期)
许啸阳,顾美娣,郁洁,张兵[3](2018)在《基于Revit和Pathfinder的老年社区人流仿真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老年社区建筑为例,发生特殊意外时人员疏散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通过BIM绘制建筑模型,运用pathfinder对紧急状况下的人流进行仿真模拟疏散,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点,采用合理的疏散模式进行准确的参数设置,对社区内的建筑房间疏散、楼层疏散以及整栋楼的疏散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疏散效率。根据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疏散情况以及对疏散时间的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16期)
祝静[4](2018)在《建筑物内行人流疏散的Unity3D仿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发展,各类大型公共场所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由于场所内群体聚集活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如何快速、有效地对公共场所内的行人进行安全疏散,科学、合理地对步行设施内的障碍物进行优化布局,一直是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元胞传输模型(Cell Transmission Model,CTM)为理论基础、以Unity3D开发引擎为技术支撑对行人流疏散仿真进行研究,再现了建筑物内行人疏散过程。该研究避免了实体演练过程中因人为或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对提高行人疏散效率和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环境搭建。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利用3D Studio Max软件构建校园建筑叁维模型,并借助Unity3D的强大编辑器设计出更加逼真的校园环境,为后续的实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无障碍物的室内行人疏散仿真。在搭建好的校园背景下,运用CTM对教室内无障碍物的行人疏散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再现了出口处的行人集聚行为(即成拱现象),证明了元胞传输模型对于研究行人流分配问题的适用性。此外,还分析比较了初始行人密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3.有空间障碍物的室内行人疏散仿真。在无障碍物模拟的基础上,改变疏散空间为多障碍物均匀分布的场景,亦可在出口处观察到行人聚集行为。通过模拟实验还发现障碍物的恰当设置可降低行人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从而可为步行设施的内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价值。4.行人路径选择过程仿真。由于建筑物内障碍物的存在,行人在疏散过程中面临多种路径可选择。在有障碍物模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拥挤负效应(即路径上由于人群集聚而使得行走舒适度降低),再现了行人的路径选择过程,并通过观察均衡状态找到了最优参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4-25)
连海涛,胡一可,杨旌[5](2018)在《地铁高峰段拥挤人流安全疏散路径规划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铁高峰段拥挤人流的疏散,能够有效提高交通安全性。对拥挤人流安全疏散路径的规划,需要建立人流拥堵目标函数,获取拥挤点位置信息,完成拥堵人流疏散路径的规划。传统方法建立了经验公式法,利用随机输入运算参数模拟疏散过程,但忽略了对拥挤点的求取,导致规划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拥挤人流安全疏散路径规划方法,以人流疏散效率最高,风险最小以及拥堵度最低建立目标函数,达到提高疏散效率,降低疏散风险和疏散拥堵度的目的;利用多目标粒子群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过程中对粒子结构、粒子位置以及粒子适应度函数进行计算;获取拥挤点位置信息,人流位置信息以及通道信息构建通道集合,并将该集合当作粒子群的输入参数,以实现预期目标,完成拥挤人流安全疏散路径的规划。实验表明,上述方法实现了预期目标,可行性较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4期)
黄福伟,莫春俊,王业统[6](2018)在《人流密集区域道路两翼车位信息远程传送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加大的同时,机动车数量也在迅速地增加,相对于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人流密集区域道路两翼车位信息远程传送方法的研究。但是采用当前方法进行车位信息远程传送时,无法保障信息传输链路的稳定性,存在车位信息远程传送稳定性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F的人流密集区域道路两翼车位信息远程传送方法。该方法先利用SF方法将采集的人流密集区域道路两翼车位信息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信息节点,将链路保持的时间定义为评价核心链路稳定性的标准,实时地调整各信息节点的传送状态,将信息传送的优先级与接受系统服务的时间联系起来,设定信息远程传送的最小延迟时隙阈值,以此为依据进行人流密集区域道路两翼车位信息远程传送。实验仿真证明,所提方法信息远程传送稳定性高,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2期)
梁铭富,房少梅,黄中展,蔡钦镒[7](2017)在《基于突发事件影响力传播的双向人流疏散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行人行走行为会因为突发事件本身以及突发事件在人群中的传播而改变。对于突发事件影响下的行人行走特征的研究能够提高人流疏散的效率。针对现有研究中数据获取方式的不足,对真实行人场景视频进行图像处理,提取相关数据后分析了无突发事件时行人一般行走特性。针对突发事件下的行人流,利用k-邻近算法和合力的思想描述了突发事件的影响传播和突发事件下行人流的自组织现象,并由此提出一种新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中的行人元胞会受到正常行走、突发事件、安全标识这叁个因素所抽象产生的叁个作用力的影响。利用模型对突发情况下的双向人流疏散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安全标识的距离为0、10、20个元胞时,在小范围行人通道中安全标识分布的距离对人群疏散作用不明显;通过对人群间是否存在影响力的研究发现,疏散的效果主要受到附近行人对突发事件传播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太大或影响范围过小都会引发拥堵,不利于人群的疏散。仿真结果与真实世界中的双向行人流疏散情况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7年05期)
张蕊,杨静,林霖[8](2016)在《基于颗粒离散元法的枢纽内部行人流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学理论的微观行人仿真模型对行人运动细节描述深入,具有良好的仿真效果,但是现有模型对于高密度条件下的行人力学关系描述尚不完善,且在仿真时存在运算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颗粒流与行人流的相似特性,利用离散元在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系统动力学问题上的高效算法优势,在详细分析行人受力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颗粒理论的微观行人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法专业分析平台(PFC2D)对枢纽通道内的行人流进行仿真,结果发现模型能真实反映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行人运动特性,基本参数关系及基本图较好地符合行人宏观运动规律,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6年10期)
杨阳[9](2016)在《无信号灯控制城市路段间行人流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领域的发展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口数量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就意味着在车辆不断增加的今天,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愈演愈烈的。步行一直是各种交通方式的终端方式,行人是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通过研究无信号灯控制城市路段间行人流仿真来改善交通设施,如根据具体车流量设置相应宽度的人行道,在必要的城市路段间人行横道处设置红绿灯等方式,有助于提高行人的过街安全性。本论文以元胞自动机和行人参数模型为基础,通过实际观察、分析行人的行走特性,建立无信号灯控制城市路段间行人流仿真模型。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路段间无信号灯的情况下行人流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介绍了元胞自动机的定义、构成、特征,以及行人流动态参数中的的方向参数、空格参数、前进参数、类别参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和行人动态参数模型,建立适合本论文的仿真模型。第叁章分析单向行人流和双向行人流的行走规律,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动态参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单向行人流和双向行人流状况下行人流量对于过街率的影响。第四章分析当行人流穿越连续的车流时,行人流和车流的各自运行特性,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以及行人流动态参数模型的车辆-行人流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车道数量对行人过街通过率的影响及车道单双向对行人过街通过率的影响。第五章对论文做出总体的总结,对模型自身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高菲菲[10](2015)在《密集人流区域的合理化调度数学建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密集人流区域建立调度数学模型问题,可为密集人流区域的疏散提供理论基础。传统算法不能对密集人流区域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快速调整,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为此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的密集人流区域合理化调度数学建模方法。对密集人流区域进行分析,以密集人流区域的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密集人流区域的调度数学模型;将每一种可能的调度方案都抽象为一只蚂蚁,利用蚁群算法进行最优调度方案的寻优,并对信息素的更新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避免了陷入最优解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疏散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密集人流区域调度,能够提高密集人流区域中的疏散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12期)
人流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地铁换乘过程人流避免拥堵路径的规划,能够有效提高地铁的换乘效率。通过对人流的交互式优化导向来对拥堵路径的规划,需要建立人流流动路径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人流流动势能场,完成对拥堵人流的交互式导向,实现拥堵路径的规划。传统方法通过限定人流信息素强度的上下界,增加路径的数量,但忽略了对人流流动势能场的计算,导致拥堵路径的规划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势能场模型的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拥堵路径规划方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从微观上对地铁换乘过程中个体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仿真模型,构建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路径的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势能场,实现人流交互式优化导向,完成地铁换乘过程人流流动路径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及时对人流流动的路径进行分析,降低人流流动过程中拥堵现象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流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孙惠芳,杨婷.城市轨道交通双向行人流跟随行为特性仿真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9
[2].李莹,苏也惠.地铁换乘过程人流避免拥堵路径规划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3].许啸阳,顾美娣,郁洁,张兵.基于Revit和Pathfinder的老年社区人流仿真模拟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
[4].祝静.建筑物内行人流疏散的Unity3D仿真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5].连海涛,胡一可,杨旌.地铁高峰段拥挤人流安全疏散路径规划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6].黄福伟,莫春俊,王业统.人流密集区域道路两翼车位信息远程传送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7].梁铭富,房少梅,黄中展,蔡钦镒.基于突发事件影响力传播的双向人流疏散仿真[J].计算机应用.2017
[8].张蕊,杨静,林霖.基于颗粒离散元法的枢纽内部行人流仿真研究[J].公路.2016
[9].杨阳.无信号灯控制城市路段间行人流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6
[10].高菲菲.密集人流区域的合理化调度数学建模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