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香气论文-洪鎏,张凤梅,牛云蔚

特征香气论文-洪鎏,张凤梅,牛云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征香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樱桃酒,特征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

特征香气论文文献综述

洪鎏,张凤梅,牛云蔚[1](2019)在《樱桃酒特征香气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樱桃酒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研究樱桃酒中的香气成分,通过GC-O、GC-MS结合内标法对香气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樱桃酒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共31种,其中酯类物质15种,醇类物质8种,酸类和醛类物质各3种,烯类和酮类物质各1种。乙酸乙酯浓度最高,为29.066 mg/L,其次为3-甲基丁醇,浓度为20.557 mg/L,苯甲醇浓度为13.788 mg/L。反-3-己烯酸乙酯、丙醇、苯乙醇、己酸、辛酸、糠醛、苯甲醛浓度在1~10 mg/L之间,试验表明这些物质是樱桃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陈思奇,孟满,杜勃峰,肖仕芸,丁筑红[2](2019)在《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的变化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和生香酵母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法对发酵前后刺梨果渣进行感官评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刺梨果渣的风味轮廓发生明显变化,产生酵母味,果香增强,刺激性涩味减弱;醇类、酯类、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增加,烃类、醛类、酮类物质均减少;刺梨果渣保留了原果渣松木树脂样香及麦芽香等特征风味物质,且风味更加协调、柔和。(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0期)

孙明德,赵艳艳,田海青,杜瑞瑞,刘军[3](2019)在《不同系统梨品种果实香气特征及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梨、砂梨和西洋梨系统的20个梨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商熟期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果实香气的重要因子进行分析,旨在为科学评价梨果实的香气特点及风味品质提供依据。试验于2017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梨资源圃(39°56′N,116°56′E)进行,选择来自于白梨、砂梨和西洋梨系统的20个品种(白梨:七月酥、早酥、砀山酥、雪花梨、鸭梨、玉露香;砂梨:幸水、雪青、黄冠、圆黄、翠冠、丰水、金二十世纪、新高、黄金、秋月;西洋梨:叁季梨、早红考密斯、巴梨、康佛伦斯)为材料,于果实商熟期,每个品种选择树体大小、生长势均匀一致的树5株,每株随机采集6个果实,每个品种共采摘30个果,粉碎匀浆后,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采集香气成分,用安捷伦GC–MS(6890N-5795)气质联用仪进行定量测定,内标为2–辛醇。未知化合物质谱图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人工图谱解析与资料分析进行定性。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成分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并以内标进行精确定量。20个梨品种共检测到14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醇类5种、醛类2种、酯类7种。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不同品种梨果实所检测到的芳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异。20个梨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4种(28.6%),包括正己醇、己醛、3–甲基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异壬酯,其中,正己醇、己醛在20个梨品种中的含量均较高。6个白梨品种共检测到香气成分11种;10个砂梨品种共检测到香气成分12种;4个西洋梨品种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多,共14种。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3个主成分对梨香气的累积贡献率为88.2%。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的主要指标为酯类,对香气的贡献值为44.5%,第2主成分为醛类,对香气的贡献值为34.0%;第3主成分为醇类,对香气的贡献值为9.7%。由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形成的各品种主成分散点图,可将20个品种按香型分为4类,叁季梨为一类,对此类影响较大的是乙酸己酯;幸水为一类,对此类影响较大的是己醛、2–己烯醛;早红考密斯、巴梨、康佛伦斯为一类,对此类影响较大的是丁醇、乙酸乙酯、乙酸戊酯、乙酸丁酯;七月酥、早酥、砀山酥、雪花梨、鸭梨、玉露香、雪青、黄冠、圆黄、翠冠、丰水、金二十世纪、新高、黄金、秋月为一类,对此类影响较大的是己醛和2–己烯醛。(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范玉婷,王学英[4](2019)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两种葡萄酒香气特征及成分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甲、乙两种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18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乙葡萄酒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比甲葡萄酒含量略高,其中,乳酸乙酯、正己醇、2-苯基乙醇、丁二酸单乙酯、丁二酸二乙酯都高于甲葡萄酒,并且乙葡萄酒的综合感官评价评分较高。研究结果对调整和改善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品种结构和组成、促进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肖遂,俞乐安,赖惠清,成晨,梁大华[5](2019)在《气质联用技术解析全生晒柑普茶特征香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生晒柑普茶是将普洱生茶作为填料与柑皮结合,经过全生晒干燥工艺而制成的柑普茶。为阐明其在全生晒过程中香气品质的形成规律,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技术从普洱生茶、柑皮、柑普茶、柑普茶内茶和柑普茶外皮中分别鉴定出60种、97种、116种、78种和75种香气成分,占它们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6.39%、97.07%、91.47%、93.13%和97.53%。经分析表明,柑普茶不仅保留了普洱生茶与柑皮的主要香气成分如柠檬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萜品烯、芳樟醇、蒎烯、月桂烯等,柑普茶还形成了一组特征香气成分,它们一部分来自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普洱生茶和柑皮的物质,如4-松油醇、(Z)-香苇醇、(+)-香芹酮、百里香酚、4-异丙基-3-甲基苯酚等,另一部分来自全生晒自然陈化过程新生成的物质,如4-萜烯醇、松香芹酮、胡椒酮、香芹烯酮、对甲氧基苯乙酮、异戊酸香叶酯、r-衣兰油烯、N-乙基吡咯等。以上香气成分共同构成全生晒柑普茶独有的香气品质,同时也为其生理功效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刘珍珍,苏莹,李会宁,陈小华,张晨[6](2019)在《汉中炒青绿茶香气成分及香气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C-O),对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和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汉中炒青绿茶中总共鉴定出6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含量高的化合物有吲哚、2-乙酰基-2-噻唑啉、茉莉酮、香叶醇、葫芦巴内酯等;香气特征分析显示,汉中炒青的香气特征以焦糖香气为主,其次为花香气、豆香气和药香气;关键香气化合物有芳樟醇、葫芦巴内酯、吲哚、香草醛、α-紫罗酮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俊,蔡滔,祝愿,余磊,周雪丽[7](2019)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绿茶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绿茶在不同储存条件香气成分的特征性变化。方法茶叶存储条件为常温(自然保存)、冷藏(5℃)、冷冻(-18℃),在3个不同储存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OGC/QTOFMS)的方法测定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并进行数据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结果绿茶在3种储存条件下,挥发性香气物质具有差异性。其中短链碳氢化合物含量大小分别为冷冻>冷藏>常温,长链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为冷藏>冷冻>常温,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大小分别为冷藏≈冷冻>常温。结论从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来看,冷藏条件要优于冷冻和常温条件,常温对保持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不利,本研究可为绿茶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孙优兰,黄永光,唐东亚,吴兴琴[8](2019)在《基于香气活性值及感官属性对金银花尾酒酿造风味食醋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银花尾酒为主要原料,经醋酸发酵酿造特色金银花风味食醋。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风味食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香气活性值探讨风味食醋的关键风味物质,通过化学检测结合感官定量,比较分析风味食醋与品牌醋的香气结构差异性。结果表明,从风味食醋中定性定量出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62种,其中萜烯类物质是风味食醋中特有的一类物质;分析确定了风味食醋中关键风味化合物15种;与3种品牌醋相比,风味食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有28种,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对乙基愈创木酚和α-松油醇,经感官分析发现,花香、青香和木香是风味食醋的主要特征香气。该研究为金银花尾酒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食醋风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5期)

蔡炳彪,张凤梅,牛云蔚[9](2019)在《桂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 (GC-O)对4种不同产地桂花精油(上海桂花精油, SH;桂花CO_2精油, GH;广西桂花精油, GX;广州桂花精油, GZ)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利用GC-MS从4种桂花精油中共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16种)、醇类(13种)、萜烯类(8种)和酮类(6种)。GC-O共筛选出23种特征香气物质,上海桂花精油、桂花精油CO2、广西桂花精油、广州桂花精油分别含有8, 11, 9和12种香气活力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8种)、酯类(7种)和酮类(3种)。(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冒德寿,牛云蔚,姚征民,肖晴,肖作兵[10](2019)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5种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GC-O)结合香气强度分析法(Osme)对其进行嗅闻分析,共得到72种香气化合物,对其中35种重要香气物质(Osme value≥2)进行定量分析,并且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筛选出OAV≥1的香气化合物共有18种。通过感官分析法对清香型白酒中的7种感官属性进行评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每种属性的差异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探究白酒样品、感官评定结果以及重要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特征香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和生香酵母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法对发酵前后刺梨果渣进行感官评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刺梨果渣的风味轮廓发生明显变化,产生酵母味,果香增强,刺激性涩味减弱;醇类、酯类、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增加,烃类、醛类、酮类物质均减少;刺梨果渣保留了原果渣松木树脂样香及麦芽香等特征风味物质,且风味更加协调、柔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征香气论文参考文献

[1].洪鎏,张凤梅,牛云蔚.樱桃酒特征香气成分[J].食品工业.2019

[2].陈思奇,孟满,杜勃峰,肖仕芸,丁筑红.混菌发酵刺梨果渣风味组分及香气特征的变化分析与评价[J].中国酿造.2019

[3].孙明德,赵艳艳,田海青,杜瑞瑞,刘军.不同系统梨品种果实香气特征及主成分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范玉婷,王学英.宁夏贺兰山东麓两种葡萄酒香气特征及成分关联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9

[5].肖遂,俞乐安,赖惠清,成晨,梁大华.气质联用技术解析全生晒柑普茶特征香气[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刘珍珍,苏莹,李会宁,陈小华,张晨.汉中炒青绿茶香气成分及香气特征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9

[7].李俊,蔡滔,祝愿,余磊,周雪丽.不同储存条件下绿茶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特征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8].孙优兰,黄永光,唐东亚,吴兴琴.基于香气活性值及感官属性对金银花尾酒酿造风味食醋特征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9].蔡炳彪,张凤梅,牛云蔚.桂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研究[J].食品工业.2019

[10].冒德寿,牛云蔚,姚征民,肖晴,肖作兵.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嗅闻技术鉴定清香型白酒特征香气物质[J].中国食品学报.2019

标签:;  ;  ;  ;  

特征香气论文-洪鎏,张凤梅,牛云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