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古勃论文-赵晓波

索洛古勃论文-赵晓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索洛古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索洛古勃,《创造的传奇》,人物形象体系,静态建构

索洛古勃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波[1](2019)在《费·库·索洛古勃《创造的传奇》中的人物形象体系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奥多尔·库兹米奇·索洛古勃是20世纪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象征主义长篇小说《创造的传奇》则是体现作家艺术追求与诗学个性的里程碑式作品。索洛古勃对“创造”和“创作”怀着巨大的热情,他的这种精神也反映到了作品中。在《创造的传奇》中,作家着眼于生活的两面性,在小说中建构起现实和虚拟两大时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高超的创作技艺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体系,这也正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我们旨在通过对索洛古勃该小说中人物形象体系的建构手法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作家是如何以此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自己的创作追求,进而实现其“创造”的理想与追求。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叁章、结语和参考文献构成。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及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是结合索洛古勃的创作历程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文化语境,概括介绍了其小说创作的特点,尤其是象征主义长篇小说《创造的传奇》的艺术特色。第二章从人物命名和细节描写的角度对《创造的传奇》中人物形象体系的静态表现手段进行了分析。第叁章则是从多维度视角和自由联想两个方面研究了《创造的传奇》中人物形象体系的动态建构手法。本论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揭示了索洛古勃在《创造的传奇》这部小说中建构人物形象体系的独特艺术、他的创作主题、思想及创作特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叶广祉[2](2018)在《魂牵梦萦的死亡女神——索洛古勃《死神啊,我属于你! 我满目……》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索洛古勃是俄罗斯文学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死亡的歌手"。他的诗作总是充满虚无、悲观的人生态度和浓重的死亡意识。这篇《死神啊,我属于你!我满目……》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死亡观念等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探寻其艺术之美和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8年03期)

王欣[3](2017)在《索洛古勃《创造的传奇》宗教神话元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上,一大批象征主义者倾向于用宗教神话的方式表达思想,因为宗教神话之中蕴藏的民族文化遗产对探索人和世界存在的永恒规律具有深远意义。长篇小说《创造的传奇》是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作家索洛古勃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创作成熟期尤其能表现"创造"这一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的核心思想。作为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创造的传奇》富于浓厚的宗教神话色彩,蕴含大量宗教神话元素,索洛古勃利用独特的诗学手段解构传统的宗教神话,并赋予其崭新内涵。(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7年09期)

张晓东[4](2016)在《恶的平庸性:论索洛古勃作品中的“小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以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的视角为参考,以索洛古勃作品中独树一帜的"小人物"为切入点,以期对索洛古勃的"恶"展开新的思考,本文认为,索洛古勃的"小人物"书写是对果戈理的延续和发展,揭示了现代性社会中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人性的被抽离、主体性的丧失、恶的平庸性等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16年04期)

李春林[5](2015)在《“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墓碣文》与《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四》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的散文诗《墓碣文》与索洛古勃的宗教神秘剧《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的主旨都是用人的心灵分裂的方式,表现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探寻和此种探寻中的无量痛苦及无有穷期,陷于绝望与反抗绝望的无尽纠结。两作均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复调艺术形态。两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呈现为"外在对白"的表相,《墓碣文》有着更为坚实的"内心对白"内核;两作的结尾很不相同,前者是主人公"我"的行将就刑,后者是"我"的逃离—新生,一有耶稣情结,一是战士情怀;在索洛古勃那里,对自身有所犹疑,对外在有所怀疑;而在鲁迅那里,虽然亦不乏类似的心态,却更显舍弃就我而前行的决心。两作还显现出两位作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与艺术关联。(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5年07期)

徐华荣[6](2014)在《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多尔·索洛古勃(1863-1927)是俄国白银时代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他是象征主义诗歌和小说的集大成者,老一辈象征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有别于其他的象征派诗人,索洛古勃在小说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诗歌,许多永恒主题在他的诗歌和小说中达到了统一和互补。他一面借助夸张的笔触勾勒和放大此岸世界粗鄙的现实,一面借助象征、荒诞、幻想等现代主义手法,将自己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认知、对世界的另类理解深藏在光怪陆离的故事表象之下。鉴于国内外对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意象均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研究课题选定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意象研究”。象征意象结合了作家抽象的美学理想,支撑着作家创作的主题和审美世界,使小说获得丰富的象征意蕴。象征意象的研究,能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象征主义作品的主题及内涵,深切地领悟到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本文立足于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魔鬼、童真、死亡这叁个重要的象征体系,系统地探讨了这叁个象征体系之下,为索洛古勃所钟爱的几个象征意象背后的深刻涵义。且在研究意象的同时,将不同的意象内涵同作家笔下的典型主题联系起来。从作家小说中具体的象征意象出发,结合一些诗歌作品,追溯意象的来源、发展及特征,详细探讨了其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深化了对作品主题的阐释,并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作家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12-25)

李春林[7](2014)在《阿Q、“狂人”与彼列多诺夫——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与索洛古勃是敢于对自己民族"刨根论劣"的伟大作家,他们塑造了反映本民族劣根性的典型性格:阿Q与彼列多诺夫。两者有许多共性:明显的精神胜利倾向;愚昧无知,信守正统;强烈的自愿为奴意识;毫无特操;卑怯;盲目地崇尚暴力。两者的差异也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一为"卑怯的‘末人’",一为"卑劣的小鬼"。同时,鲁迅的"狂人"与彼列多诺夫也有明显的可比性:都是被迫害狂,但彼列多诺夫同时又是迫害狂。"吃人"与"告密"是《狂人日记》与《卑劣的小鬼》两部作品的关键词,也是两个对应的意象,它们包孕着甚为深刻的文化内容;同时两作又都深蕴着"救救孩子"的深意。两位作家在用多种创作方法塑造民族的典型性格时,都给与人物的生成环境以充分的描写,从民族性格的否定性出发,进而彻底否定了性格的生成环境,从而昭示出未来革命的必然性乃至暴烈性,尽管鲁迅写的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索洛古勃是在以后的《创造的传奇》中更为全面地预言了革命。(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春林[8](2014)在《索洛古勃:预言俄国革命的先知——以《创造的传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索洛古勃所创造的象征主义艺术世界,与俄国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革有着紧密胶着的关系。在《创造的传奇》等作品中,他对未来的俄国革命的诸多方面做了正确的预言:统治阶级的暴力统治必然会引发被统治阶级的以暴易暴;暴力革命的发生并不取决于革命党人的发动或曰煽动,而是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暴虐程度;而此种暴力革命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理想社会的实现;防止暴力革命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改革的关键是统治者首先做出让步。索洛古勃的《创造的传奇》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国度而言,其参考意义或许不低于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4年03期)

李春林[9](2013)在《两位超拔的“死的赞美者”——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盛赞索洛古勃是"死的赞美者"。鲁迅本人亦如此。两人都乐观地直面死亡,都能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层面对死亡进行表现和思考;都认为死亡是对恶的抗争与终结;都将"死"视为追求自由和创造新天地的工具,视为"爱"的等价物;均通过死亡仪式的描写,强化死亡深藏的意义与功能。两人也都认识到死亡的负面意义;都用死亡描述和概括自己所处的专制社会的状态。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索洛古勃的死亡观受到基督教和西方其他宗教及神话的深刻影响,鲁迅则更多地基于其生物学的人生观和进化论;索洛古勃对形而下的意义上的死亡的关注程度不如鲁迅;两人对待自杀的态度不同;在阐释死亡时对于先觉者与民众的关系的表现不同;探求死亡意义时彼岸此岸场域的立足不同;最大不同是鲁迅对于死亡始终持唯物主义的态度。鲁迅死亡观存在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二律背反,正因此,他超越了索洛古勃。(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3年03期)

董树丛[10](2013)在《身形与灵魂的双重萎缩——管窥索洛古勃小说《小矮人儿》中的异化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库·索洛古勃小说《小矮人儿》讲述了"小人物"萨拉宁渴望用科技发明来改变自身命运,反而适得其反,遭到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碾压后消失于世界的故事。作品通过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本质来揭示人类存在的荒诞,展现了现代人被物质文明、技术理性、社会机制异化的生存图景。本文尝试运用异化理论阐释小说中的异化情节,并由此分析小说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意蕴。(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3年03期)

索洛古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文学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死亡的歌手"。他的诗作总是充满虚无、悲观的人生态度和浓重的死亡意识。这篇《死神啊,我属于你!我满目……》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死亡观念等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探寻其艺术之美和文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索洛古勃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晓波.费·库·索洛古勃《创造的传奇》中的人物形象体系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叶广祉.魂牵梦萦的死亡女神——索洛古勃《死神啊,我属于你!我满目……》赏析[J].俄语学习.2018

[3].王欣.索洛古勃《创造的传奇》宗教神话元素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7

[4].张晓东.恶的平庸性:论索洛古勃作品中的“小人物”[J].俄罗斯文艺.2016

[5].李春林.“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墓碣文》与《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四[J].文化学刊.2015

[6].徐华荣.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意象研究[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4

[7].李春林.阿Q、“狂人”与彼列多诺夫——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8].李春林.索洛古勃:预言俄国革命的先知——以《创造的传奇》为中心[J].文化学刊.2014

[9].李春林.两位超拔的“死的赞美者”——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二[J].文化学刊.2013

[10].董树丛.身形与灵魂的双重萎缩——管窥索洛古勃小说《小矮人儿》中的异化图景[J].俄语学习.2013

标签:;  ;  ;  ;  

索洛古勃论文-赵晓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