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发酵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H,污泥,餐厨垃圾,混合发酵
混合发酵液论文文献综述
黄琼,张伟[1](2018)在《pH对餐厨垃圾和污泥混合发酵的影响及发酵液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p H对餐厨垃圾和污泥混合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SCOD溶出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pH=7为最佳的发酵p H值,SCOD在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值,为36.6 g/L。采用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烧杯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具有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潜势,反硝化速率最大可达3.10 mg NO_3~--N/(MLVSS·h);以发酵液作为碳源强化曝气生物滤池(BAF)脱氮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在原水平均COD和TN分别为210 mg/L和48mg/L时,投加2.86~3.21 m L/L发酵液,TN平均去除率达76.0%,同时,对出水COD去除影响不大,平均去除率达79.6%,均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0)
许艳丽,鲁建聪,宋洁,潘凤娟[2](2018)在《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力和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真菌是一类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潜力的生防资源,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广泛存在于连作大豆田中,为了探讨这些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和防效,采用从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分离的上述3个属12个菌株制备发酵液,按比例配置不同组合的混合菌发酵液,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胞囊、卵孵化抑制作用和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筛选抑制效果好的4个发酵液组合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16组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均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和卵孵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胞囊孵化抑制率在59.1%~87.8%,卵孵化抑制率在72.1%~84.7%,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48 h在94%以上,72 h达到了100%。F-V+P-V+V-21、F-V+P-E+V-25、F-9+P-V+V-25和F-9+P-E+V-21的4个组合可显着降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卵、根表雌虫和根内J2数量,并促进大豆生长。(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8年02期)
宋鸽,朱小清,张诗,庄益芬[3](2017)在《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稻草和甘蔗梢为青贮原料,调制稻草青贮及稻草与甘蔗梢混合青贮(混合比例为6∶4(m/m))。在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中均设计添加2 mL/kg的绿汁发酵液组(FGJ)、3 mL/kg的纤维素酶组(CEL)、2mL/kg绿汁发酵液+3mL/kg纤维素酶的复合组(MIX)和对照组(CON),每个处理重复3次,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青贮原料稻草干物质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均低于甘蔗梢,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高于甘蔗梢。稻草单独青贮后,与CON组相比,FGJ组的NDF、ADF、pH和氨态氮均极显着降低(P<0.01),WSC极显着增加(P<0.01),干物质回收率(DMR)升高;MIX组的NDF、ADF、pH、气体损失率(GLR)和氨态氮均极显着降低(P<0.01),乳酸、WSC及DMR升高;CEL组中除ADF显着降低外,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稻草青贮相比,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pH、氨态氮、NDF和半纤维素(HC)均降低,而DMR和WSC均明显升高。综上所述,绿汁发酵液及其与纤维素酶的复合添加剂对改善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效果相近,且优于纤维素酶;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品质优于稻草青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12期)
张诗,叶杭,张文昌,庄益芬[4](2016)在《葡萄糖和绿汁发酵液对香蕉茎玉米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利用香蕉茎调制优质青贮,试验香蕉茎单独青贮(BSS组)及按香蕉茎90.00%与玉米粉10.00%调制香蕉茎玉米粉混合青贮,并在香蕉茎玉米粉混合青贮中设置对照组(CON)、添加2 m L/kg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20 g/kg葡萄糖(GLU)组和添加2 m L/kg绿汁发酵液与20 g/kg葡萄糖的复合(MIX)组,每组设3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较BSS组,CON组p H和气体损失率(GLR)极显着和显着降低(P<0.01和P<0.05),干物质(DM)极显着增加(P<0.01),氨态氮(AN)极显着减少(P<0.01);较CON组,FGJ、GLU和MIX组DM、可溶性糖类(WSC)及半纤维素(HC)极显着或显着增加(P<0.01或P<0.05),干物质回收率(DMR)极显着升高(P<0.01);较FGJ和GLU组,MIX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极显着或显着减少(P<0.01或P<0.05)。综合各项指标,香蕉茎玉米粉混合青贮的品质优于香蕉茎单独青贮;在香蕉茎玉米粉混合青贮中,单独添加绿汁发酵液和葡萄糖均能显着改善混合青贮的品质(P<0.05),二者复合添加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6年22期)
林芝,张诗,叶杭,张文昌,庄益芬[5](2016)在《绿汁发酵液和葡萄糖添加剂对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绿汁发酵液、葡萄糖及其二者复合添加对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香蕉茎单独青贮、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试验,在混合青贮中设对照组、绿汁发酵液组、葡萄糖组、绿汁发酵液与葡萄糖复合组,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香蕉茎单贮组相比,对照组pH值极显着降低(P<0.01),气体损失率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绿汁发酵液组、葡萄糖组、绿汁发酵液与葡萄糖复合组p H值和氨态氮极显着或显着降低(P<0.01或P<0.05),干物质回收率极显着升高(P<0.0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着增加(P<0.05);与绿汁发酵液组和葡萄糖组相比,绿汁发酵液与葡萄糖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干物质回收率显着升高(P<0.05)。说明运用香蕉茎和小麦麸混合青贮的效果比香蕉茎单独青贮的效果更佳;并且绿汁发酵液和葡萄糖及二者复合加入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中,效果也比香蕉茎单独青贮更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7期)
朱小清[6](2015)在《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稻草(rice straw)和甘蔗梢(sugarcane tip)为青贮原料,调制4种混合比例的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混贮)和稻草青贮及甘蔗梢青贮2种单独青贮(单贮)。4种混贮是按稻草与甘蔗梢的质量比(混合比例)分别为8:2(82混贮),6:4,4:6,2:8调制的。在4种混贮以及2种单贮中均设计添加2 ml/kg的绿汁发酵液(FGJ)组、3000 u/kg的纤维素酶(CEL)组、2 ml/kg绿汁发酵液+3000 u/kg纤维素酶的复合(MIX)组和对照(CON)组。每个处理重复3次。旨在探讨混合比例、添加剂对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混合比例和最佳的添加剂,为开发利用稻草和甘蔗梢调制优质的混合青贮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针对混合比例对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与稻草单贮相比,在CON青贮中,随着甘蔗梢比例的增加,青贮的氨态氮(AN)、干物质(DM)极显着降低(P<0.01),p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气体损失率(GLR)逐渐增加;在CEL青贮中,随着甘蔗梢比例的增加,青贮的pH、DM和NDF逐渐降低,WSC逐渐增加;在FGJ青贮和MIX青贮中,pH、DM和AN逐渐降低,干物质回收率(DMR)和WSC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见,使用或不使用添加剂,均呈现随着甘蔗梢比例增加青贮品质逐渐提高的趋势,即甘蔗梢单贮的效果优于稻草甘蔗梢混贮,稻草甘蔗梢混贮优于稻草单贮。试验二:针对添加剂对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在4种混贮和2种单贮中,与CON组相比,FGJ组的pH、AN、NDF和ADF极显着或显着降低(P<0.01,P<0.05),WSC 极显着增加(P<0.01),DMR 升高;MIX 组的 pH、GLR、AN、NDF极显着降低(P<0.01),乳酸(LA)、WSC增加,DMR升高,ADF、半纤维素(HC)降低;而CEL组,在28混贮除外的其他5种青贮中的某些指标上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可见,绿汁发酵液及其与纤维素酶复合添加均显着改善了 4种混贮和2种单贮的品质,添加纤维素酶显着改善了 3种混崇(28混贮中未见添加效果)和2种单贮的品质。绿汁发酵液及其纤维素酶复合添加的效果相近,优于纤维素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5-04-01)
叶杭,张文昌,陈国富,朱小清,庄益芬[7](2014)在《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小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调制1个香蕉茎单贮(BSS)组和8个香蕉茎小麦麸混合青贮组,分别为1个对照(CON)组,添加2mL/kg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0.05、0.15和0.25g/kg纤维素酶(CEL1、CEL2和CEL3)3个水平组,添加FGJ+CEL1(MIX1)、FGJ+CEL2(MIX2)和FGJ+CEL3(MIX3)3个混合组,每组均设3个重复。常温发酵60d,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BSS组相比,CON组的气体损失率(GLR)和pH显着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的干物质(DM)、干物质回收率(DMR)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氨态氮(A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FGJ组相比,CEL和MIX组的DMR极显着升高(P<0.01)。在CEL组中,随CEL水平的增加,青贮效果愈好;与MIX1组相比,MIX3组的NDF含量显着减少(P<0.05),DMR显着升高(P<0.05);与CEL组相比,对应的MIX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综上所述,在香蕉茎青贮中添加小麦麸有利于改善青贮品质,添加纤维素的效果优于添加绿汁发酵液的效果,二者混合效果更好,且混合后的青贮效果随着纤维素酶的增加而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10期)
叶杭,张文昌,张国轶,陈国富,庄益芬[8](2014)在《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玉米面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与玉米面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调制香蕉茎单贮(BSS)和香蕉茎玉米面粉混合青贮,在香蕉茎玉米面粉混合青贮中,设对照组(CON),添加2mL/kg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0.05g/kg、0.15g/kg和0.25g/kg纤维素酶(CEL1、CEL2和CEL3)的3个水平组,添加FGJ+CEL1(MIX1)、FGJ+CEL2(MIX2)和FGJ+CEL3(MIX3)的3个混合组。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香蕉茎青贮混合玉米面粉后,pH和氨态氮/总氮(AN/TN)极显着降低。各添加剂在改善青贮的干物质方面均有不同的影响。在3个CEL组和3个MIX组中,丁酸(BA)含量有随着CEL水平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3个MIX组的酸性洗涤纤维显着或极显着低于FGJ组(P<0.05,P<0.01);3个MIX组分别在干物质回收率(DMR)和pH上优于CEL组。结果表明:香蕉茎玉米面粉混合青贮的效果优于香蕉茎单独青贮。各添加剂均能改善青贮品质,且混合添加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的青贮效果优于单独添加。(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丁唯嘉,张杰,黎荣棠,李春远[9](2010)在《两株红树内生真菌混合发酵液提取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LC-M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混合发酵技术用于南海红树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培养,发酵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显示强烈抑制作用,抑制率比单独发酵平均增加1~3倍。LC-MS检测显示混合发酵时代谢物种类显着增加,表明两菌发展出不同于单独发酵的代谢途径,产生了强效抗菌活性物质。(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0年12期)
李莎[10](2010)在《致病疫霉拮抗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发酵液性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植物真菌病害,该病的发生可造成马铃薯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目前,其危害性、防治难度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已超过水稻稻瘟病和小麦条锈病,因而被视为世界第一大作物病害。其有效防治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该病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抗病育种、栽培措施、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尤以生物防治因其绿色环保、防治作用持久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从生物防治角度出发,在本研究室前期已明确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与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单独发酵后发酵液以1:1比例混合后对致病疫霉的拮抗效果明显优于其单独发酵液,且混合发酵后的发酵产物在较低浓度下对致病疫霉的抑制率很高,并筛选获得了对致病疫霉活体抑菌率极高的3株土壤放线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上述具有明确抑制致病疫霉生长的2种拮抗真菌的混合发酵工艺条件、同时对3种拮抗放线菌混合发酵的可行性、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混合发酵液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在晚疫病防治中的可能作用机理(包括抑制致病疫霉孢子萌发和诱导马铃薯增强抗病性两个方面)。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进一步优化了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混合发酵条件:将白菜黑斑病菌1片菌饼(直径7 mm)先接入80 mL/250 mL培养基中,25℃恒温黑暗静置培养24 h后再以1:1的比例接入梨黑斑病菌菌饼(直径7 mm),混合发酵培养6 d所得产物(浓度为5.3 mg/mL,使用量40μL)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最高可达86%以上,与优化前混合发酵所得产物的抑菌效果(王兴哲7 mg/mL,使用量100μL,抑菌率92.15%)相比,更具有优势。2.初步明确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混合发酵液具有较强的光照稳定性,自然光分别照射6 h、12 h、18 h、24 h与紫外光分别处理30 min、2 h、6 h、10 h后抑菌率仍能达到80%以上。其中的抑菌活性物质是一类极性较小的非蛋白类物质。3.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混合发酵液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对晚疫病的治疗效果(病情指数20)优于预防效果(病情指数100),而在马铃薯块茎上的预防效果(病情指数8)优于治疗(病情指数85)。4.通过3株放线菌交叉划线培养明确了叁者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可进行混合发酵培养,并优化了混合发酵条件:先接入NB-8,培养2 d后再接入NB-11和NB-12,在初始培养基pH8、28℃、200 r/min摇床振荡培养时扩大培养2 d,混合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达到97.7%,且高于任一单独发酵液的抑菌作用:NB-8(87.4%),NB-11(20.0%)和NB-12(28.2%)。5. 3株拮抗放线菌的混合发酵液经30~105℃高温处理后抑菌活性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与原液(94.32%)相差不多;自然光分别照射6 h、12 h、18 h、24 h,抑菌率可保持85%以上,紫外光光照处理30 min、2 h、6 h、10 h后,混合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仍比较高(抑菌率79%以上),这说明发酵液对热和光照具有较强的耐受性。6.上述两种真菌的混合发酵液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持效期可达7 d以上,而3株放线菌的混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时间较短。7.初步明确了上述两种混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部分抑制作用机理,均可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变形,并对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等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另外,经两种混合发酵液处理的块茎中抗性相关酶SOD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呈负相关,而PPO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表现出诱导抗病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0-05-01)
混合发酵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寄生真菌是一类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潜力的生防资源,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广泛存在于连作大豆田中,为了探讨这些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和防效,采用从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中分离的上述3个属12个菌株制备发酵液,按比例配置不同组合的混合菌发酵液,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胞囊、卵孵化抑制作用和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筛选抑制效果好的4个发酵液组合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16组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均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和卵孵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胞囊孵化抑制率在59.1%~87.8%,卵孵化抑制率在72.1%~84.7%,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48 h在94%以上,72 h达到了100%。F-V+P-V+V-21、F-V+P-E+V-25、F-9+P-V+V-25和F-9+P-E+V-21的4个组合可显着降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卵、根表雌虫和根内J2数量,并促进大豆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发酵液论文参考文献
[1].黄琼,张伟.pH对餐厨垃圾和污泥混合发酵的影响及发酵液应用研究[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2].许艳丽,鲁建聪,宋洁,潘凤娟.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力和防效[J].土壤与作物.2018
[3].宋鸽,朱小清,张诗,庄益芬.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7
[4].张诗,叶杭,张文昌,庄益芬.葡萄糖和绿汁发酵液对香蕉茎玉米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6
[5].林芝,张诗,叶杭,张文昌,庄益芬.绿汁发酵液和葡萄糖添加剂对香蕉茎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6].朱小清.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
[7].叶杭,张文昌,陈国富,朱小清,庄益芬.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小麦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4
[8].叶杭,张文昌,张国轶,陈国富,庄益芬.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玉米面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4
[9].丁唯嘉,张杰,黎荣棠,李春远.两株红树内生真菌混合发酵液提取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LC-MS研究[J].广东化工.2010
[10].李莎.致病疫霉拮抗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发酵液性质的初步研究[D].河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