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独立论文-吴燕林

正独立论文-吴燕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独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自动换挡

正独立论文文献综述

吴燕林[1](2013)在《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自动换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正独立式机械双流转动装置如果采用手动换挡方式进行运行控制,容易在换挡控制过程中出现不合理控制情况,对于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及使用寿命都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影响。自动换挡技术是针对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的手动换挡控制问题,进行改进设置的一种换挡控制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于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的自动换挡控制,而且具有突出的控制应用优势。本文将结合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的结构情况,通过自动换挡改进设计分析,实现对于自动换挡技术的分析论述。(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3年08期)

张春阳,张国霜,李卓识,刘庆怀[2](2010)在《正独立映射的判定及其在非凸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向量组或映射判定正独立性的3个充要条件和若干个充分条件,讨论了非凸优化中的正独立映射的性质,通过实例给出了构造方法。(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梁健[3](2009)在《正独立式液压机械混合变速箱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前期研究的成果——履带车辆正独立式双流液压机械混合转向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履带式车辆变速箱方案,并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变速箱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功率流分析和效率分析,证明了前期研究的成果是正确的且可以具体实施的.该新型履带式车辆变速箱与零差速式双流变速器相比,其变速箱625 kW/t的吨功率密度表明了正独立式双功率流传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孟建民,席军强,陈慧岩[4](2009)在《基于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的AMT选换挡执行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AMT系统的选换挡执行机构,提出其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对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换挡过程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研究,计算出传动装置的换挡力,并结合整车对换挡时间的要求,初选选换挡执行机构的选位、换挡油缸的参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选换挡执行机构的设计参数.台架实验及实车试验测定,执行机构的选位、换挡时间与理论计算的选位、换挡时间吻合.验证了选换挡执行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验证了在正独立式机械双流实际传动装置上应用AMT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孟建民,席军强,陈慧岩,龚鹏[5](2008)在《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自动换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履带式自行火炮装用手动操纵的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出现起步档选择不合理,导致主离合器过度磨损,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寿命。为此对原车的换档操纵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即在原车上增加电液自动换档操纵系统,取代原车的机械换档操纵系统。通过实车试验证明,所加装的电液自动换档操纵系统解决了主离合器过度磨损的问题,同时实现了车辆的自动换档操纵。(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碧玉[6](2007)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马来西亚培正独立中学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其理论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力图通过“六大解放”、“叁个需要”及“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可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教育理论,因此马来西亚培正独中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期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质量、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培正独中实践的意义有以下几点:树立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激发浓厚认知兴趣、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有宽容的态度及爱生的情怀,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创造性人才;家长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更易管教孩子。培正独中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计划如下:一、通过学习研究陶行知思想,让学校董事、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二、透过学校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乐学。四、展开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五、建设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创造教育观,以培养创造型教师的素质及培训创造型的教师。(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11-01)

张庆霞,杜秀菊,姜志保,武彩岗,黄泽平[7](2007)在《正独立式机械双流变速箱的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MAS,建立了某正独立式机械双流变速传动箱在直驶、转向和中心转向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利用在各种任务剖面下,行驶仿真实验获得的负载转矩和由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构成的输入转矩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其关键部件的动态载荷谱,为变速箱的动态优化设计和剩余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7年01期)

梁健[8](2006)在《正独立式双流传动液压机械复合转向原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履带车辆正独立式双流传动液压机械复合转向系统,通过分析其转向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功率流,说明其转向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该原理是在正独立式双流传动系统中,两侧设有液压和机械传动机构,分别传递转向液压功率流和转向机械功率流,两股功率流经过转向行星排汇合后输出给汇流行星排。其中:液压功率流可以控制车辆降低一侧履带速度,实现无级连续转向;机械功率流可以分流,减少液压功率流比率。该原理将正独立式传动系统的制动器有级转向改进为液压无级转向,大大减小液压泵马达的排量和功率,发扬正独立式双流传动系统体积小和质量轻的优势,使正独立双流传动具有推广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梁健[9](2006)在《一种履带车辆正独立式液压转向原理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某自行火炮正独立式双流变速箱机械转向系统的改进,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转向原理.通过研究和分析其转向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转向功率分配,建立了转向过程的数学模型,说明了其基本工作原理.该转向原理,对于某自行火炮机械转向系统的改造,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在新一代变速箱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与当今广泛流行的零差速式液压转向系统不同的新型原理.(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班显诚[10](1996)在《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系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实例对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在工程设计中采用这种传动系统的条件,达到正确认识和运用该传动系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1996年02期)

正独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给出了向量组或映射判定正独立性的3个充要条件和若干个充分条件,讨论了非凸优化中的正独立映射的性质,通过实例给出了构造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独立论文参考文献

[1].吴燕林.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自动换档技术[J].河南科技.2013

[2].张春阳,张国霜,李卓识,刘庆怀.正独立映射的判定及其在非凸优化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梁健.正独立式液压机械混合变速箱设计与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

[4].孟建民,席军强,陈慧岩.基于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的AMT选换挡执行机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

[5].孟建民,席军强,陈慧岩,龚鹏.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自动换档技术[J].兵工学报.2008

[6].张碧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马来西亚培正独立中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张庆霞,杜秀菊,姜志保,武彩岗,黄泽平.正独立式机械双流变速箱的动力学仿真研究[J].机械传动.2007

[8].梁健.正独立式双流传动液压机械复合转向原理和分析[J].兵工学报.2006

[9].梁健.一种履带车辆正独立式液压转向原理的分析与设计[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

[10].班显诚.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系统的分析[J].传动技术.1996

标签:;  ;  ;  ;  

正独立论文-吴燕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