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目标论文-张洪岩,陆桂芝

人格教育目标论文-张洪岩,陆桂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教育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父母自主支持,自立人格,成就目标取向,未来教育规划

人格教育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岩,陆桂芝[1](2019)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影响自立人格和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父母作为高中生人生中的重要他人,其教养方式对于高中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感知到父母自主支对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探索和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出发,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即自立人格和成就目标取向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青少年自立人格问卷、成就目标取向量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的未来教育规划分量表对黑龙江省大庆市两所高中的400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测量,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使用SPSS22.0、AMOS17.0和Mplus7.0执行相关统计,结果发现:(1)父母自主支持与高中生自立人格、成就目标取向中的学习目标取向维度和未来教育规划呈显着正相关(2)父母自主支持能够显着正向预测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探索和投入;(3)自立人格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4)成就目标取向中的学习目标取向维度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武海鹏[2](2019)在《儒家理想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圣外王"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该思想强调由内及外、存心养气、由心及物、扩充四端,以个体道德修身和实现自我价值为本,是完满理想人格的体现,更符合人性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正是社会急需的教育内容。本文基于儒家"内圣外王"为视角,从其渊源及内涵的阐述入手,重点探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旨在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正确定位提供些许参考或助力。(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付敏,程弘夏,刘玉华,杨丹[3](2019)在《以“专业教育+健全人格和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在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强调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良好文化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对通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可以借鉴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但更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体系。本文以"专业教育+健全人格和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设想。(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陈鹏[4](2018)在《个体人格、国家目标与公共人格——受教育权与受教育义务的自洽性之破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宪法第46条第1款集受教育权与受教育义务于同一主体,由此需要对其自洽性加以证立。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分别对应了教育目标的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取向。其中,个体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其内容在于形成公民的个体人格;国家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其内容在于实现社会控制以及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而形成公民"公共意义上的人格"这一教育目标,则兼具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双重性质。教育目标的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现代宪法所隐含的教育的目标虽以个体主义为核心,但同时亦可辨别出能够与个体主义相兼容的国家主义教育目标。厘定两种教育目标及其内在关系,有助于为该条款构建清晰且自洽的规范结构,亦有助于辨识出该条款所指向的法益。(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傅骞[5](2017)在《从创新实践到人格培养——创客教育目标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根源于工程师群体的创客文化逐渐在全球流行开来,同时也催生了创客教育。创客文化的核心是创意设计、用心实践和快乐分享,创客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够享受创客文化的人。从创客文化的本质出发,依据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可将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成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协同分享意愿和塑造健康人格叁个递进阶段。第一阶段创客教育的重点是以各类数字化创作工作的学习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达成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目标是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阶段创客教育的重点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协同分享意愿的激发和完成,目标是协同分享意愿的激发;第叁阶段创客教育的重点是学生享受创新与分享的快乐在内心的养成,目标是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同的学校在实施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特点选择循序渐进或跨越式前进,最终实现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董云,周新[6](2016)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近年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之科学化、系列化。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着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检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使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本文来源于《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期刊2016年08期)

何炎芬[7](2015)在《以塑造高职学生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人格是适应一定职业活动要求为特征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总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职业人格,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职业发展中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既是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又是高职学生自我成才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14期)

方金奇[8](2014)在《责任人格:责任教育的目标》一文中研究指出责任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界的重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决议》更是明确提出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作为上海市倡导的四大价值取向。本文基于责任概念的丰富内涵,提出"责任人格"概念并初步探索责任人格培育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4年30期)

徐波[9](2014)在《西方人文教育始终以完善人格为目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古代:作为公民教育的人文教育古典古代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这时期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高等教育的内容包括数学、天文学、逻辑学,这些学科是进一步学习哲学的准备,而哲学的最高目的是领会善的理念。罗马人推荐的人文教育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修辞,即西塞罗所谓"自由技艺"。这种以培养城邦的良好公民,注重受教育者多方面才能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最早渊源。在古希腊、罗马,自由要求有广泛的知识,而不能像奴隶那样狭隘。中世纪:作为职业教育准备的人文教育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虽然声称以追求学问为目的,其实它们都(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期刊2014年08期)

杨丽珠,金芳,孙岩[10](2014)在《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早期良好人格的发展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研究1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师评定两种方法提出了小、中、大班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9个目标项目及其年龄阶段目标。研究2选取1所幼儿园的6个班级(小、中、大班各2个,其中实验班和控制班各1个),依据培养目标设计教育游戏活动方案,开展半年的教育现场实验。在实验的前测和后测,采用教师问卷法对幼儿人格进行评定。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幼儿健全人格发展是幼儿人格结构中的典型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即认真尽责、自我控制、诚实礼貌、合作交往、自主进取、自尊自信、情绪适应、同情助人、探索创造的和谐发展;游戏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和趣味性,使其成为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依据幼儿积极人格特质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关键期设计的54个人格教育游戏活动方案是有效的,能够促进小、中、大班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8期)

人格教育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圣外王"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该思想强调由内及外、存心养气、由心及物、扩充四端,以个体道德修身和实现自我价值为本,是完满理想人格的体现,更符合人性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正是社会急需的教育内容。本文基于儒家"内圣外王"为视角,从其渊源及内涵的阐述入手,重点探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旨在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正确定位提供些许参考或助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教育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洪岩,陆桂芝.父母自主支持对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影响自立人格和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武海鹏.儒家理想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3].付敏,程弘夏,刘玉华,杨丹.以“专业教育+健全人格和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J].广东化工.2019

[4].陈鹏.个体人格、国家目标与公共人格——受教育权与受教育义务的自洽性之破立[J].浙江社会科学.2018

[5].傅骞.从创新实践到人格培养——创客教育目标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7

[6].董云,周新.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

[7].何炎芬.以塑造高职学生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文教资料.2015

[8].方金奇.责任人格:责任教育的目标[J].学园.2014

[9].徐波.西方人文教育始终以完善人格为目标[J].教师博览.2014

[10].杨丽珠,金芳,孙岩.终身发展理念下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构建及教育促进实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4

标签:;  ;  ;  ;  

人格教育目标论文-张洪岩,陆桂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