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换乘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交通,接驳设施,一体化,换乘模式
换乘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史文君[1](2019)在《轨道站点换乘一体化交通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基于"绿色交通"理念,国内外各大城市相继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受轨道功能、建设成本等原因,轨道站点覆盖率往往不足,难以覆盖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因此如何基于轨道站点规划和建设慢行、常规公交等接驳设施,通过换乘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合理确定换乘设施类型、规模和布局,丰富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体系,是提高轨道交通竞争力,提升轨道交通在居民出行中比例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9-10-19)
孙业国,许文峰[2](2019)在《杭州开启高铁换乘地铁“单向免检”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杭州9月28日电 (孙业国 特约通讯员许文峰)9月25日起,杭州东站铁路换乘地铁实行安检“单向免检”,铁路到达旅客换乘地铁,可免安检直接进入地铁站。这标志着杭州东站成为长叁角首个铁路换乘地铁“单向免检”的省会高铁站。据相关部门测算,日常铁(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9-09-29)
马礼萍[3](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换乘衔接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升级转型,随着交通客流量大幅增加,乘客站点换乘模式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枢纽客流量统计调查,研究显示乘客人数增加与时间增长有着紧密关系,以轨道交通衔接换乘为原则,提出了轨道双线分流式换乘和上下立体换乘,对换乘衔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白云海[4](2019)在《基于无障碍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商务车厢运作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地铁商务车厢从规划命名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深圳地铁商务车厢运作模式的特点,并结合近年来票务管理实际经验、乘客咨询投诉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商务车厢票务政策、票务组织的合理化建议,为后续轨道交通多种运作模式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制订差异化的票务政策,进一步提升运营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乘客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李伴儒,黄婧婧[5](2019)在《停车换乘模式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状许多城市建设停车换乘设施,但设施使用率冷热不均的现象,基于国内停车换乘设施发展概况,总结强制停车换乘与可选择停车换乘两类模式的使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成因。进而给出两类停车换乘模式的具体适用场景,并从选址布局、运营管理两个角度提出"进得来、停得下、散得开、管得住"的停车换乘模式发展策略。最后结合深圳坝光片区的规划实践,对停车换乘模式发展策略进行具体阐述。(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运输》期刊2019年S1期)
程耀林,罗伟华[6](2019)在《“一路一线”模式的十字路口布局及交通控制和换乘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一路一线"模式的换乘问题,提出了一种十字路口布局及其相位方案.设置了左转、直行、右转和公交4种进口道,并将右转车流纳入统一控制.停靠站设置在公交进口道边和出口道边,公交车通过路口时分别停靠2个站,换乘不过斑马线,可以实现换乘方便、快捷,并分散客流,避免拥挤.使用4相位动态配时方案,每个相位通过5股车流和1股行人交通流,同一股右转车流在一个相位周期内被放行2次,相位内的交通流无冲突,而且行人、右转车流和非机动车叁者之间也没有相互冲突,提高了安全性.对换乘时间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换乘比不换乘更省时间,提出了红灯效应和拥堵效应等概念.对通行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布局可以提高通行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谭继显[7](2019)在《铁路站与地铁的换乘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在TOD模式下的铁路站,对其与地下轨道交通接驳空间进行研究,提出铁路换乘地铁的叁种模式,并根据铁路站场与地铁站的人流特点提出地下换乘流线组织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6期)
安冬冬,王浩庆[8](2018)在《成都市轨道交通天府广场站换乘模式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轨道交通作为成都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力量,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乘客们出行选择的首要公共交通工具。数据显示,成都市每天约有80%以上的出行者需乘坐地铁1、2号线,天府广场站则成为了换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本文分析天府广场站目前"一岛两侧式"换乘模式的诸多弊端,结合改变通道设施方向(如自动楼梯、步梯)等提出解决了高峰期与平峰期换乘客流的冲突点、交叉点的方案,并提出"潮汐通道"策略和客流控制策略,为乘客提供最便捷的换乘条件,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本文来源于《青海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李富渊[9](2018)在《排烟口布置形式和排烟模式对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剧增,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城市地铁以其方便快捷、节约土地等诸多优点,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得到应用,并逐渐形成城市地下交通网络体系。但由于地铁车站相对封闭的地下环境和密集的人流量,一旦发生火灾,常会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事实上,在世界范围的地铁车站内曾发生过多起火灾事故。因此,对地铁火灾的研究一直是科研重点。前人关于地铁车站火灾研究多为普通地下二层车站模式,但随着地下轨道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要求,地铁车站已不仅仅是连接地上和地下的平台,也成为多条轨道换乘的枢纽,其空间愈趋巨大、结构愈趋复杂、功能愈趋多样的多层换乘站在轨道交通中已很常见。然而,现有防火设计规范未详细考虑不同车站结构的差异性,给定防火参数也较为单一。本文以地铁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地铁车站中的排烟口布置形式以及站厅层和站台层各自的不同排烟模式进行研究。通过FDS相关软件计算,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蔓延情况、人眼特征高度层的CO浓度分布、温度分布和能见度以及顶棚高度层的温度分布等人员疏散指标,对比各个工况的优缺点。结果发现,排烟口的布置采用“两侧布置”和“中间布置”的形式都要优于“一侧布置”形式。站厅层空间较大时,可以有效防止热量和烟气的积累,改善火灾发生后的人员疏散环境。当火源强度过高时,可采用全面排烟的方式以及站台加压送风的方式来改善站厅层火灾人员疏散环境。站台层发生火灾时,随着火源强度增大和火灾发生时间增加,出现烟气涌入站厅层现象,回型环绕楼梯口现象尤其明显。楼梯跨层连接的多层地铁车站其结构有利于保持气压平衡,相邻非着火层送风对着火层排烟效果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火灾发生初期阶段。(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凌晨,陈骁飞,李媛芳[10](2018)在《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换乘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换乘站作为网络化运营的重要节点,起着联接不同线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为例,介绍该站换乘模式。对特殊情况下组织地面换乘模式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未来地铁换乘站的建设及换乘思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8年05期)
换乘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杭州9月28日电 (孙业国 特约通讯员许文峰)9月25日起,杭州东站铁路换乘地铁实行安检“单向免检”,铁路到达旅客换乘地铁,可免安检直接进入地铁站。这标志着杭州东站成为长叁角首个铁路换乘地铁“单向免检”的省会高铁站。据相关部门测算,日常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乘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史文君.轨道站点换乘一体化交通模式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9
[2].孙业国,许文峰.杭州开启高铁换乘地铁“单向免检”模式[N].人民铁道.2019
[3].马礼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换乘衔接模式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4].白云海.基于无障碍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商务车厢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5].李伴儒,黄婧婧.停车换乘模式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J].交通与运输.2019
[6].程耀林,罗伟华.“一路一线”模式的十字路口布局及交通控制和换乘方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谭继显.铁路站与地铁的换乘模式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
[8].安冬冬,王浩庆.成都市轨道交通天府广场站换乘模式问题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8
[9].李富渊.排烟口布置形式和排烟模式对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0].凌晨,陈骁飞,李媛芳.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换乘模式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