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竖向位移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力学,超低摩擦效应,块系岩体,竖向位移差
竖向位移差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萍,李卫军,潘一山[1](2019)在《基于竖向位移差的块系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块系岩体在强冲击扰动下其相对压紧程度会随时间变化,引起超低摩擦效应,而块体间竖向位移差是表征块体间相对压紧程度的直观指标。以块系岩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上覆岩层压力的岩体动力模型,推导得出垂直冲击作用下新的块体间竖向位移差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块体间阻尼、块体质量、垂直冲击幅值和频率等影响因素对相邻两块体间竖向位移差影响规律并以其最小值变化判断超低摩擦效应发生难易程度。竖向位移差最小值越小,超低摩擦效应愈趋显着。研究表明:块体模型受垂直冲击扰动作用时,块体在时间尺度上依次发生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而其运动过程按竖向位移差变化可分为超强挤压、强挤压、弱挤压和相互脱离4个阶段,相互脱离阶段和弱挤压阶段是超低摩擦效应易发阶段;块体质量、结构面阻尼变化对竖向位移差幅值及周期有明显影响,块体间竖向位移差最小值随块体质量增加以对数规律递增、随块体间结构面阻尼增加以线性规律递增;块体质量和结构面阻尼越小,超低摩擦效应更易发生。垂直冲击频率和幅值亦对块体间竖向位移差影响显着,竖向位移差最小值随垂直冲击载荷幅值增加而线性递减,随垂直冲击频率增加以对数规律递增,即低频、强冲击扰动更易诱发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袁召秀[2](2017)在《加强层对框—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框架-核心筒的结构设计中,为了控制结构水平位移过大经常在核心筒与外框架柱之间设置伸臂构件,以减小结构的侧移。在带加强层的框-筒结构中空腹桁架伸臂应用和研究较少。同时关于加强层的布置方式对框-筒结构中核心剪力墙与外框架柱的竖向位移差的影响还未见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加强层对框-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抗震性能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工程算例运用叁维有限元软件ETABS建模分析,基于加强层对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剪力墙竖向位移差以及伸臂构件内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建立了多个有限元分析模型来基于伸臂的布置形式以及环带的设置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墙、柱竖向位移差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了带有不同节间布置形式的空腹桁架伸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由此得出比较合理的节间布置形式,以便应用于工程实际。通过对实际工程变参数地重新建模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伸臂加强层的设置对减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墙、柱竖向位移差有明显影响,且伸臂数量越多,竖向位移差越小,但同时也会造成伸臂构件附加内力的增加;环带的设置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墙、柱竖向位移差影响相对较小,对伸臂构件的内力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针对带有不同节间布置形式的空腹桁架伸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分析,得出了采用中间节间间距大,两边等节间间距时的空腹桁架伸臂方案相对最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赵汉青,贺世伟,潘文,陶忠[3](2012)在《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考虑加载方式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下的竖向位移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工程的60层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为对象,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其进行了施工期间的竖向变形分析。在计算中考虑了加载方式、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重点探讨了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时变性对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承重构件的竖向变形规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12期)
贺世伟[4](2010)在《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层建筑发展,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应用日益增多。混合结构体系能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受力合理,抗震性能良好。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高,施工期间结构体系的变形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不仅影响施工方案制定和施工质量控制,还关系到结构体系本身的安全。对变形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以江东和谐世纪工程的60层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为对象,进行了施工期间的竖向变形分析。在计算中考虑了混凝土的时变性、核心筒领先外框架施工,以及加强层不同封闭时段等因素。计算表明,由于柱子名义轴压比(ε。=N0/EA)较墙体大,因此竖向位移较大;传统的一次加载计算模式没有考虑施工期间的逐层找平,因此承重构件的竖向位移呈递增规律,而阶段加载中考虑了施工期间的逐层找平,因此承重构件的竖向位移呈现出“顶、底部层小,中间部层大”的随层变化规律;施工结束时,混凝土筒体的弹性变形占到总竖向变形的比例在70%左右,而徐变变形约占25%、收缩变形约占5%;外框架柱承担大部分竖向荷载,其累积弹性竖向变形要大于核心筒,但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减少了竖向变形差异水平。因此,在施工时让核心筒先行施工若干楼层以使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尽早开始发展,能有效减小受力体系间竖向变形差异;考虑加强层不同封闭方案,最后采用立即封闭模式待建筑装修后再对加强层进行封闭。(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0-11-01)
竖向位移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框架-核心筒的结构设计中,为了控制结构水平位移过大经常在核心筒与外框架柱之间设置伸臂构件,以减小结构的侧移。在带加强层的框-筒结构中空腹桁架伸臂应用和研究较少。同时关于加强层的布置方式对框-筒结构中核心剪力墙与外框架柱的竖向位移差的影响还未见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加强层对框-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抗震性能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工程算例运用叁维有限元软件ETABS建模分析,基于加强层对外框架柱与核心筒剪力墙竖向位移差以及伸臂构件内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建立了多个有限元分析模型来基于伸臂的布置形式以及环带的设置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墙、柱竖向位移差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了带有不同节间布置形式的空腹桁架伸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由此得出比较合理的节间布置形式,以便应用于工程实际。通过对实际工程变参数地重新建模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伸臂加强层的设置对减小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墙、柱竖向位移差有明显影响,且伸臂数量越多,竖向位移差越小,但同时也会造成伸臂构件附加内力的增加;环带的设置对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墙、柱竖向位移差影响相对较小,对伸臂构件的内力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针对带有不同节间布置形式的空腹桁架伸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分析,得出了采用中间节间间距大,两边等节间间距时的空腹桁架伸臂方案相对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向位移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萍,李卫军,潘一山.基于竖向位移差的块系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理论分析[J].煤炭学报.2019
[2].袁召秀.加强层对框—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赵汉青,贺世伟,潘文,陶忠.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考虑加载方式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下的竖向位移差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4].贺世伟.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内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