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旱作论文-余灿

半期旱作论文-余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期旱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旱作节水,两优培九,杂交稻,分蘖盛期

半期旱作论文文献综述

余灿[1](2009)在《水稻半期旱作节水效果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优培九、T优207等4个杂交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半期旱作(插秧至分蘖盛期保留水层而分蘖后期至成熟期旱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比较,半期旱作节省后期灌溉用水16.79%;除T优207产量略低于(本文来源于《农家顾问》期刊2009年08期)

王直华[2](2009)在《杂交中稻半期旱作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耗水最多的农作物。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行水稻节水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半期旱作是我们根据长江流域气候特点设计的一种新型节水栽培模式。中稻蓄留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一定面积的种植。为了进一步探索半期旱作的节水模式的应用前景,我们进行了杂交中稻半期旱作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的大田实验以汕优63、扬两优6号、Ⅱ优838,金优63四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盆栽实验以汕优63、扬两优6号两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头季稻采用半期旱作处理,以常规灌溉作为对照;再生稻均采用常规水分管理。主要结果如下:1.半期旱作具有较大的节水效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半期旱作处理比对照平均节省灌溉用水40.20%,平均水分生产率提高了42.89%。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半期旱作水稻平均产量略高于对照,但不同供试品种的表现不尽一致。大田实验结果表明,四个供试品种半期旱作头季稻、再生稻平均产量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产3.95%、3.77%和3.85%。其中金优63、汕优63和Ⅱ优838叁个品种的头季稻分别增产11.33%,5.84%和1.54%,再生稻分别增产11.86%,14.33%和2.42%;扬两优6号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减产2.9%和13.53%。盆栽实验结果表明,二个供试品种半期旱作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产量分别增产4.21%和8.15%。其中汕优63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7.4%和3.09%;扬两优6号头季稻减产18.66%,再生稻增产11.10%。3.半期旱作条件下头季稻和再生稻的品质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个供试品种头季稻平均出糙率降低了0.36%,精米率增加了0.05%,整精米率提高1.30%,垩白率减少了1.00%;再生稻的出糙率提高了0.39%,精米率增加了0.27%,整精米率降低了0.15%,垩白率增加了2.01%。4.半期旱作条件下头季稻和再生稻的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半期旱作与常规灌溉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生育期均无明显差异。头季稻株高和穗长分别减低了6.5cm和1.36cm;再生稻株高降低了1.66cm,穗长增加了2.17cm。5.半期旱作头季稻和再生稻的叶面积和粒叶比分别提高了0.18和0.81。半期旱作头季稻最高分蘖数增加0.9个/株,但成穗率减少了1.46%。头季稻再生芽长度和再生率都高于对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余灿[3](2009)在《杂交稻半期旱作节水效应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既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又是水稻生产大国,传统水稻栽培方式耗水量巨大,灌溉用水量占农业总灌溉用水量的65%以上。所以研究并推广水稻节水栽培,对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能量,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研究于2007年、2008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利用4个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作为供试材料,大田小区种植并采取常规水作和半期旱作2种水分供应方式。半期旱作方法是:插秧至分蘖盛期保持水层,分蘖后期排干田间水层,此后直至成熟采用类似旱作的灌溉方式。对两种不同水分处理方式的产量、品质进行相关、主成分、相对影响率和方差分析,初步探讨了半期旱作的节水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半期旱作节省大田总用水量13.38%,若在干旱年份且充分利用雨水的情况下其节水潜力会更大。籽粒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分别为1.53 g.kg~(-1)、2.81 g.kg~(-1),分别比常规水作提高35.4%和31.31%,达到极显着水平。半期旱作在节约灌溉用水的基础上,显着提高了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2.半期旱作生育期比水作延迟1-4d,株高无显着差异,半期旱作宜选取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半期旱作与对照处理水稻分蘖最高苗峰出现时期基本一致;半期旱作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分别比常规水作高35.0%及25.0%,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半期旱作后期SPAD值及单茎伤流量均高于水作,表明半期旱作有利于维持叶片光合能力和保持根系活力。3.半期旱作单茎总生物量净增加值为2.62 g,比常规水作高13.9%;茎、鞘及总秸秆输出率分别为19.01%、25.44%和19.87%,分别高于常规水作9.3%、13.9%和4.6%,但差异均未达显着水平。半期旱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茎鞘中同化物的运转分配,利于籽粒产量形成。4.水稻半期旱作的产量对比常规水作平均增产1.7%,不同品种产量表现不尽一致,但增减产均未达显着水平。产量构成中每穗总粒数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幅为5.2%。结实率和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0和0.8094,产量构成因素关系大小为:结实率>穗数>穗长>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数为产量构成的限制性因子。5.半期旱作水稻的平均整精米率、长宽比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增幅分别为19.95%、0.49%和0.27%;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则有下降,降幅分别为1.34%、12.36%和14.95%,半期旱作可以改善部分稻米品质性状。6.半期旱作与常规水作条件下分蘖末期不同比例的断根处理,结果表明:断根导致常规水作减产的降幅区间为6.25%-32.03%,半期早作减产的降幅区间为11.36%-50.76%,可见断根对半期旱作产量影响更大,半期旱作较大的根系并非冗余生长。(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直华,靳德明,余灿,张家亮,曹金华[4](2009)在《杂交水稻半期旱作盆栽实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塑料大棚内,以2个杂交稻品种汕优63和扬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了半期旱作盆栽实验,半期旱作处理在分蘖盛期前保持浅水层,其后采用类似旱作(平均水势值为-13.5 kPa)的水分管理直到成熟,对照处理则保持浅水层直至成熟。半期旱作处理与对照相比,平均节省灌溉用水40.20%,2个杂交稻品种的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42.89%,稻谷产量平均增产3.29%,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0.38%。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水稻半期旱作具有节水、增产和提高营养品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余灿,王直华,张家亮,曹金华,刘东华[5](2009)在《水稻半期旱作的节水效果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推广品种两优培九、T优207和2个新组合M175s/胜泰1号、M1s/9311等4个杂交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半期旱作(插秧至分蘖盛期保留水层而分蘖后期至成熟期旱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比较,半期旱作节省后期灌溉用水16.79%;除T优207产量略低于对照外,其它3个品种的产量均略高于对照,但增减产均未达到显着水平;除两优培九的千粒重显着下降外,其它产量性状与对照无显着差异。米质分析结果表明,半期旱作可以降低稻米垩白粒率,提高蛋白质含量,除T优207外,其它品种的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均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半期旱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耗水最多的农作物。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行水稻节水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半期旱作是我们根据长江流域气候特点设计的一种新型节水栽培模式。中稻蓄留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一定面积的种植。为了进一步探索半期旱作的节水模式的应用前景,我们进行了杂交中稻半期旱作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的大田实验以汕优63、扬两优6号、Ⅱ优838,金优63四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盆栽实验以汕优63、扬两优6号两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头季稻采用半期旱作处理,以常规灌溉作为对照;再生稻均采用常规水分管理。主要结果如下:1.半期旱作具有较大的节水效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半期旱作处理比对照平均节省灌溉用水40.20%,平均水分生产率提高了42.89%。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半期旱作水稻平均产量略高于对照,但不同供试品种的表现不尽一致。大田实验结果表明,四个供试品种半期旱作头季稻、再生稻平均产量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产3.95%、3.77%和3.85%。其中金优63、汕优63和Ⅱ优838叁个品种的头季稻分别增产11.33%,5.84%和1.54%,再生稻分别增产11.86%,14.33%和2.42%;扬两优6号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减产2.9%和13.53%。盆栽实验结果表明,二个供试品种半期旱作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产量分别增产4.21%和8.15%。其中汕优63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7.4%和3.09%;扬两优6号头季稻减产18.66%,再生稻增产11.10%。3.半期旱作条件下头季稻和再生稻的品质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个供试品种头季稻平均出糙率降低了0.36%,精米率增加了0.05%,整精米率提高1.30%,垩白率减少了1.00%;再生稻的出糙率提高了0.39%,精米率增加了0.27%,整精米率降低了0.15%,垩白率增加了2.01%。4.半期旱作条件下头季稻和再生稻的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半期旱作与常规灌溉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生育期均无明显差异。头季稻株高和穗长分别减低了6.5cm和1.36cm;再生稻株高降低了1.66cm,穗长增加了2.17cm。5.半期旱作头季稻和再生稻的叶面积和粒叶比分别提高了0.18和0.81。半期旱作头季稻最高分蘖数增加0.9个/株,但成穗率减少了1.46%。头季稻再生芽长度和再生率都高于对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期旱作论文参考文献

[1].余灿.水稻半期旱作节水效果明显[J].农家顾问.2009

[2].王直华.杂交中稻半期旱作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

[3].余灿.杂交稻半期旱作节水效应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4].王直华,靳德明,余灿,张家亮,曹金华.杂交水稻半期旱作盆栽实验初报[J].灌溉排水学报.2009

[5].余灿,王直华,张家亮,曹金华,刘东华.水稻半期旱作的节水效果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

标签:;  ;  ;  ;  

半期旱作论文-余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