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区营建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美丽乡村,湖田,乡村景观保护
地区营建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蒋鑫,谭敏洁,王向荣[1](2018)在《美丽乡村视角下基于“山水—湖田—聚落”体系的诸暨地区乡村景观保护与营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丽乡村作为近年来乡村建设领域的热点话题备受关注,而乡村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浙江省北部诸暨地区的湖田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美丽乡村的视角下,通过对传统乡村"山水-湖田-聚落"体系景观特征的梳理,并借助ENVI软件对四个年份的卫星影像图提取分析,剖析快速城镇化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对诸暨地区的乡村景观保护和营建提出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同类乡村提供借鉴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0)
黄锦慧[2](2018)在《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去的生产及生活资料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乡村民居的发展参差不齐。河湟地区大部分属于乡村地区,庄廓民居的发展也面临着城市化趋势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河湟地区庄廓民居的建设在自身及外来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建设量大面广、建造方式以自建为主及使用粗放效率低叁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庄廓民居的营建适宜性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现代庄廓民居建设没有相关制度规范的监管控制。目前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及标准规范对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发展做出及时引导与应对策略,急需建立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对新建庄廓民居建设进行指导控制,对传统及现代庄廓民居进行评价和优化控制。团队在河湟地区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工作多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方法,为后续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尝试从建设规范及科学发展方面进行建立。目的和意义是提出具有地域性的评价标准或者准则,指导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可持续发展,为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提供科学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及一定的指导实施依据。论文以河湟地区中的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庄廓民居为研究样本,运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专家问卷和层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查获得庄廓民居现状第一手资料,分析传统庄廓民居适宜性主要体现在选址、功能、材料结构叁个方面,然后研究分析现有各类评价体系,借鉴它们建立的方法与内容,再结合当地条件选取相关适宜性指标,围绕选址、功能、材料结构展开构建指标框架,评价标准部分参考现有体系标准,在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以及外墙围护材料结构等方面,通过数值模拟进行计算机数字模型物理模拟分析制定标准,给定评判方法与等级划分,最后通过专家问卷和层次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最终通过对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建设规范化与科学化,建立一个因地制宜、可指导实施的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希望对今后乡村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提出找到契机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亚,侯亚伟[3](2018)在《需求导向下的为老建设——环巢湖地区乡村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度分析及体系营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十叁五"规划纲要中构建了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其中乡村养老服务的建设与设施设计面临针对性弱、无据可依的问题。此研究运用田野调查、数据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将老年人的需求作为导向,以期为养老服务设施的体系营建提供依据;以环巢湖地区传统农业型乡村为样本,依据老年人自理能力等级进行人群类型细分,以此为前提实地调研该村庄老年人的需求特征,构建"需求-功能"模型,对既有乡村养老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现状进行转换与整合,从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让乡村的为老建设得到高效利用与针对升级,继而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竹,魏秦[4](2015)在《多维视野下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认知与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当前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地区建筑营建体系概念,并借鉴文学批评中的原型、生命科学的基因、控制论下的系统工程方法、拓扑几何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与规律,从多维视角诠释了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策略与方法。(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魏秦,林磊,刘勇[5](2013)在《地区建筑营建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对策的体系化研究——以绿色窑居节能空间的形态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窑居微气候环境控制中遇到的通风、采光、保温与降湿等矛盾入手,以建筑环境构成的层级结构作为基本分类准则,依据影响地区建筑微气候的各种环境因素调节的原理,提出地区建筑营建的被动式设计对策的体系化框架。该文还结合拓扑几何学原理,以单体窑居的节能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其形态的被动式设计对策细则。(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3年09期)
魏秦,王竹,徐颖[6](2012)在《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地域基因”概念的理论基础再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生物基因原理中基因对生物性状的作用规律获得启示,思考地区建筑营建体系具有生长性、适应性、遗传性与进化性等类生命体特征,通过比较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虚意可以指从生物基因与地区营建体系的调控机制发现两者具有异质同构的特征。通过对地域基因在其营建模式与环境模塑叁者之间的中心作用;一个基因是地区建筑对一二种在建筑设计方法中出现的"辐射"形构图,种环境因子的主观应对集合;建立地域基因图谱找到研究突破口;重组地域优势基因进行强化与激活四方面解析,把握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生成生长的内在调控1.1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辐射"特征机制。(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2年07期)
刘志勇,张兴国,郭璇,李震[7](2012)在《中国古代城镇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研究——以南宋巴蜀地区山城防卫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空间绩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强调空间视角,提出城市防卫活动空间绩效的粗略估算理论模型E=(1+A)N+1/N,其中A为防卫层次强度系数,N为防卫空间层次数,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经典传统城镇南宋巴蜀山城防卫体系的空间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魏秦,王竹[8](2011)在《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演进机制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进化过程是建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具有类生命体的发展进化机制。为了探寻其健康成长的基因与模式,本文借鉴生命科学中的进化理论,通过地区建筑的聚落形态、住居形态与技术体系叁方面归纳与引证,剖析不同文明形态的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形态表征,挖掘其从本能地防避、自觉地适用与营造,到以可持续发展为明确目标,运用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主动创造的演变进化机制。(本文来源于《建筑师》期刊2011年06期)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9](2010)在《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城市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进,形成享誉世界的独特体系。传统城市安全防卫体系营建在城镇体系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蕴涵丰富的城市规划与营建智慧,是中国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有机构成。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城镇防卫活动的空间绩效是制约城镇防卫体系营建的核心实质。继而对经济地理古典区位理论研究经济活动空间绩效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研究,提出防卫活动空间绩效估算模型。然后以此为工具,对宋朝两个经典防卫城镇体系----北宋东京城和南宋巴蜀地区山城防御体系进行防卫空间绩效实证分析,发现空间防卫绩效是决定城镇防卫体系防御效果的机制性驱动因素,也是传统城镇防卫体系营建的重要内在核心规律之一。最后对该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小结和思考,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0-12-10)
魏秦,王竹,徐颖[10](2010)在《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研究与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我国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思考了地区人居环境的研究定位与地区营建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对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进一步深入解析。(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0年02期)
地区营建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去的生产及生活资料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乡村民居的发展参差不齐。河湟地区大部分属于乡村地区,庄廓民居的发展也面临着城市化趋势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河湟地区庄廓民居的建设在自身及外来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建设量大面广、建造方式以自建为主及使用粗放效率低叁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庄廓民居的营建适宜性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现代庄廓民居建设没有相关制度规范的监管控制。目前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及标准规范对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发展做出及时引导与应对策略,急需建立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对新建庄廓民居建设进行指导控制,对传统及现代庄廓民居进行评价和优化控制。团队在河湟地区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工作多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方法,为后续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尝试从建设规范及科学发展方面进行建立。目的和意义是提出具有地域性的评价标准或者准则,指导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可持续发展,为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提供科学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及一定的指导实施依据。论文以河湟地区中的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庄廓民居为研究样本,运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专家问卷和层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查获得庄廓民居现状第一手资料,分析传统庄廓民居适宜性主要体现在选址、功能、材料结构叁个方面,然后研究分析现有各类评价体系,借鉴它们建立的方法与内容,再结合当地条件选取相关适宜性指标,围绕选址、功能、材料结构展开构建指标框架,评价标准部分参考现有体系标准,在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以及外墙围护材料结构等方面,通过数值模拟进行计算机数字模型物理模拟分析制定标准,给定评判方法与等级划分,最后通过专家问卷和层次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最终通过对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建设规范化与科学化,建立一个因地制宜、可指导实施的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希望对今后乡村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提出找到契机和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区营建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蒋鑫,谭敏洁,王向荣.美丽乡村视角下基于“山水—湖田—聚落”体系的诸暨地区乡村景观保护与营建探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2018
[2].黄锦慧.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营建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杨亚,侯亚伟.需求导向下的为老建设——环巢湖地区乡村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度分析及体系营建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王竹,魏秦.多维视野下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认知与诠释[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
[5].魏秦,林磊,刘勇.地区建筑营建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对策的体系化研究——以绿色窑居节能空间的形态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3
[6].魏秦,王竹,徐颖.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地域基因”概念的理论基础再认知[J].华中建筑.2012
[7].刘志勇,张兴国,郭璇,李震.中国古代城镇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研究——以南宋巴蜀地区山城防卫体系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魏秦,王竹.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演进机制解析[J].建筑师.2011
[9].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C].《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2010
[10].魏秦,王竹,徐颖.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研究与界定[J].华中建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