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裂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冯沅君,《卷葹》,文本裂隙,五四新女性
文本裂隙论文文献综述
徐畅[1](2018)在《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四"新文化的启迪催动下,"个性解放""婚恋自由"成为推动社会变革重要的启蒙话语,五四新女性神话在此阶段孕育而出。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以其大胆的笔触参与了这一时期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小说文本的建构。但在五四新女性神话演绎的过程中,小说在作者新旧思想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了复杂的文本裂隙。以冯沅君《卷葹》为代表的这种神话模型在文学群体中引起短时间的轰动之后,又很快消解,这与其所处时代的变化及个人后来对于婚恋问题的思想转变有关,同时也质疑了这一系列新女性神话的建构对启蒙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亚平,徐刚[2](2014)在《“分裂”的文本——《上海的早晨》之“叙事裂隙”》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有着极为浓厚的《子夜》的影子,这不仅指二者相似的题材和相近的问题,更在于两部小说同样的"叙事裂隙",即二者在意识形态叙述与日常生活之间,都存在着多重声音的"分裂"状态。尽管就资产阶级改造的历史叙述来说,《上海的早晨》包含着"意识形态胜利"的叙事指向,但富有诱惑力的城市欲望形态却在小说中不自觉地弥漫开来,干扰着这种宏大叙事的声音。而这种"细节"和"日常生活"的匮乏,则正是社会主义时代无产阶级文学"理念大于形象"的写作困境所在。(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4年05期)
潘长虹[3](2013)在《《结婚十年》的文本裂隙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青的《结婚十年》以平实之笔,描摹小人物的普通生活。它呈现出了和其他女性作家不一样的样式,呈现出很大的艺术魅力,也为她在文坛上确立了很高的地位!但由于那个新旧交替时代和苏青自身的原因,《结婚十年》这个文本却也呈现出了不可弥合的裂隙。(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3年07期)
庄莹[4](2013)在《“五四模式”与文本裂隙——以冯沅君作品集《卷葹》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新青年形象日趋单一,并逐渐凝固为稳定的"五四模式",自由和爱情作为被新文学建构出来的隐喻和象征,成为社会批判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冯沅君早期作品集《卷葹》,在价值体系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呈现出的"五四模式"中却存在着巨大的文本裂隙,这其中既包括"爱情"与"自由"之间阐释的循环,也包括被文学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共通经验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和落差。作为一部典型的独具时代特色的文本样式,对它的厘清与阐释,有利于深入解读"五四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雷国宏[5](2011)在《无法弥合的裂隙——《呼兰河传》的文本症候》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在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影响下,往往会使作品产生一些错位、悖逆和反常等症候。《呼兰河传》作为一部经典作品,作者试图借助文本来投射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表现自我精神世界中的恋乡情结。萧红在抒发对故乡的情感时,不由地陷入了话语流的现象,导致情感和内容的不协调,进而造成了作者现实诉求和记忆的矛盾。(本文来源于《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倪海燕[6](2009)在《文本裂隙与女性配角的艺术光彩——从一个角度谈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中出现了许多裂隙:在艺术上女性配角比男性主角更加丰富、饱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郭沫若无法在政治和艺术中找到平衡:为了实现政治宣传目的,他不得不将男性设置为主角,而他真正的关注点却在女性的故事和命运上。为了表现女性配角的艺术美,他着力刻画了她们在"自我牺牲"中所体现出来的承担精神。同时,与男性主角均为历史上的实有的人物不同的是,这些女性主角多是虚构的,而正是虚构性才真正体现了艺术的本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09年04期)
于立辉[7](2008)在《政治裂隙下凋零的爱情之花——论宗璞《红豆》主体情感诉求与文本表征之间的裂隙》一文中研究指出50年代的作家基本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宗璞也不例外,她也没有跳出"革命+爱情"的枷锁。通过对《红豆》的文本细读,我们却发现作者的主体情感诉求与文本表征之间的裂隙,从而进一步感受到"革命"话语与"个人"话语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8年21期)
陈国恩[8](2005)在《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论巴金的《寒夜》》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夜》的文本存在着裂隙。这是作者为了预设的主题和悲剧效果而主观介入规定情境、干预人物心理逻辑所带来的结果。这显示了巴金出色的艺术驾驭手段。他用精心营造的艺术效果掩盖了文本的裂隙,创造了身临其境感。《寒夜》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挥洒自如的新阶段,他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5年11期)
颜敏[9](2004)在《文本的裂隙——解读《叁家巷》》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文革"前出版了两卷,第一卷《叁家巷》1959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卷《苦斗》1962年初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同时出版。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评论界的强烈反应,一时评论如潮。最初的评论虽然观点不一,但对作品持肯定态度的尚占多数,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扬,他在1960年的(本文来源于《创作评谭》期刊2004年12期)
刘圣宇[10](1996)在《文本的裂隙与诗人的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小川的《望星空》发表于1959年《人民文学》11月号上,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作的。1958年秋天他在苏联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期间就计划要写这样一首诗,此时他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明年十周年,我自己也需要拿出点像样的作品。”从《望星空》后面的(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1996年03期)
文本裂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有着极为浓厚的《子夜》的影子,这不仅指二者相似的题材和相近的问题,更在于两部小说同样的"叙事裂隙",即二者在意识形态叙述与日常生活之间,都存在着多重声音的"分裂"状态。尽管就资产阶级改造的历史叙述来说,《上海的早晨》包含着"意识形态胜利"的叙事指向,但富有诱惑力的城市欲望形态却在小说中不自觉地弥漫开来,干扰着这种宏大叙事的声音。而这种"细节"和"日常生活"的匮乏,则正是社会主义时代无产阶级文学"理念大于形象"的写作困境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裂隙论文参考文献
[1].徐畅.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J].叁明学院学报.2018
[2].王亚平,徐刚.“分裂”的文本——《上海的早晨》之“叙事裂隙”[J].求索.2014
[3].潘长虹.《结婚十年》的文本裂隙略论[J].文学教育(下).2013
[4].庄莹.“五四模式”与文本裂隙——以冯沅君作品集《卷葹》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雷国宏.无法弥合的裂隙——《呼兰河传》的文本症候[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6].倪海燕.文本裂隙与女性配角的艺术光彩——从一个角度谈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
[7].于立辉.政治裂隙下凋零的爱情之花——论宗璞《红豆》主体情感诉求与文本表征之间的裂隙[J].语文学刊.2008
[8].陈国恩.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论巴金的《寒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9].颜敏.文本的裂隙——解读《叁家巷》[J].创作评谭.2004
[10].刘圣宇.文本的裂隙与诗人的矛盾[J].诗探索.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