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替代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替代,汇率,货币需求
货币替代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希照[1](2014)在《货币替代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使宏观经济政策连续实施,使居民充满信心的面对货币收益率和人民币的币值,才能降低公众对本币价值的疑虑,防范大规模地投机性货币替代现象产生。我国政府应施行反通胀政策,并提高本币的可信度,完善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市场,减少本币的预期贬值率,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石建勋,易萍,李海英[2](2013)在《东亚区域内人民币替代弹性的实证分析——基于“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模型的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基于"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的货币替代扩展模型,以2000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货币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具有替代美元的潜质,这为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3年03期)
冯鑫明,卜亚,钟怡然[3](2012)在《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会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强烈升值预期,我国出现了人民币正在逐步替代外币美元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同样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的冲击。本文首先从货币替代的定义、形成机制、经济影响、防范风险的对策等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了理论综述;然后,分析了国内学者对货币替代理论的研究,特别研究了我国在目前背景下出现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最后在对国内外货币替代理论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2年11期)
石建勋,易萍[4](2011)在《东亚区域内人民币替代弹性的实证研究——基于货币服务生产函数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整合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东亚区域流通的范围和规模也不断扩大。文章基于货币服务函数理论构建货币反替代模型,以1994年为分界点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进行两阶段的实证分析,探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货币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替代弹性及提供的货币服务相似性显着提高,为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1年11期)
宋晓玲[5](2011)在《国际货币替代的“倾覆效应”:理论与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货币替代具有"倾覆效应":成功实现货币替代,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历史考察显示,美元替代英镑如此。欧元要成功替代美元,也需经历长期过程。基于历史惯性和美元当前的实力,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不会发生倾覆效应,但美元霸权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人民币从区域化到国际化,再到成为关键货币,成功实现二次"国际货币替代",中国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尹亚红[6](2011)在《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进展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资本一体化的出现,货币替代亦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直接影响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产生溢出效应。针对目前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的研究进展情况,从界定货币替代的定义开始,分别就货币替代的理论基础、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货币替代的经济效应、防范货币替代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文末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1年01期)
刘波,刘亦文[7](2010)在《汇率波动与货币替代的实证研究——基于Griton和Lee R·Thomas模型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替代导致了汇率市场难以稳定、货币政策效力不佳、影响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基于Griton(1981)和LeeR·Thomas模型对中国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替代美元呈显着的正相关,人民币每升值一单位,将对人民币替代美元贡献1.7147个单位。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是人民币替代美元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仅为20%,而人民币替代美元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不能简单地从直观意义上认为,人民币替代美元弹性系数越高,则人民币升值越快,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必有深层的联系机制。(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0年11期)
金巧兰[8](2010)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反替代现象——基于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出现了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货币反替代导致国内流通领域中外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本币,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削弱该国货币当局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因此完善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保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等是解决货币反替代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19期)
严佳佳[9](2009)在《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货币替代的主要历史演进类型出发,分析了货币替代的形成机制、与其他经济要素的互动关系,并且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超主权货币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09年08期)
张屹山,孔灵柱[10](2008)在《货币替代:人民币贬值和升值阶段的比较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特征分析和理论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实证研究,并和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贬值时期的数据比较,发现在升值过程中反货币替代程度要比贬值时期货币替代程度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经济主体持有大量本币资产,贬值导致的边际损失比升值带来的边际收益大,根据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经济主体对损失比收益更加敏感,所以导致两阶段货币替代问题在程度上存在非对称性、在特征上也有显着区别。有鉴于此,从长期看为了防范潜在货币替代程度加深对金融和经济产生冲击,微观上要提高经济主体持有本币的实际收益率,宏观上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政策的连贯性。(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08年06期)
货币替代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基于"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的货币替代扩展模型,以2000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货币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具有替代美元的潜质,这为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替代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希照.货币替代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14
[2].石建勋,易萍,李海英.东亚区域内人民币替代弹性的实证分析——基于“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模型的扩展研究[J].经济经纬.2013
[3].冯鑫明,卜亚,钟怡然.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
[4].石建勋,易萍.东亚区域内人民币替代弹性的实证研究——基于货币服务生产函数的理论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
[5].宋晓玲.国际货币替代的“倾覆效应”:理论与历史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1
[6].尹亚红.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理论探讨.2011
[7].刘波,刘亦文.汇率波动与货币替代的实证研究——基于Griton和LeeR·Thomas模型的理论分析[J].求索.2010
[8].金巧兰.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反替代现象——基于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理论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
[9].严佳佳.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
[10].张屹山,孔灵柱.货币替代:人民币贬值和升值阶段的比较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特征分析和理论阐释[J].财贸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