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龙秀梅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

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纽带。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学生

作者简介:龙秀梅,任教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第一中学。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当今数学教师最重视研究的问题。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精讲精练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结合教育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的要求

1.问题的设计

陶行知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要在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师是关键,而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仔细斟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弄清楚何处可设问,何处不宜设问。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让学生从旧的知识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获得新知的乐趣。设计问题时,要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若设计的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逐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若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又会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所提出的问题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合理性,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按班级中上等学生的水平来设计,同时也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其疑,启其思,增其识”的目的。

2.问题的编排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设疑解惑,为学生理解知识、教师推进教学服务。因而编排问题系列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过于简单,问而不启,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讲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可作如下提问: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BOD=110°,则∠A=;∠C=,为什么?

(2)∠A与∠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有什么关系?

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总结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还从中体会到四边形性质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1.穷追不舍的提问

穷追不舍的提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教师可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特征,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成若干个大问题,对于某些比较难的大问题又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分步思考,降低难度,当各个小问题都解决后,大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若干个大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整节课的疑点也即消除。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了思维的深广度。

2.以旧引新的提问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借助学过的知识,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想象,巧妙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菱形”时,可将学生带入如下学习情境:我们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如果我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角加以限制,即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如果我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边加以限制,即要求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又得到怎样的新图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这样一问,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向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的认识规律,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3.类比启发的提问

数学知识的概念以及解题方法有很多是类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的相似性,追寻与新知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类比,启发学生通过相关知识产生联想,继而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降低难度。例如学习分式的概念时,可先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讲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时,提问分数的分母不能取什么数?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这样的提问还有很多。

4.点拨诱导的提问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疑惑不解或想当然时,教师要适当指点,给出提示,诱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联想、探讨。例如,勾股定理应用一例,已知△ABC中,a=3,b=4,求c值。学生想当然c=5。教师点拨:c一定是5吗?此时有学生醒悟,题目没有给出△ABC是直角三角形,于是补这一个条件,所以c的值是5。教师再点拨:c是否一定是5?聪明的学生醒悟过来,题目没有指明∠C是直角,于是学生讨论,得出以下解题过程:

教师故意设陷阱:这样完整了吗?有些学生上当了:“还有∠A未讨论!”

教师点拨(或让学生分析):∠A没有必要讨论了,为什么呢?因为a<b,∠A不可能为直角。

这类陷阱型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可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使学生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

5.新颖式提问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同一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尽量和已学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讲授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先提问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厚度只有0.076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76×2×2×2=0.608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高过桌子?会不会高过屋顶?会不会高过教学楼?……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

6.迁移式提问

新的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本和考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问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具体表现在一题多解。

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掌握了课本的证明方法,这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证明吗?”想不到解题思路一经提示,学生的思路更活跃,提出了多种证法。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更多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红旗.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教育艺术,2002(11).

[2]尉俊峰.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4).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541100

Questioningin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

LONGXiumei

Abstract:Mathematicsclassroomquestioningisthepowerofmotivatingstudents’positivethinking;thekeytoopenstudents’doorofwisdom;thebridgeofinformationoutputandfeedback;thetieofcommunicatingideologicalunderstanding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hispapermakesadiscussiononquestioningin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

Keywords: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questioning;students

标签:;  ;  ;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