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香味论文-于亚辉,杨亚平,方婷

肉香味论文-于亚辉,杨亚平,方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肉香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香味,香味前体物质,美拉德反应,同位素示踪法

肉香味论文文献综述

于亚辉,杨亚平,方婷[1](2019)在《肉香味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肉香味是衡量肉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香味前体物质通过美拉德反应、脂质的氧化、硫胺素的降解等主要途径形成了肉的香味。文章主要简述了肉类香味及其特征香味物质、肉香味前体物质、肉香味形成机制以及肉香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中重点概述了生肉产香的典型途径美拉德反应的产香机理,并就使用同位素示踪法对美拉德反应历程进行研究做了简要描述,最后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0期)

赵健[2](2018)在《脂肪氧化作用于“谷胱甘肽-葡萄糖”反应形成肉香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半胱氨酸类似,谷胱甘肽同样是肉香风味形成的重要前体化合物。本文在“谷胱甘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的基础上,添加鸡脂、氧化鸡脂或脂肪氧化降解代表产物,研究脂肪氧化降解对“谷胱甘肽-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肉香味形成机理,完善“脂肪控制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工艺具有重要意义。(1)以鸡脂或氧化鸡脂作为脂肪的代表,设计“谷胱甘肽+葡萄糖+鸡脂或氧化鸡脂”体系,研究脂肪氧化对“谷胱甘肽+葡萄糖”体系的影响。测定反应液p H值、294 nm和420 nm吸光度,并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以及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所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鸡脂或氧化鸡脂的加入,对p H值和294 nm吸光值影响不大,但420 nm吸光度减弱。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鸡脂或氧化鸡脂的加入,谷胱甘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的含硫肉香风味化合物如噻吩并[3,2-b]噻吩,2-甲基噻吩[3,2-b]噻吩等的含量和FD值降低。同时生成了2-戊基噻吩、2-己基噻吩、2-戊基吡啶等10种新的具有长烷基链的噻吩或吡啶类化合物,且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气味活性。与鸡脂或氧化鸡脂比较,“谷胱甘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体系存在下,醛类特别是不饱和醛类含量大幅降低,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增高。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发现,鸡脂或氧化鸡脂的加入,对于原有“谷胱甘肽+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生成的38种风味物质(除2-乙基噻吩外)的形成途径没有影响。通过溶剂辅助蒸发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氧化鸡脂对“谷胱甘肽+还原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影响。根据同位素标记结果,阐明所鉴定出的50种化合物的形成途径,其中首次推断20种化合物的形成途径,包括3种1-(2-噻吩基)-1-烷基酮类化合物、5种单噻吩环类化合物、8种双噻吩环类化合物、2种苯类化合物以及2种噻唑类化合物。(2)以己醛、(E)-2-庚烯醛、(E,E)-2,4-癸二烯醛为脂肪氧化降解的代表产物,设计“谷胱甘肽+葡萄糖+脂肪醛”体系,进一步研究脂肪氧化作用于“谷胱甘肽+葡萄糖”反应的机制。在“谷胱甘肽+葡萄糖”体系中,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结合液-质联用,鉴定出4种谷胱甘肽与葡萄糖形成的中间体,分别为叁种具有噻唑烷结构的化合物和一种谷胱甘肽-Amadori化合物,其中m/z 251和281两种噻唑烷结构的中间体为首次鉴定出。加入脂肪醛后,通过液-质联机检测出1种谷胱甘肽与己醛形成的中间体,3种谷胱甘肽与(E)-2-庚烯醛形成的中间体以及6种谷胱甘肽与(E,E)-2,4-癸二烯醛形成的中间体,且这些中间体的结构鉴定均未见报道。制备出主要的中间体,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法对这些中间体结构进行鉴定,主要结构包括谷胱甘肽与脂肪醛形成的半缩醛、谷胱甘肽水解得到的半胱氨酸-甘氨酸二肽与脂肪醛形成的噻唑烷等。将所制备出的中间体加热反应,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分析所产生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所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途径进行进一步推测,如1-己硫醇、2-丙基噻吩和2-己基噻吩等在加热条件下,可由这些中间体直接与硫化氢反应,脱去肽链部分后被释放出来。(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期刊2018-05-01)

白竟楠[3](2017)在《虽有“熊”名偏食竹,只因不识肉香味》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访专家胡义波(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欧阳志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怡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今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一则消息,让大家都为我国的国宝庆祝——大熊猫从濒(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报》期刊2017-11-13)

侯莉[4](2017)在《“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体系有利于形成肉香味的初期美拉德反应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拉德反应是形成肉香味化合物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半胱氨酸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半胱氨酸与还原糖反应可形成具有肉香味的挥发性化合物。但在实际体系中,除了半胱氨酸,其它氨基酸也参与肉香味化合物的形成,当半胱氨酸在产生肉香味与其他氨基酸共存时,从初期美拉德反应看,有2条反应途径,一是形成噻唑烷,可逆转换成半胱氨酸-Amadori,二是形成其他氨基酸-Amadori,这两条途径均经1,2烯醇化或2,3烯醇化及脱水、脱氨等受热降解过程形成羟甲基糠醛、糠醛、二羰基化合物等降解产物,这些与还原糖相关的降解产物再与半胱氨酸Strecker降解产生的硫化氢作用,形成含硫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上述2条初期反应途径,哪条途径对肉香味的形成更有利,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分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模型反应条件的研究。首先对固相微萃取的纤维涂层、萃取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然后基于前期工作,研究pH值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设计复杂美拉德反应体系“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在不同初始pH值(4.5、5.5、6.5、7.5)条件下反应,反应液测定波长420 nm处吸光度及终点pH值,并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机、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表明,初始pH值越大,反应液褐变程度越大,终点pH值下降量也增多。各反应体系中鉴定出的风味物质均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其次是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所有化合物总量及含硫化合物总量均随pH值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pH 5.5出现峰值。本部分并且从初期中间体角度解析了pH对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发现酸性条件下风味物质形成通过半胱氨酸-Amadori降解途径进行,碱性条件下通过半胱氨酸-Amadori降解及甘氨酸-Amadori与半胱氨酸反应2条途径进行。碱性条件下,含胺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的反应活性高,反应速率快,体系内形成的半胱氨酸-Amadori初期中间体含量高,但其在中、末期阶段却更多地导致类黑精及吡嗪类物质产生;而碱性条件下出现的甘氨酸-Amadori,因可与半胱氨酸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噻唑烷衍生物,并不能促进含硫化合物的形成。第二部分,主要从“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体系初期阶段形成含硫化合物的2条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制备叁种初始中间体,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及核磁共振仪对所制备的中间体进行纯度、结构鉴定,其次设计“甘氨酸-Amadori/半胱氨酸”、“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Amadori/甘氨酸”实验体系,并同时做“甘氨酸-Amadori、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半胱氨酸-Amadori”空白实验及“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对照实验,反应液测定波长294 nm、420 nm处吸光度及pH值,并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气相色谱-嗅闻、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反应速率“甘氨酸-Amadori/半胱氨酸”体系远大于“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甘氨酸”体系,但后一个体系更有利于肉香味物质的形成,而前一个体系形成的肉香味物质较少,主要是由于甘氨酸-Amadori与半胱氨酸反应形成的噻唑烷-4-羧酸,这个化合物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上被检测到。通过比较叁个实验体系与对照体系,发现“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体系摩尔比为1:1:1时,初期阶段形成的主要中间体是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期刊2017-05-01)

公敬欣,曹长春,侯莉,都荣强,张玲[5](2016)在《热反应肉味香精制备体系半胱氨酸产生肉香味的初始Maillard反应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模仿热反应肉味香精制备体系,对猪肉酶解液中半胱氨酸、其它氨基酸、还原糖间的Maillard反应进行研究。根据初级Maillard反应阶段形成的中间体,设计4类反应体系:"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半胱氨酸-Amadori+甘氨酸"、"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甘氨酸"、"甘氨酸-Amadori+半胱氨酸"。采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4类体系热反应产物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含硫类、含氮杂环、呋喃类28种化合物。通过GC-O嗅闻发现对肉香味贡献较大的主要为含硫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比较各类化合物含量及化合物种类,结果在含有酶解液的复杂反应体系中,与甘氨酸和木糖发生反应形成甘氨酸-Amadori途径相比,初级Maillard反应阶段,半胱氨酸和木糖发生反应形成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及半胱氨酸-Amadori中间体,是半胱氨酸产生肉香味物质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然[6](2012)在《基于肽的美拉德反应中关键肉香味化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以肽(谷胱甘肽和以谷胱甘肽为基础的寡肽)为前驱物的美拉德反应模型系统产生的关键肉香味化合物,包括肽的组成以及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等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并推断其反应机理。在最佳条件下,用~(13)C全标记木糖(~(13)C_5-Xyl)与各组肽或游离氨基酸进行美拉德反应,用气-质联机/嗅闻(GC-O-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机(LC-MS)等技术,对肽-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关键肉香味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并推断其形成途径,同时,通过检测美拉德反应液相中的产物,推断寡肽参与美拉德反应时的断键位置和断裂难易程度,从而推断出了寡肽参与美拉德反应产生关键肉香味化合物的反应历程及机理。谷胱甘肽-木糖美拉德反应机理研究:首先通过GC-O-MS鉴定出了谷胱甘肽和其组成氨基酸及二肽(Cys-Gly)等参与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关键肉香味化合物,并~(13)C同位素标记方法发现了糠醛、2-糠硫醇、噻吩、2-甲基-3-呋喃硫醇、2-甲基噻吩和2-戊基噻吩等化合物的碳骨架来源于木糖碎片。通过HPLC和LC/TOF MS检测了美拉德反应的液相产物,研究了谷胱甘肽在美拉德反应中的断键位置和断裂难易程度。四肽-木糖美拉德反应机理研究:为了使四肽-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生更多的肉香味物质,首先对其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四肽-木糖体系美拉德反应最佳反应物组合为:四肽+Cys+木糖+V_(B1),最佳的反应条件为:25mL磷酸缓冲液,pH4.8,140℃反应60min。对木糖/~(13)C_5-木糖-四肽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GC-O-MS分析,此美拉德反应体系中产生了较多的噻吩和噻唑类物质、呋喃类物质以及脂类物质,在这些物质中共有9种具有烤香或肉香的化合物。通过对肉香味物质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发现当四肽的C末端连有Cys时,可促进肉香味物质的产生。在四肽-木糖美拉德体系中还产生了如呋喃、3-甲基呋喃、2-甲氧基-5-甲基噻吩、3-噻吩甲醛、2-噻吩甲醛和5-甲基-2-噻吩甲醛等木糖降解的产物。利用LC/TOF-MS检测了四肽-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物的不挥发性物质。发现双(羧甲基)叁硫代碳酸盐为四肽-美拉德反应的特异性产物。而且在四肽中,当Glu与Cys相连时,在此处容易发生肽键的断裂,促进风味物质的生成。五肽至七肽-木糖美拉德反应机理研究:通过GC-O-MS共检测到5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能够用嗅闻检测到的物质有36种。从肽-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和肉香味化合物的含量方面看,当肽链的组成氨基酸中含有精氨酸时,可以促进美拉德反应中含硫化合物和肉香味化合物的生成。另外,通过标记同位素的比例研究了苯、苯乙烯、苯丙醛、2-甲基呋喃、2,5-吡咯烷二酮、2-吡咯烷酮和3-己胺等化合物的碳骨架来源于木糖的降解。根据液相中的产物可以推断当肽链中Gly与Ala相连处容易断裂。当肽链末端连有精氨酸时,精氨酸易与其它氨基酸(尤其是甘氨酸)形成氢键,促使此处肽键断裂,形成环状二肽化合物。肽键的断裂促进了含硫化合物和肉香味化合物的生成。四肽至七肽-木糖的美拉德反应中还存在半胱氨酸、4-氨基-2-甲氧基-5-甲基嘧啶、3-(甲基氨基)-2-丁烯酸乙酯、二甘油和2,4-双(乙酰氨基)-苯乙酯等肽-美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或不挥发性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再进一步裂解生成挥发性美拉德产物。本文通过以肽(谷胱甘肽和以谷胱甘肽为基础的寡肽)为前驱物,美拉德反应模型系统产生关键肉香味化合物,研究了包括肽的组成以及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等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并推断了其反应机理,对以肽为前体物质制备肉香味物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期刊2012-03-01)

靳林溪,潘翠芳,王石,谢建春,孙宝国[7](2011)在《“氧化鸡脂-半胱氨酸”反应体系的肉香味物质及其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控制氧化工艺制备氧化鸡脂。以"氧化鸡脂-半胱氨酸"为模型反应,选择较佳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制备出有肉香风味的热反应产物。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通过保留指数、谱库检索定性,以1,2-二氯苯为标准物定量,共鉴定出4 2种肉香味成分,包括含硫类、吡啶类、醛类、酮类、醇类、呋喃类等,含量最高的为2-戊基呋喃,其次为2-戊基吡啶、壬醛、5-甲基-2(5H)-噻吩酮、2-戊基-2-环戊烯-酮。与"单纯半胱氨酸"、"单纯氧化鸡脂"体系对照探讨肉香味的形成机制,得出"氧化鸡脂-半胱氨酸"体系中半胱氨酸降解及脂肪氧化降解均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但经美拉德反应生成2-戊基吡啶、2-戊基噻吩等杂环香味物质,使热反应产物挥发性组成趋于较佳的肉香味。(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19期)

田红玉,余洁菲,陈海涛,孙宝国[8](2011)在《α-(2-甲基-3-呋喃硫基)酮类肉香味香料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α-(2-甲基-3-呋喃硫基)酮类是2-甲基-3-呋喃硫醇的重要衍生物,具有非常独特的肉香味特征。研究了以溴代烷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Swern氧化、卤素取代和亲核取代四步反应制备α-(2-甲基-3-呋喃硫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首先溴代烷与甲酸乙酯通过格氏反应生成醇,产率85%左右;醇通过Swern氧化得到酮,产率75%左右;所得到的酮与液溴反应制得相应的α-溴代酮,产率70%左右;α-溴代酮在碳酸钾的作用下与2-甲基-3-呋喃硫醇反应,得到最终产物α-(2-甲基-3-呋喃硫基)酮,产率65%左右。最终产物通过1HNMR、13CNMR及MS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周月光[9](2011)在《每年3万头 海南黑猪有望批量进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海口4月21日讯 (周月光)海南黑猪将大批量供应北京市场。今天从省农业厅获悉,专销优质肉猪的北京农加农食品科技公司来海南考察后,决定在海南长期派驻采购员,计划每年采购3万头海南黑猪供应北京高端市场。    北京农加农食品科技公司是北京市多(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1-04-22)

孙宗保,李国权,邹小波[10](2010)在《镇江肴肉香味活性成分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镇江肴肉的香味活性成分并分析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进行分析,镇江肴肉中共检测到20种香味活性成分,其中3甲-基丁醛、2戊-基呋喃等13种成分被鉴定。镇江肴肉的香味活性成分主要形成于肴肉的加工过程或后续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辅料带入。香辛料对改善镇江肴肉的香气具有重要的作用,腌制增加了镇江肴肉的多种香气成分,但部分醛和酮类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蒸煮有利于脂肪氧化降解和氨基酸的降解,促进了风味物质的产生,对镇江肴肉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重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0年02期)

肉香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半胱氨酸类似,谷胱甘肽同样是肉香风味形成的重要前体化合物。本文在“谷胱甘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的基础上,添加鸡脂、氧化鸡脂或脂肪氧化降解代表产物,研究脂肪氧化降解对“谷胱甘肽-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肉香味形成机理,完善“脂肪控制氧化-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工艺具有重要意义。(1)以鸡脂或氧化鸡脂作为脂肪的代表,设计“谷胱甘肽+葡萄糖+鸡脂或氧化鸡脂”体系,研究脂肪氧化对“谷胱甘肽+葡萄糖”体系的影响。测定反应液p H值、294 nm和420 nm吸光度,并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以及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所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鸡脂或氧化鸡脂的加入,对p H值和294 nm吸光值影响不大,但420 nm吸光度减弱。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鸡脂或氧化鸡脂的加入,谷胱甘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的含硫肉香风味化合物如噻吩并[3,2-b]噻吩,2-甲基噻吩[3,2-b]噻吩等的含量和FD值降低。同时生成了2-戊基噻吩、2-己基噻吩、2-戊基吡啶等10种新的具有长烷基链的噻吩或吡啶类化合物,且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气味活性。与鸡脂或氧化鸡脂比较,“谷胱甘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体系存在下,醛类特别是不饱和醛类含量大幅降低,醇类和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增高。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发现,鸡脂或氧化鸡脂的加入,对于原有“谷胱甘肽+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生成的38种风味物质(除2-乙基噻吩外)的形成途径没有影响。通过溶剂辅助蒸发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氧化鸡脂对“谷胱甘肽+还原糖”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影响。根据同位素标记结果,阐明所鉴定出的50种化合物的形成途径,其中首次推断20种化合物的形成途径,包括3种1-(2-噻吩基)-1-烷基酮类化合物、5种单噻吩环类化合物、8种双噻吩环类化合物、2种苯类化合物以及2种噻唑类化合物。(2)以己醛、(E)-2-庚烯醛、(E,E)-2,4-癸二烯醛为脂肪氧化降解的代表产物,设计“谷胱甘肽+葡萄糖+脂肪醛”体系,进一步研究脂肪氧化作用于“谷胱甘肽+葡萄糖”反应的机制。在“谷胱甘肽+葡萄糖”体系中,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结合液-质联用,鉴定出4种谷胱甘肽与葡萄糖形成的中间体,分别为叁种具有噻唑烷结构的化合物和一种谷胱甘肽-Amadori化合物,其中m/z 251和281两种噻唑烷结构的中间体为首次鉴定出。加入脂肪醛后,通过液-质联机检测出1种谷胱甘肽与己醛形成的中间体,3种谷胱甘肽与(E)-2-庚烯醛形成的中间体以及6种谷胱甘肽与(E,E)-2,4-癸二烯醛形成的中间体,且这些中间体的结构鉴定均未见报道。制备出主要的中间体,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法对这些中间体结构进行鉴定,主要结构包括谷胱甘肽与脂肪醛形成的半缩醛、谷胱甘肽水解得到的半胱氨酸-甘氨酸二肽与脂肪醛形成的噻唑烷等。将所制备出的中间体加热反应,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分析所产生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所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途径进行进一步推测,如1-己硫醇、2-丙基噻吩和2-己基噻吩等在加热条件下,可由这些中间体直接与硫化氢反应,脱去肽链部分后被释放出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肉香味论文参考文献

[1].于亚辉,杨亚平,方婷.肉香味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9

[2].赵健.脂肪氧化作用于“谷胱甘肽-葡萄糖”反应形成肉香味机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8

[3].白竟楠.虽有“熊”名偏食竹,只因不识肉香味[N].北京科技报.2017

[4].侯莉.“半胱氨酸—木糖—甘氨酸”体系有利于形成肉香味的初期美拉德反应途径[D].北京工商大学.2017

[5].公敬欣,曹长春,侯莉,都荣强,张玲.热反应肉味香精制备体系半胱氨酸产生肉香味的初始Maillard反应途径[J].中国食品学报.2016

[6].王然.基于肽的美拉德反应中关键肉香味化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2

[7].靳林溪,潘翠芳,王石,谢建春,孙宝国.“氧化鸡脂-半胱氨酸”反应体系的肉香味物质及其形成机制[J].食品科学.2011

[8].田红玉,余洁菲,陈海涛,孙宝国.α-(2-甲基-3-呋喃硫基)酮类肉香味香料化合物的合成[J].食品工业科技.2011

[9].周月光.每年3万头海南黑猪有望批量进京[N].海南日报.2011

[10].孙宗保,李国权,邹小波.镇江肴肉香味活性成分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

标签:;  ;  ;  ;  

肉香味论文-于亚辉,杨亚平,方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