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β-内酰胺类药物管理

浅谈β-内酰胺类药物管理

梁玺黄甲明陈富华(通信作者)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药剂科贵州贵阳550005)

【中图分类号】R9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市场上抗生素的品种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活性强、范围广而备受重视。β!内酰胺类针剂作为医院基础药物在具有优点的同时也带一定局限性,如同一把双刃剑。β!内酰胺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活性强、范围广、毒性低、临床使用疗效高、适应症广且品种繁多,在临床上使用量颇高。以注射用青霉素G钠(160U单位)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0g)为例,对我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013年1月至12月共用:注射用青霉素G钠9663支。注射用头孢曲松钠9894支;2014年1月至10月共用:注射用青霉素G钠(peillinG)7227支;2013年1月至12月共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Sodium)9894支;2014年1月至10月共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8747支。每月两种用药图表(见表1-1、1-2)

面对如此庞大的用药数量,医院药剂科不仅要为医院各科室提供充足的后援保障,还要对药品用药进行安全保障,很多人会认为,一次性多采购就可省时省力,对于不熟知药品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但对熟知药物的工作人员来说,这简直是埋下了定时炸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β!内酰胺类的结构活性中心极其不稳定,见光、遇空气、温度过高都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并可能产生过敏源,使用病人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β!内酰胺类的针剂易发生变态反应,一般以皮肤过敏(荨麻疹、药疹等)血清病样反应较为多见,但多不严重,其发生率1%-10%;最为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占用用药人数0.4-1.0/万,死亡率0.1/万,虽然发生率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因抢救不及时危及生命,其主要防范措施之一就是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临床用药时,β!内酰胺类针剂的不同种类药物禁止交叉混合运用,例如:用青霉素G钠进行皮肤试验显示阴性后,禁止用未经皮肤试验的苄星青霉素用药。对于同种药物批号不同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做皮肤过敏试验,确保安全。尽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但对于病人的用药安全是不可避免的工作程序。

由于医院科室众多,很难保证每个科室所用的β!内酰胺类针剂能在同一时间同时用完,同时更换成新的批号,而在很多时候各科室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退药的情况,住院药房对于退回的各种不同批号的零散β!内酰胺类针剂来说,种类繁多、批号各不相同,积少成多,这无疑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对于β!内酰胺类针剂进行适当的批号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药品批号相当于该批药物的身份编码,我国GMP规定了“批”的含义: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可见“批”所要反映的最根本问题是在允许限度内的质量均匀性,换句话说,生产单位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将同一次投料、同一次生产工艺所生产的药品用一个批号来表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针对β!内酰胺类针剂用量大且不宜保存,针对此类药物在采购时应进行精确的预算。二是可借鉴其他医院管理模式,药品在医院计算机系统入库时连同批号一同录入,在医院计算机发药系统中可随时对病人所用β!内酰胺类针剂的批号进行跟踪。三是药品批号常有更换,为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医务人员在用药时可以将病人所用批号进行登记,以防止批号混合应用,避免产生医疗事故;四是面对同种药物不同批号的β!内酰胺类针剂分开存放,用完一种批号后再使用新批号;五是针对各科室退回药物,应严格执行药事管理中药品退药规定,做好相关的退药记录并保存相关证明。对在用药过程中有批号要求的药品如:青霉素类,如果同批号药品已用完则不得退换。六是可借鉴其他医院管理模式:各科室护士站可以先备存一定数量的、常用的、同批号的β!内酰胺类针剂,用完之后再进行补充可减少退药时产生的医疗浪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2]杨宝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吴蓬,杨世民主编,药事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关舟,鸾承彰,蓝芳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使用书,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5]卫生部药政局.药政法规汇编,1998

[6]李俊主编,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

标签:;  ;  ;  

浅谈β-内酰胺类药物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