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脏停搏,心肌再灌注损伤
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韩宏光,王辉山,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1](2005)在《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方法对婴幼儿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含温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冷血停搏液间歇灌注和终末温血灌注液复苏)、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各10例。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叁组心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在叁组之间两两比较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或P<0. 05) 。结论: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韩宏光,张仁福,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2](2004)在《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t=1.99~16.78,P<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18期)
韩宏光[3](2004)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 长期以来,婴幼儿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脏外科领域倍受关注的课题。临床上,传统认为低温和高钾停搏液是心肌保护的“金标准”,然而随着细胞超微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向婴幼儿方向发展,发现低温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先转流降温,后冷晶体心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可对婴幼儿未成熟心肌产生冷挛缩损伤,影响术后心功能恢复,术后呼吸循环支持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术前心功能差、病情危重复杂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单纯采用心肌冷保护的不足之处也逐渐被认识和证明。目前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冷晶体停搏液(充氧或不充氧)、冷血、温血等各种心肌保护方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这些方法也各有优缺点。针对未成熟心肌,由于其在结构、功能代谢及缺血、缺氧耐受性等方面与成熟心肌存在差异,因此对成熟心肌的保护方法不一定适宜于未成熟缺氧心肌。虽然心肌保护方法有多种,但对于婴幼儿未成熟心肌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尽善尽美。此研究针对此类患儿,借鉴Buckberg等提出的最新观点,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再灌注(即“温—冷—温”技术),旨在探讨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探索更适用于婴幼儿的心肌保护。 样本采集和实验方法 选取30例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ICBC组,n=10)、冷晶体停搏液灌注组(CC组,n=10),冷血停搏液灌注组(CBC组,n=10)。本研究通过对比叁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心钠素(ANP)、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观察等指标,观察心脏停搏缺血30~50min的心肌保护效果。 实验结果 CC组血浆cTn-T峰值含量最高,是CBC组的1.13倍,ICBC组的1.67倍,而ICBC组峰值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CBC组出现峰值后平台期,并且血浆cTn-T>0.5ug/L患者数目以CC组最多,ICBC组最少。血浆ET-1第四军医大学硕士论文含量以CC组最高,较高的血浆含量持续至观察终点(主动脉开放后72h),IcBC组血浆ET-1含量最低,在主动脉开放后48h降至正常水平,CBC组在主动脉开放后72h降至正常水平。ICBC组在CPB期间即出现血浆ANP含量升高,而CBC组、CC组则延迟至主动脉开放后.心肌超微结构观察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评分以IcBC组最低,CC组最高。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IcBC组优于cBc组、cC‘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天数分别为:IcBc组2.8天,cBc组3 .0天印殉.05),CC组3.6天(P<0 .05)。 结论心肌缺血30~50min期间,ICBC组的保护作用优于CBC组、CC组,其中CC组的保护作用最差。ICBC组能有效地对抗心脏停搏期间的缺血、缺氧损伤及再灌注损伤,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心肌超微结构的观察可较好的反映心肌缺血缺氧早期病理变化,准确的反映心肌细胞可逆性损害的程度,其结果显示综合性‘q肌保护方法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术后病情平顺功能恢复快速、良好,对血管活性药物依赖性小,低心排发生率低。总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方法,有利于婴幼儿心肌保护,加上其安全、方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4-03-01)
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t=1.99~16.78,P<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韩宏光,王辉山,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
[2].韩宏光,张仁福,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
[3].韩宏光.婴幼儿体外循环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