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爱丽斯沃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意识,身份认同,艺术手法
爱丽斯沃克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9)在《从《紫色》解读爱丽斯·沃克的黑人女性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斯·沃克是20世纪中后期一位出色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紫色》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品。本文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梗概,主人公女性意识觉醒及其身份认同并最终获得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是小说的主题;小说采用书信体的艺术手法,运用南方黑人的语言,乡土气息浓郁。(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3期)
奚雅云[2](2011)在《妇女主义的童话之歌——论爱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和评论家之一,其代表作《紫颜色》是当代黑人妇女文学的奇葩。而戏仿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比比皆是。该文试图从人物设置、叙事结构、魔幻色彩叁个方面分析它对童话故事的戏仿,从而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1年07期)
李平[3](2009)在《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思想的“颠覆”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斯·沃克被公认为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也被认为是挑战禁忌的勇士。无论是在她的作品中,还是在她提出的妇女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她总是力图颠覆一切压迫美国黑人妇女的不合理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她也被评论界认为是最有"颠覆性"的女作家。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理论是通过颠覆父权制和白人中心主义,以及颠覆主流文学话语的表述系统实现的,并以此帮助美国黑人妇女摆脱双重压迫,最终以完整、独立的身份屹立于民族之林。(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谢剑玲,曾妍[4](2008)在《从《紫色》看爱丽斯·沃克的女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30期)
刘艳[5](2008)在《种族·性别·文学的百纳被》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20世纪国际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爱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本文选择她的长篇小说力作《父亲微笑之光》(1998)为论析对象,借用西方女性主义“百纳被”的隐喻,分别侧重从种族、性别和文学审美叁个视角揭示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引言评述爱丽丝·沃克与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联性,梳理国内外关于沃克小说《父亲微笑之光》的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思路,角度与论旨。正文包括叁章的相关的论述。第一章以小说中父亲形象鲁滨逊为核心,侧重从后殖民批评语境探讨其父亲形象所聚焦的文化身份和种族问题。观照鲁滨逊的黑人文化身份从迷失到寻回的历程,呈现沃克对边缘文化或少数族裔文化命运的忧心,表达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多元共生的理想。小说展示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对多重民族文化身份和话语的关注和思考。第二章以小说中女儿形象及父女关系为核心,侧重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中分析其性别话语。认为小说表达了沃克基于边缘文化、黑人女性、嫘斯嫔的立场,体现出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揭示她构建两性和谐愿望的“妇女主义”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第叁章以小说的文学特质为核心,主要从种族和性别两大视角出发,分析作者在文本中体现的“审父”母题的两种变异形式。通过对父亲形象的丑化以及精神上“父亲”的寻回,论述爱丽斯·沃克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表达了沃克对边缘文化和边缘群体的关注,希翼建立在种族冲突中文化和而不同,性别上男女双音合奏的美好希望。第四章以小说的文学叙事特色为核心,从后现代文化风格维度揭示其文学多元叙事等表现技巧与美学意义。爱丽斯·沃克的小说体现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边缘化的文学写作策略,折射了后现代叙事的特色,表达了从冲突走向和谐的文化多元共生、男女和平共处的文学审美理想。结语爱丽斯·沃克的小说力作《父亲的微笑之光》从种族文化身份、性别话语和文学审美叁个维度表达了她对当代美国文化选择的思考以及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呈现出“缝制百纳被”美国黑人女性审美文化的图式,批判了文化身份异化、性别话语扭曲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的偏颇,并以后现代叙事技巧与美学风格描述了理想主义的“父亲的微笑之光”,寄托了作者希望建构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好梦。小说启迪人们对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种族和性别问题加以重新思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梁昕[6](2007)在《爱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斯.沃克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揭示出家庭暴力、性别暴力和种族暴力的实质是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性秩序,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控制和破坏来自同一观念的支配,即人类/男性中心。对此,沃克提出了解救之道:妇女主义,即人类应以整个种族(包括男人与女人)的生存和完整为己任,主宰人类的应该是爱而非男人或女人。沃克所提出的妇女主义其实质是一种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红敏[7](2002)在《从《紫色》看爱丽斯·沃克的精神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家认为 ,精神困惑是艺术创造的深层心理动因 ,而写作是对内心困惑的转移与释放。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是一位充满精神困惑的作家。而作家神之所往、心之所思正反映出作家的心态、志趣与情操 ,即作家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小说《紫色》对沃克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梳理 ,使我们能够对作家的内心世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进而更好地把握、理解作家的作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吴钧[8](1996)在《多彩的颜色 曲折的道路——从爱丽斯·沃克的《紫色》看美国妇女的自救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着名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发表于一九八二年,继而在美国引起轰动,次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紫色》以它并不十分曲折、复杂,然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向世界生动地揭示了美国社会当前重大问题——在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下美国黑人妇女漫长的自救道路。一《紫色》叙说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美国南部乡村。小说描写的是一位黑人女子从童年到中年的遭遇中,怎样在感情和性格上获得新生,在经济上获得自立的故事。主人公希莉如同女作家爱丽斯·沃克一样,自幼家境贫寒,从小就饱尝做为黑人女性的痛苦生活。小说是从她十四岁时一封充满稚气、悲伤的给上帝的信开始:"亲爱的上帝,我十四岁了,我一直是个好孩子。也许你能显个灵,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希莉的母亲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生命垂危,而她本人这时遭到继父残忍蛮横的性摧残,怀上身孕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在迷茫、恐(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思考》期刊1996年04期)
爱丽斯沃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和评论家之一,其代表作《紫颜色》是当代黑人妇女文学的奇葩。而戏仿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比比皆是。该文试图从人物设置、叙事结构、魔幻色彩叁个方面分析它对童话故事的戏仿,从而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丽斯沃克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从《紫色》解读爱丽斯·沃克的黑人女性小说创作[J].文学教育(上).2019
[2].奚雅云.妇女主义的童话之歌——论爱丽斯沃克的《紫颜色》[J].海外英语.2011
[3].李平.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思想的“颠覆”色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4].谢剑玲,曾妍.从《紫色》看爱丽斯·沃克的女性观[J].科技信息.2008
[5].刘艳.种族·性别·文学的百纳被[D].广西师范大学.2008
[6].梁昕.爱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
[7].张红敏.从《紫色》看爱丽斯·沃克的精神世界[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8].吴钧.多彩的颜色曲折的道路——从爱丽斯·沃克的《紫色》看美国妇女的自救历程[J].学习与思考.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