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缘政治论文-李希雅,王礼茂

中亚地缘政治论文-李希雅,王礼茂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亚地缘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颜色革命”,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美国

中亚地缘政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希雅,王礼茂[1](2019)在《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亚“颜色革命”可能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21世纪初发生在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的诱发因素,认为美国根据其地缘战略格局对"颜色革命"发生地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选择性,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的矛盾也同样作为发生背景。在中亚地缘格局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亚五国形势,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对中亚地区未来发生"颜色革命"的可能性进行识别与评判,得出:整体来看,中亚近期内爆发"颜色革命"可能性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不能掉以轻心;土国、乌国未来稳定可期,塔国、吉国、哈国需谨防"颜色革命"卷土重来。(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赫[2](2019)在《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地缘政治思想评析——以当今中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棋局》一书对冷战后美国的欧亚战略进行的客观的、权威性的分析,描绘出未来美国在欧亚大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战略,并将冷战后的欧亚国家进行一种颇有争议的新定位,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更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可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理解。其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分析欧亚大棋局,以维护美国霸权为目的指挥"棋手"进行博弈,具有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始终摆脱不了"争霸"的理念。真正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大国之策不可能完全站在布热津斯基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上,《大棋局》所分析出的地缘政治思想更多是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雪梅[3](2019)在《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因里海沿岸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使地缘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地负海涵,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因地势水能丰富,中亚的能源对改善中国能源紧缺状况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加中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减少对中东石油和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还能够满足国内快速发展的经济,同时还能促进西部地区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由于毗邻的地理位置,在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合作组织为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为深化能源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进一步深化,国家间的关系进一步和谐,助力于区域间多边机制的发展。而同时中亚国家比较顺利地实现了领导人权力的交接,五国间也在积极地改善双边关系。这无疑为深化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地缘政治基础。尽管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有深厚的地缘政治基础,但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存在,美、俄、欧盟在中亚地区围绕能源展开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亚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体制问题;极端宗教势力虽然在近年来遭到沉重的打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中亚地区仍然有其生存的土壤,极端宗教活动也依然会存在,极端思想也依然会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大国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因此,只有多方齐心协力共谋能源合作大计,方能实现互利共赢。(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9)

郭瑛琳[4](2019)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新时代全面开放格局的总体思路,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成为联系中国与亚非欧叁大洲的跨区域合作框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潮流,表达了中国深度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决心。中亚是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深刻把握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新趋势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与中亚地区共同利益的重要决定。中亚国家独立时间较短,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地区内地缘政治风险与挑战较为严峻,这将给“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推进带来困难和阻碍。因此,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风险的预判和管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作为研究课题,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阐述地缘、地缘政治、地缘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亚五国几个概念,根据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动态性与整体性特征探讨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的理论框架需求。第二部分分析了将中亚地区作为研究区间的背景与原因,全面分析了中亚地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政治意义,包括从客观层面来说,“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收益,以及主观层面上中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识。第叁部分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下中亚地缘政治风险及其因素,主要从双边、大国博弈、多边关系、地区安全这四个层面,通过对中亚域内域外风险环境逐一剖析分解,得出具体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针对中亚地区不同层面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包括制定出化解中亚地缘政治风险的全面规划,以公共外交推动“民心相通”,构建多方共建机制,建立地区安全预警机制等,为“一带一路”建设妥善应对在中亚地区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提供规避思路。(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5-01)

高坚[5](2019)在《中亚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企业的机遇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矿质资源储量丰富,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以及周边文化的影响,中亚地区的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各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也比较大。中亚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大国之间的博弈较多,导致其油气的对外合作整体从政策上讲呈现收紧状态,我国在与中亚的油气合作过程中整体上缺少战略,在"一带一路"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石油企业应该不断的更新思路,从企业层面实施"中亚战略",构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框架。(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焦一强,陈烨[6](2018)在《“后卡里莫夫时代”中亚地缘政治新变化——基于乌哈合作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9月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连续执政27年的卡里莫夫总统因病突然去世,引发国际社会对乌国家走向及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极大关注。随着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上台执政以及奉行积极有为的中亚政策,中亚出现了诸如地区国家关系不断升温、历史遗留问题趋于解决、地区一体化重启迹象明显等一系列地缘政治新变化。中亚地缘政治新变化很大程度上与地区大国乌哈积极合作的推动作用高度关联。目前,中亚地缘政治发展变化尚处在重塑阶段,未来走势如何仍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但是,中亚地缘政治新变化无论是对地区政治稳定与经济合作,还是对中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都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王志浩[7](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研究—地缘政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提升能源对外合作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由于既有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中亚在能源领域创造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但能源合作是敏感度极高的战略性合作,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背后也暗藏着诸多不利因素,在强化优势、明晰挑战的基础上,中国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契机,继续推动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以及机制体系构建,提高自身能源安全与地位,着眼长远战略利益,本文将从地缘政治视角对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进行解读。文章首先对地缘政治理论进行了综述,在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了中亚重要的地缘价值以及中国的地缘现状,阐明文章的视角基础;接着讨论的是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及优势,包括经济基础、政治优势以及合作契机;继而呈现双方合作的成果,在基础和优势之上形成的良好能源合作格局,着重从地缘政治角度呈现中亚能源地缘地位的提升、丝路能源经济带的形成以及中国地缘态势的改善叁个成果;紧接着下一部分分析列举了中国-中亚能源合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包括中亚内部因素、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现状、地缘政治思维下各方对中国的认知误区以及双方能源合作过程中的“非机制化”问题;最后一部分在前文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提出要克服双方能源合作中的不利因素,继续推动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给出贯彻倡议相关建设、加强金融合作以及合作机制化建设叁条对策和建议,以此作为整篇研究的结尾。(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6-06)

陈晓鹏,成升魁,吴良[8](2018)在《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地缘政治风险的度量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油气管道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压力。为了保障能源出口安全,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实行了一套能源(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多样化战略。本文从相关性、多样性和国际关系影响这叁个角度,利用2005—2013年的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能源贸易数据,测试了这套战略对地缘政治压力的缓解和规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市场多样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之间相关程度较低,而出口国、过境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对石油出口的影响较小;(2)天然气市场因为多样性不足且相关程度较高,导致国际关系能够对天然气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3)中亚能源出口国为了应付地缘政治风险,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哈萨克斯坦采用了典型的市场多样化战略,而土库曼斯坦采用了逆多样化战略来减小其风险敞口。(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杨鹏飞[9](2018)在《美俄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与地缘政治角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1年底,苏联解体使中亚各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登上国际舞台,迅速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油气资源开发热潮兴起、国际反恐形势加剧,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地缘战略价值,在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3-22)

胡彩云,阴帅[10](2017)在《国内中亚地缘政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获得独立的地缘政治空间以来,国内外学者给予了中亚更多的关注。国内学者从狭义和广义赋予中亚的定义,同时国内学者随着中亚的地缘政治的变化,重点关注着引起其地缘政治变化的重要因素,国与国关系的改变。对中国和新疆而言,中国是中亚地区的近邻,中亚和新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亚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影响必然会引起中国和新疆的一系列的变化,这是国内学者更为关注的事。(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7年36期)

中亚地缘政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棋局》一书对冷战后美国的欧亚战略进行的客观的、权威性的分析,描绘出未来美国在欧亚大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战略,并将冷战后的欧亚国家进行一种颇有争议的新定位,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更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可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理解。其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分析欧亚大棋局,以维护美国霸权为目的指挥"棋手"进行博弈,具有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始终摆脱不了"争霸"的理念。真正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大国之策不可能完全站在布热津斯基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上,《大棋局》所分析出的地缘政治思想更多是借鉴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亚地缘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希雅,王礼茂.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亚“颜色革命”可能性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9

[2].张赫.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地缘政治思想评析——以当今中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3].李雪梅.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郭瑛琳.“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研究[D].聊城大学.2019

[5].高坚.中亚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企业的机遇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9

[6].焦一强,陈烨.“后卡里莫夫时代”中亚地缘政治新变化——基于乌哈合作的分析视角[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8

[7].王志浩.“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研究—地缘政治视角[D].外交学院.2018

[8].陈晓鹏,成升魁,吴良.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地缘政治风险的度量与评价[J].资源科学.2018

[9].杨鹏飞.美俄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与地缘政治角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10].胡彩云,阴帅.国内中亚地缘政治研究综述[J].学园.2017

标签:;  ;  ;  ;  

中亚地缘政治论文-李希雅,王礼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