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88例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姚瑶

(沈阳市和平区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000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88患者中,在住院期间早期误诊3例,误诊率3.41%;8例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9.1%,死因依次为恶性心律失常4例、猝死2例、多器官衰竭1例、代谢紊乱1例。80例心衰症状消失或好转,心功能Ⅲ-Ⅳ级转为Ⅱ级。结论针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特殊性,进行积极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在治疗原发性疾病及合并症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能提高本病疗效。

【关键词】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个体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74-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老年医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各个脏器功能逐渐衰竭,心脏也不例外。老年人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且症状常常隐匿而不典型。这是由于各种原发的器质性心脏病的发展以及冠脉硬化,血流减少,心肌壁张力增加,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脏代偿功能减退,更兼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及其它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所致。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生心内、心外或心内外多因素影响时,则极易发生心力衰竭。本文对住院的88例老年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61-89岁,平均75岁。(2)病因:冠心病44例,高心合并冠心27例,肺心合并冠心14例,风心3例,其中全心衰29例,急性左心衰59例。(3)发病诱因: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60例,快速房颤12例,饱餐13例,情绪激动3例。

1.2诊断标准

老年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均符合NYHA对心衰的诊断条件。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于1928年首次提出根据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将心力衰竭分为四级,此方案在临床上一直沿用至今。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症状有明显严重缺氧血症,呼吸困难、发绀16例,胸闷、活动后气喘、气急21例,夜间阵发性气喘15例,端坐呼吸35例,全身倦怠23例,头昏、嗜睡15例,紫绀17例,肺底湿性罗音51例,第一心音低钝42例,第三心音46例,腹胀、纳差64例,尿少、双下肢浮肿45例。

(2)x线表现全心影扩大29例,左心影扩大及主动脉增宽共34例,肺部淤血16例,肺部片状阴影及肺纹理增粗47例。

(3)心电图改变心梗16例,房颤27例,左室肥大伴劳损35例,束支传导阻滞15例。

(4)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40%者56例,E/A值<1.2者40例。

1.3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基础心脏病,积极针对病因及诱因予以治疗,给予抗感染、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25~75mg/d)以及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开始剂量为6.25mg,2次/d,口服,1周后渐增至12.5mg,2次/d,口服,随后每周1次递增剂量,渐至100mg/d。或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及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收缩压≥90mmHg,心率≥60次/min)。连续治疗4~8周,观察用药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

2.结果

本组88患者中,在住院期间早期误诊3例,误诊率3.41%;8例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9.1%,死因依次为恶性心律失常4例、猝死2例、多器官衰竭1例、代谢紊乱1例。80例心衰症状消失或好转,心功能Ⅲ-Ⅳ级转为Ⅱ级。

3.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及其它系数在形态和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即所谓“生理性老化”。表现为:①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量减少;②心脏储备功能降低,左心室顺应性减退,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在其基础上,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多病因性成为老年心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特别是原有慢性心衰的老人,一旦有诱发疾患,如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及肺感染,更容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故注意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对防治老年心衰具有重大意义。老年性心衰的临床特征:(1)老年性心衰多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病情急剧加重,一般多在一周内相继出现肺、脑、肝、肾、胃肠等多种脏器受累的情况。(2)老年性心衰表现往往不典型和不明显,易与其它相伴疾病的症状相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例如,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造成老年人所特有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这类老年人平时活动少,症状隐匿而不典型,病史叙述不清,如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往往易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相混淆,导致误诊。

老年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是祛除病因,控制肺部感染,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在积极治疗慢性基础心脏疾病的同时防治其他脏器的病变。具体措施是:①定期全面查体,对住院疗养年龄超过50岁的病人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对重点病人随时检查并做心电监护及时治疗。②严格控制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加强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频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炎治疗。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警惕菌群失调,必要时加用抗霉菌治疗。③防治心衰和休克,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因其基础病多,既往用药复杂,治疗中矛盾较多。一方面要对病因采取对策,同时应密切监测周围循环状况,在应用常规强心、利尿剂外,采用小剂量扩血管药物及ACE抑制剂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而体内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对其有较大影响。如ACE、ANP、BNP、AVP等。目前研究已证实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可以对抗内皮素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并减轻心肌肥厚,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动物的近期及远期预后。临床应用内皮素拮抗剂初步显示可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综上所述,老年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应根据病情全面分析,积极治疗各种原发性心脏疾病,防止呼吸道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对防治老年性心力衰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宪凤.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毛焕元,曹林生.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22-1323.

[3]张雄文,秀仁其木格,张桂玲.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4]董立钧,武广华.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30-331.

标签:;  ;  ;  

88例老年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