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频率依赖性论文-赵伟,王凯歌,白晋涛,王归仁

快频率依赖性论文-赵伟,王凯歌,白晋涛,王归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快频率依赖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流电渗流,混沌流动,频率依赖性,LIFPA

快频率依赖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王凯歌,白晋涛,王归仁[1](2018)在《交流电渗流在近壁面处的混沌行为及其频率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壁面粘性的影响,一般认为电渗流在电场力驱动下,其电双层(electric double layer)附近的速度响应为线性的,满足线性化的Navier-Stokes方程。然而,我们近期的基于激光诱发荧光漂白速度计(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Photobleaching Anemometer)的研究发现,当交流电渗流(AC EOF)的电场强度足够大时,电双层附近的电渗流速度波动呈现随机性,电渗流表现出混沌流动(chaotic flow)特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电渗流从周期性流动向混沌流动的转捩过程与施加的外电场的频率具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外电场频率下,混沌流动的产生机理并不完全相同。而传统意义上的电动力流动的转捩过程(受电瑞利数控制),例如电动力流动不稳定性,一般仅仅与外电场的强度相关(Posner et al,PNAS,2012)。该研究成果显示,或者电双层附近的流体粘性远远小于其表观粘性,或者电双层自身的形成过程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么迅速。该研究对于理解重要的壁面滑移现象和电双层形成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转捩过程在微纳米尺度下的内在(intrinsic)机制也有重要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周宁[2](2018)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静息态脑活动频率依赖性相关的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者数量逐年增加,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已广泛应用于评估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自发神经功能活动。既往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者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发生改变,并与频段相关,但网络游戏玩家的成瘾倾向与不同频段的低频振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频段低频振幅与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95名(年龄范围13-31岁,平均17.48±3.66岁),均为右利手,所有受试者每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总上网时间的80%。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一系列临床及心理学测评,并采用Young的在线网络成瘾测试(Young’s onlin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量表来评估网络游戏者的成瘾倾向程度。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全脑静息态fMRI数据。将频率范围分为5个频段:slow-6(0-0.01 Hz),slow-5(0.01-0.027 Hz),slow-4(0.027-0.073 Hz),slow-3(0.073-0.198 Hz)和slow-2(0.198-0.25 Hz)。计算各个频段的标准化低频振幅(standardized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mALFF)。然后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对mALFF与I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将存在相关性的脑区定义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mALFF值。以IAT=50分为界点将受试者分为IAT高分数组(IAT>50)和IAT低分数组(IAT≤50),基于ROI的方法比较两组间mALFF的差异。结果:(1)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显示,在slow-4频段(slow-4:0.027-0.073 Hz)中,左侧楔叶的mALFF与IAT评分呈正相关;右侧壳核的mALFF与IAT评分呈负相关(P<0.05,Alphasim校正)。在slow-3频段(slow-3:0.073-0.198 Hz)中,右侧额中回的mALFF与IAT评分呈正相关(P<0.05,Alphasim校正)。其余频段的mALFF与IAT评分未见显着相关性。(2)基于ROI的mALFF组间比较显示,与IAT低分数组(IAT≤50,n=53)相比,IAT高分数组(IAT>50,n=42)左侧楔叶、右侧额中回的mALFF增高(P<0.05),右侧壳核的mALFF降低(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的成瘾倾向与低频振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频率依赖特性;视觉处理、眼球运动控制、多巴胺调节机制和认知控制相关脑区的mALFF与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程度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有助于探索网络游戏成瘾的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戴军,徐赵东,盖盼盼[3](2018)在《频率依赖性对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黏弹性材料频率依赖性对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性能的影响,引入了黏弹性材料的等效分数阶开尔文模型,建立了结构-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了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的频率依赖性指标,分析了频率依赖性指标对受控结构和阻尼器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良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黏弹性材料储能模量的频率依赖性水平越高,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控制效果越好,其自身的响应越小;损耗因子的频率依赖性水平对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效果影响较小,但其数值大小直接影响了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最优频率比和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孙伟,闫宪飞,王茁[4](2018)在《频率依赖性对黏弹性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黏弹性材料频率依赖性对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对于黏弹性复合结构建模及阻尼减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合理引入黏弹性材料力学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创建了处于基础激励状态并且考虑频率依赖性的黏弹性复合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获得了复合结构固有特性和振动响应的求解公式。以贴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悬臂钛板为例,用试验对所研发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所创建的模型,分析了悬臂板贴敷两种不同的阻尼材料时,黏弹性材料的频率依赖性对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具体可描述为:求解复合结构固有频率和非共振响应时可忽略黏弹性材料的频率依赖性,而求解模态损耗因子和共振振动响应时,需要引入黏弹性材料的频率依赖特性;假如不考虑频率依赖性,取黏弹性材料参数所考虑频率范围的平均值获得的结算结果与考虑频率依赖性时的结果更为接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郑敏[5](2017)在《慢频率依赖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稳心颗粒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并非由于服用某种药物引起,该类患者通常以出现心室率突然减慢,QTc间期伴随性延长,发作尖端扭转性室速或室颤为特点。抢救时植入临时起搏器并快速起搏可以缩短QTc间期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既往研究显示,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多由于钾通道(IKs or IKr)功能减弱引起,但其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明了。目的本研究对5例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患者进行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并且从细胞水平评估SCN5A基因突变对钠通道功能的影响,揭示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5例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信息。经同意后抽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外周静脉血,对相关基因进行突变位点筛查。构建SCN5A突变体质粒,并与野生型SCN5A分别转染进入人胚胎肾293(HEK-293)细胞。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转染细胞的钠通道电生理特性。结果分析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年龄范围在52±22岁,其中4名女性。所有患者均在心率减慢时发作室颤或尖端扭转性室速,其中4名患有房室传导阻滞,1名患有窦性心动过缓。经过植入起搏器或者带起搏功能的除颤器后,该心律失常得到抑制。大于70次的快速起搏使QTc间期由583±60ms缩短至470±37ms。我们对5例患者进行了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相关基因(包括 KCNQ1,KCNH2,SCN5A,ANK2,KCNE1,KCNE2,CAV3 等)的检测,发现了 10 个杂合突变基因,分别是 SCN5A(p.S705F)、HCN4(p.R666Q)、Titin(p.R12053W、p.T16515M、p.R4770Q、p.A1868T、p.R1 8427C、p.I9550M,)、DMD(p.E440K)和 SGCD(p.Q283R)。通过对SCN5AS705F基因突变进行全细胞膜片钳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钠通道(-241±54 pA/pF,n=7)相比,突变型(-247±90 pA/pF,n=11)并未影响钠电流密度峰值(P>0.05),但是突变型钠通道的稳态激活曲线出现左移(V1/2mutatio VS.V1/2WT,-43.10±1.49 mV vs.-34.97±3.11mV,P<0.05;Kmutation vs.KwT,4.86±0.49mV vs.6.97±1.40mV,P>0.05),野生型钠通道功能增强。在刺激频率分别为2Hz,1Hz,0.5Hz时,突变型钠通道0.5Hz起搏刺激与2Hz相比,INa/peak ratio升高了 6.8%。然而野生型钠通道在3种起搏频率下,INa/peak ratio保持不变。提示慢频率时突变通道SCN5AS705F功能增强。结论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可能与多种基因变异相关。而突变型钠通道慢频率依赖性功能增强可以部分解释该病为何在心率突然减慢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钠通道基因突变是慢频率依赖性长QT综合症的致病原因之一。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是造成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虽然早期灌注治疗开通了犯罪血管,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其对心梗后心功能的影响仍未可知。研究显示,心室重构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一种修复行为,重构的发生与心肌梗死范围、梗死后炎症反应、神经体液调节等紧密相关。因此,如何能够减少梗死细胞范围,逆转心室重构,减慢心衰进程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稳心颗粒是用来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复合中药制剂,其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作用仍值得探索。目的国内外关于中药稳心颗粒分子层面的研究成果报道较少,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兔心梗模型经稳心颗粒治疗后的基因表达谱改变和病理改变。方法将二十只成年雄性兔随机分成4组:sham,model,WXKL和captopril。其中,model、WXKL和captopril需在全麻下通过结扎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sham只开胸不结扎。随后WXKL和captopril分别口服喂养稳心颗粒817mg/kg/d和卡托普利8mg/kg/d,其它两组喂等量纯水。四周后,在全麻下做完心脏彩超后,开胸取心脏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和病理研究(HE,Masson and Tunel)。结果稳心颗粒可以下调炎症相关基因(CX3CR1,MRC1,and FPR1),凋亡相关基因(CathepsinCandTTC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ACEandEDN1),同时可以上调血管生成调节基因RSP03。病理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稳心颗粒组心功能更好,病理损伤更轻,凋亡细胞更少。病理结果与表达谱芯片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可以有效减轻心梗后心肌损伤、炎症和凋亡,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减轻心梗后心衰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4-01)

张新良,朱琳,郭晓迪[6](2016)在《一种频率依赖性迟滞的神经网络内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电陶瓷等智能材料存在的依赖输入频率的迟滞非线性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对迟滞非线性进行辨识,并通过内模控制方案来对其进行控制。在迟滞的建模上,构建了一种静态迟滞非线性环节串联一个对输入频率敏感的线性动态环节组成的Hammerstein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Hammerstein模型的逆模型,并通过构造的正、逆模型进行内模控制。实验结果说明,提出的建模方法与内模控制方案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倪川,朱璧如,张大勇[7](2016)在《不同进化类型大肠杆菌的适合度频率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化实验中使用竞争实验测量两个物种或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时,通常假定两者的适合度差异是恒定的。然而竞争双方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适合度差异受到初始相对频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量两种进化株系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不同初始相对频率下的相对适合度,分析了初始相对频率对相对适合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氮进化株系相对低氮进化株系的相对适合度随其初始相对频率的减小而增加,表现出显着的负频率依赖。两种株系在培养高氮株系的滤出液中均没有显着的生长,在培养低氮株系的滤出液中均有生长,但高氮株系的细胞加倍次数是低氮株系的3倍,说明导致适合度出现负频率依赖的原因可能是低氮株系的竞争能力较低,不能完全利用培养基中的资源;也可能是低氮株系的代谢产物能被高氮株系利用,产生互养作用。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同的初始相对频率与相对适合度间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衡量适合度,进化实验中需要考虑初始相对频率对相对适合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9期)

阮文婷[8](2016)在《动态心电图对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于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的临床分析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60例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的临床动态心电图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60例间歇性束支阻滞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等,以上患者中有41例为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患者,其余的19例为心率无关性间歇性束支阻滞患者。结论: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的发生以及变化是随着心率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详细对心电图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对于临床诊断和评价无症状的心律失常以及不明原因的晕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16期)

齐大屯[9](2016)在《晚钠电流分布不均一性与频率依赖性复极离散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背景:QT间期是心室复极的一个指数,具有频率依赖性,心室复极的频率依赖性异常增加具有致心律失常性,目前还不知道复极的频率依赖性是不是具有区域性的不同。所以,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复极是不是存在区域性的不同,如果有不同,晚钠电流是不是也存在区域性不同,而这种不同是不是会产生复极离散。方法:动作电位时程,具有频率依赖性,我们分别研究四个心腔心肌细胞的晚钠电流分布及在药物作用下的区域性反应。动作电位时程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进行记录,晚钠电流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记录。结果:四个心腔细胞之间动作电位时程及其频率依赖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左室心肌细胞具有最长的动作电位时程,最明显的频率依赖性改变,而右房及左房心肌细胞具有最短的动作电位时程,最不明显的频率依赖性改变。有趣的是,晚钠电流密度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并且和区域性的动作电位时程改变和频率依赖性改变相一致,具体分布如下:左室>右室>左房/右房。多非利特(IKr阻断剂)和ATX-II(晚钠电流增强剂)均明显增加左室动作电位时程的频率依赖性,从而加重了复极的区域性离散。与此对比,心房对以上两种QT延长药物反应不明显。雷诺嗪(晚钠电流阻断剂)在30μM浓度作用下明显减少心室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频率依赖性,且明显减少慢频率依赖的区域性复极离散。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晚钠电流在四个心腔分布完全不同,即左室密度>右室>左房/右房,晚钠电流分布的不均一性对复极频率依赖性的区域性不一致性改变具有重要贡献,在延长动作电位药物的作用下,这种影响更加明显。(第二部分)背景:第一部分对晚钠电流的研究表明,晚钠电流在四个心腔分布不同,左室心肌细胞晚钠电流分布最多,右室分布少于左室,心房心肌细胞分布最少,晚钠电流的分布不均一性是复极频率依赖性离散的离子基础。第一部分的实验是电流水平的研究,并未在大体标本进行研究,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晚钠电流在大体标本上对复极频率依赖性离散的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灌注的楔形组织块的方法,记录左室、右室、心房动作电位时程(APD)、QT间期,以及上述参数的频率依赖性。结果:和第一部分相同,不同心腔之间存在不同的复极时间,复极随着频率改变的改变幅度也不相同,具体如下:左室拥有最长的QT间期及动作电位时程,其频率依赖性改变最明显,右室次之,心房的变化最少。结论:通过增加及减少晚钠电流的研究表明:晚钠电流的分布不同导致了不同心腔之间复极时间的不同,以及复极频率依赖性改变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高洋[10](2015)在《具有频率依赖性耦合的神经振子群相响应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频率依赖性耦合神经振子群在外部谐波刺激下的动力学模型,引入相位概率密度函数导出序参数的演化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固有频率的众数较低时,频率依赖性耦合对神经振子群相响应同步无显着影响;而当固有频率的众数较高时,频率依赖性神经振子群在外部弱刺激下几乎达到完全相位同步,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转为无规则的振荡,最终达到同步周期振荡.(本文来源于《大学数学》期刊2015年03期)

快频率依赖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者数量逐年增加,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已广泛应用于评估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自发神经功能活动。既往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者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发生改变,并与频段相关,但网络游戏玩家的成瘾倾向与不同频段的低频振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频段低频振幅与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95名(年龄范围13-31岁,平均17.48±3.66岁),均为右利手,所有受试者每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总上网时间的80%。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一系列临床及心理学测评,并采用Young的在线网络成瘾测试(Young’s onlin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量表来评估网络游戏者的成瘾倾向程度。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全脑静息态fMRI数据。将频率范围分为5个频段:slow-6(0-0.01 Hz),slow-5(0.01-0.027 Hz),slow-4(0.027-0.073 Hz),slow-3(0.073-0.198 Hz)和slow-2(0.198-0.25 Hz)。计算各个频段的标准化低频振幅(standardized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mALFF)。然后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对mALFF与I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将存在相关性的脑区定义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mALFF值。以IAT=50分为界点将受试者分为IAT高分数组(IAT>50)和IAT低分数组(IAT≤50),基于ROI的方法比较两组间mALFF的差异。结果:(1)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显示,在slow-4频段(slow-4:0.027-0.073 Hz)中,左侧楔叶的mALFF与IAT评分呈正相关;右侧壳核的mALFF与IAT评分呈负相关(P<0.05,Alphasim校正)。在slow-3频段(slow-3:0.073-0.198 Hz)中,右侧额中回的mALFF与IAT评分呈正相关(P<0.05,Alphasim校正)。其余频段的mALFF与IAT评分未见显着相关性。(2)基于ROI的mALFF组间比较显示,与IAT低分数组(IAT≤50,n=53)相比,IAT高分数组(IAT>50,n=42)左侧楔叶、右侧额中回的mALFF增高(P<0.05),右侧壳核的mALFF降低(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的成瘾倾向与低频振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频率依赖特性;视觉处理、眼球运动控制、多巴胺调节机制和认知控制相关脑区的mALFF与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程度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有助于探索网络游戏成瘾的神经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频率依赖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伟,王凯歌,白晋涛,王归仁.交流电渗流在近壁面处的混沌行为及其频率依赖性[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周宁.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静息态脑活动频率依赖性相关的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3].戴军,徐赵东,盖盼盼.频率依赖性对黏弹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孙伟,闫宪飞,王茁.频率依赖性对黏弹性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8

[5].郑敏.慢频率依赖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稳心颗粒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6].张新良,朱琳,郭晓迪.一种频率依赖性迟滞的神经网络内模控制[J].测控技术.2016

[7].倪川,朱璧如,张大勇.不同进化类型大肠杆菌的适合度频率依赖性[J].生物多样性.2016

[8].阮文婷.动态心电图对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的临床分析[J].人人健康.2016

[9].齐大屯.晚钠电流分布不均一性与频率依赖性复极离散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

[10].高洋.具有频率依赖性耦合的神经振子群相响应同步[J].大学数学.2015

标签:;  ;  ;  ;  

快频率依赖性论文-赵伟,王凯歌,白晋涛,王归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