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薇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马红薇中西医结合诊所黑龙江绥芬河1573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65%;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9.29%(25/2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4.07%(20/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46-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1],严重甚至导致癌变,危及患者身体健康。西医治疗多采用三联疗法,但受耐药性的影响,效果不够显著,易出现复发。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2~68岁,平均(47.5±4.8)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1±2.2)年;经胃镜检查严重程度,其中轻度患者9例,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6例;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1~66岁,平均(47.2±4.5)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4.1±2.4)年;经胃镜检查严重程度,其中轻度患者10例,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5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措施,给予患者三联疗法治疗,空腹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餐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g,每日3次;餐后口服甲硝唑片0.4g,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患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法半夏10g、党参15g、黄芩10g、黄连5g、枳壳10g、干姜6g、大枣10g、甘草6g。对于胃脘胀痛较严重患者添加白芍12g;如腹胀严重患者去枳壳,添加枳实9g,厚朴8g;如反酸严重患者添加吴茱萸4g;嗳气严重患者添加佛手10g;湿重严重患者添加薏苡仁10g,藿香10g;气虚患者添加山药20g,白术12g;阴虚患者添加石斛10g,沙参10g;血瘀患者添加丹参10g;便秘患者添加大黄3g。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疗效判定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治愈: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显示,黏膜炎症消失,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完全消失;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明显减轻,经胃镜检查显示,黏膜炎症明显改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好转,经胃镜检查显示,黏膜炎症有改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失或减轻1个级度;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31例患者中,治愈8例,占25.81%;显效15例,占48.39%;有效6例,占19.35%;无效2例,占6.45%;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31例患者中,治愈5例,占16.13%;显效9例,占29.03%;有效11例,占35.48%;无效6例,占19.35%;总有效率80.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幽门杆菌根除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对照组有27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有3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有7例;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9.29%(25/2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4.07%(20/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有明显提高。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等,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原因,造成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充血等情况,如不及时治疗,疾病不断进展,易导致癌变。西医治疗不仅有一定副作用,同时治疗后以复发,效果不够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2],中医认为该病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络不畅,导致阴阳失调。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能够辛温散寒;大枣、甘草能够益气健脾;黄连、黄芩能够辛开苦降,去除痞满[3];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半夏泻心汤具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增加胃肠蠕动能力,促进胃排空;同时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高,有利于炎性因子的清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少华.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33-1334.
[2]张永奎,井小会,王四兵,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J].河南中医,2013,33(12):2069-2070.
[3]吴欣欣.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