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配合血液灌流救治危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分析

成分输血配合血液灌流救治危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分析

陈会荣刘金凤(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沭阳223600)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34-02

【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配合血液灌流救治急性危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治疗组(成分输血配合血液灌流组)30例;对照组(血液灌流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治愈率为96.7%,死亡率3.3%;对照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7%,死亡率13.3%。结论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阿托品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脱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成分输血血液灌流重度有机磷中毒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6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6~70岁,平均46岁,均为口服中毒,都有不同程度地意识障碍、肺水肿、呼吸衰竭等急性中毒的特征,中毒前无其他病史。60例中深昏迷24例,中度昏迷13例,浅昏迷14例,意识模糊9例,检测血胆碱酯酶(CHE)活力平均为0~30%,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成分输血配合血液净化组)30例;对照组(血液灌流组)30例。

1.2治疗方法常规给予洗胃、导泻、利尿、及早应用CHE复能剂和阿托品、吸氧治疗,对呼吸衰竭、昏迷、休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促醒、补液、抗休克等处理,治疗组采用成分输血配合血液灌流治疗,灌流需2-2.5小时,之后,选择血胆碱酯酶活性过低的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去白红细胞悬液2u/隔日,共计1-3次,直至血胆碱酯酶恢复至>1000u/L以上;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对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脱机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愈29例,死亡1例,治愈率96.7%,死亡率3.3%;对照组治愈26例,死亡4例,治愈率86.7%,死亡率13.3%;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阿托品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脱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个非常凶险的急症,对人类的毒性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蓄积,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则出现昏迷和呼吸衰竭,最后死亡。常规洗胃难以彻底,阿托品化治疗可拮抗毒蕈碱样作用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但不能将有机磷清除体外,对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没有作用。胆碱酯酶复活剂进入体内后能与磷酰化胆碱酯中的磷酰基结合,从而将其中的胆碱酯酶游离,恢复其活性及水解乙酰胆碱的作用。但仅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作用,中毒数小时后磷酰化酶老化,酶的活性很难恢复。

血液灌流作为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在我国起步较慢,但因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直接的治疗效果而使其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复杂分子间引力作用,吸附中大分子及脂溶性高的物质净化血液[1]。

成分输血在救治急性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是指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去白红细胞悬液,目的是及时补充具有活性胆碱酯酶活性的红细胞外,还有如下优点:其容量仅为全血的一半,可减少输血后心血管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其次,除去大部分血浆后,减少了由血浆、血型物质引起的发热、过敏等反应发生;并减少了血浆中Na+、K+、NH3+、乳酸、柠檬酸盐的含量,适用于有肝脏、肾脏疾病的患者输用。

我们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辅以成分输血配合血液净化[2]措施,使已吸收入血的毒物再次进行清除,对胆碱酯酶失活或老化的病人,补充具有活性胆碱酯酶的红细胞,避免胆碱能危象,为自身的胆碱酯酶复活赢得时间,可大大提高急性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71~1972.

[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曾繁忠,2007,622.

标签:;  ;  ;  

成分输血配合血液灌流救治危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