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成抗虫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照强度,兴安落叶松,舞毒蛾,生长发育
组成抗虫性论文文献综述
鲁艺芳[1](2012)在《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组成抗虫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分布于黑龙江省的主要树种,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强度大、耐腐朽,是重要的造林树种。落叶松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遭受落叶松毛虫、舞毒蛾等多种害虫的严重危害。近些年来,落叶松人工纯林的大面积营造以及人类的不合理经营,更是加剧了害虫的暴发,对其人工林形成了巨大的威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林木的组成抗虫性一直存在于植物中,并始终发挥着作用,在抵御害虫危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昆虫的行为、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等。林木组成抗性受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易随环境因素、植物营养甚至植物的成熟度等而变化。已有研究表明,光照的强弱能够影响植物体内防御蛋白活性,次生代谢防御物质酚酸、单宁等合成和积累,对植物的组成抗虫性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植食性昆虫为克服植物防御体系增强后对其产生的毒害作用,利用自身排毒代谢机制进行解毒和排毒,以减轻或避免植物对其造成的伤害,是适应植物防御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搭建遮阳棚设置3个不同光照强度(100%自然光照作为对照、50%和25%自然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林缘、林窗和林下3种不同的光照环境。测定生长于不同光照下的兴安落叶松幼苗针叶内防御蛋白活性、酚酸和单宁的含量;结合对舞毒蛾的生物测定,首次系统探讨了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组成抗虫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针叶中防御蛋白活性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氢酶CAT (Catalase)和P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是植物体内主要的保护性酶,多酚氧化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是植物体内主要的防御性酶,胰蛋白酶抑制剂TI(Trypsin inhibitor)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Chymotrypsin inhibitor)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它们是植物体内主要的防御蛋白。不同光照强度下落叶松针叶中防御蛋白的活性变化显示,遮阴条件下POD、SOD、PAL、PPO和CI的活性均显着高于自然光照下的(P<0.05)。表明低光照强度能够显着提高落叶松体内防御蛋白的活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其自主抗性。遮阴处理对T1的活性有显着影响(P<0.05),但在不同月份中波动较大,表明其对光环境变化有显着的响应。SOD、 PAL、PPO和CI的活性在6月时最高,表明兴安落叶松在生长初期时其抗虫性相对较强。2、不同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针叶中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提高保护、生存和竞争力,以及协调与环境间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酚酸和单宁是植物主要的防御性次生代谢物质,遮阴能够显着影响酚酸和单宁的合成与积累。本研究发现,在遮阴条件下酚酸种类与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P<0.05),其中对照条件下检测到8种,50%光照强度条件下检测到10种,25%光照强度条件下检测到9种。苯乙酸含量是所有酚酸种类中最高的。不同生长时期,单宁含量与光照强度呈显着的正相关性(P<0.05),随光照强度减弱其含量显着降低。生长季节的变化对单宁含量变化没有显着影响。说明低光照环境能够显着的提高酚酸的合成与积累,却显着降低单宁的含量,这两者间是否存在动态平衡,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3、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兴安落叶松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其排毒代谢酶的影响昆虫利用解毒酶系和保护酶系进行解毒和排毒以适应植物的防御体系。本研究发现,生长于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兴安落叶松,对舞毒蛾4龄、5龄幼虫生长发育以及排毒代谢酶活力均有显着影响。遮阴处理的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体内保护酶SOD、POD、CAT和解毒酶ACP、AKP、CarE、GSTs、MFO的活力均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且在50%光照强度下的落叶松对其抑制作用最显着(P<0.05)。遮阴处理的落叶松对舞毒蛾幼虫平均体重、化蛹率、蛹重、羽化率等生长发育指标也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除此之外,取食同一光照强度处理的落叶松,其幼虫体内SOD、 POD、CarE、GSTs和MFO活性5龄显着低于4龄(P<0.05),而ACP和AKP活性5龄却显着高于4龄幼虫(P<0.05)。表明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启用不同的排毒酶系,幼虫进入5龄阶段,其体内磷酸酯酶活性被显着激发。总之,在较荫蔽的条件下,落叶松体内防御蛋白的活性以及酚酸的含量都有显着的提高;低光照强度下落叶松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舞毒蛾的生长发育和排毒代谢,有助于落叶松组成抗虫性的提高。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可以在光照强度较弱的阴坡营造落叶松林,在光照比较充足的阳坡,可以在林下造林或适当增加林分郁闭度,为兴安落叶松营造光照较弱的生长环境,提高其自身的抗性来抵御害虫危害。在舞毒蛾对药剂较敏感且重要解毒酶系尚未有效启动的幼龄时期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防虫措施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张健[2](2008)在《结实量对落叶松组成抗虫性相关化学防御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叶松(Larix spp.)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北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常遭受到一些害虫如: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spp.)等的危害,极大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落叶松球果、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球果花蝇的严重危害,球果被害率高达80%~100%,种子被害率达50%以上,导致种子大幅减产,种质低劣,种源奇缺,给造林更新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对落叶松化学防治研究报道较多,但从化学生态学及植物生理生态学角度研究落叶松结实量与抗虫性关系还缺乏报道。本研究以20年生的长白落叶松(L.olgensis)和兴安落叶松(L.gmelinii)为研究对象,按照结实量划分成4个结实等级,分别为:结实量较多(Ⅰ级)、结实量中等(Ⅱ级)、结实量较少(Ⅲ级)、无结实(Ⅳ级),研究不同结实量对落叶松针叶内抗虫相关物质——次生性物质相对含量和防御蛋白中的保护酶、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活力的影响规律,探讨结实期营养成份分配的变化即营养的转移对林木化学防御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结实量对次生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用香草醛-盐酸法分析两种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宁含量随结实量的减少而呈递增趋势,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两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Ⅲ级或Ⅳ级时单宁含量较高,且与Ⅱ级或Ⅰ级时的单宁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Ⅰ级、Ⅱ级与Ⅳ级差异极显着(P_(TanninⅠ*Ⅳ)<0.0001,P_(TanninⅡ*Ⅳ)<0.0001);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单宁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落叶松组成性抗虫物质的多少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两种落叶松针叶内的酚酸类物质,检测出苯甲酸、水杨酸、丁香酸、香草酸、咖啡酸、肉桂酸、苯乙酸、阿魏酸、绿原酸等9种物质。结实量不同,两种落叶松针叶内酚酸类次生化合物含量不同(P<0.05),结实量大,酚酸含量减少,且结实等级之间酚酸含量差异显着。落叶松种类与酚酸的含量变化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2.结实量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结实等级两种落叶松针叶中的保护性酶即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酶活性随结实量的减少而呈递增趋势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Ⅳ级和Ⅰ级、Ⅱ级差异极显着(P<0.01)。这可能由于树木大量营养成分用于繁殖生长,合成酶的资源减少,导致酶的表达量下降,这种情况在SOD的表达上更加明显。3.结实量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两种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防御酶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Ⅲ级或Ⅳ级,其防御酶的活性较高,且与Ⅱ级或Ⅰ级时的防御酶活性差异显着(P<0.05)。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防御酶活性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落叶松组成性抗虫物质的多少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4.结实量对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两种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的两种蛋白酶抑制剂即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Ⅲ级和Ⅳ级时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较高,且与Ⅱ级和Ⅰ级时的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存在显着差异(P<0.05)。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落叶松组成性抗虫物质的多少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实量对落叶松化学防御物质的表达与积累有明显的影响(P<0.05)。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林木繁殖这一生理过程对植物防御能力的影响,这将对结实期落叶松林的科学管理和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于推行落叶松害虫的生态防治和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本研究结果中,组成性化学防御物质含量(活性)与落叶松树种无显着相关性(P>0.05),这可能与试验样品的采集时间及树种特性有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增加采样时间及采样品种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8-04-01)
组成抗虫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落叶松(Larix spp.)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北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常遭受到一些害虫如: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spp.)等的危害,极大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落叶松球果、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球果花蝇的严重危害,球果被害率高达80%~100%,种子被害率达50%以上,导致种子大幅减产,种质低劣,种源奇缺,给造林更新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对落叶松化学防治研究报道较多,但从化学生态学及植物生理生态学角度研究落叶松结实量与抗虫性关系还缺乏报道。本研究以20年生的长白落叶松(L.olgensis)和兴安落叶松(L.gmelinii)为研究对象,按照结实量划分成4个结实等级,分别为:结实量较多(Ⅰ级)、结实量中等(Ⅱ级)、结实量较少(Ⅲ级)、无结实(Ⅳ级),研究不同结实量对落叶松针叶内抗虫相关物质——次生性物质相对含量和防御蛋白中的保护酶、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活力的影响规律,探讨结实期营养成份分配的变化即营养的转移对林木化学防御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结实量对次生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用香草醛-盐酸法分析两种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宁含量随结实量的减少而呈递增趋势,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两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Ⅲ级或Ⅳ级时单宁含量较高,且与Ⅱ级或Ⅰ级时的单宁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Ⅰ级、Ⅱ级与Ⅳ级差异极显着(P_(TanninⅠ*Ⅳ)<0.0001,P_(TanninⅡ*Ⅳ)<0.0001);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单宁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落叶松组成性抗虫物质的多少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两种落叶松针叶内的酚酸类物质,检测出苯甲酸、水杨酸、丁香酸、香草酸、咖啡酸、肉桂酸、苯乙酸、阿魏酸、绿原酸等9种物质。结实量不同,两种落叶松针叶内酚酸类次生化合物含量不同(P<0.05),结实量大,酚酸含量减少,且结实等级之间酚酸含量差异显着。落叶松种类与酚酸的含量变化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2.结实量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结实等级两种落叶松针叶中的保护性酶即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酶活性随结实量的减少而呈递增趋势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Ⅳ级和Ⅰ级、Ⅱ级差异极显着(P<0.01)。这可能由于树木大量营养成分用于繁殖生长,合成酶的资源减少,导致酶的表达量下降,这种情况在SOD的表达上更加明显。3.结实量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两种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防御酶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Ⅲ级或Ⅳ级,其防御酶的活性较高,且与Ⅱ级或Ⅰ级时的防御酶活性差异显着(P<0.05)。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防御酶活性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落叶松组成性抗虫物质的多少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4.结实量对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两种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的两种蛋白酶抑制剂即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Ⅲ级和Ⅳ级时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较高,且与Ⅱ级和Ⅰ级时的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存在显着差异(P<0.05)。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落叶松组成性抗虫物质的多少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实量对落叶松化学防御物质的表达与积累有明显的影响(P<0.05)。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林木繁殖这一生理过程对植物防御能力的影响,这将对结实期落叶松林的科学管理和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于推行落叶松害虫的生态防治和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本研究结果中,组成性化学防御物质含量(活性)与落叶松树种无显着相关性(P>0.05),这可能与试验样品的采集时间及树种特性有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增加采样时间及采样品种作进一步的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成抗虫性论文参考文献
[1].鲁艺芳.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组成抗虫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张健.结实量对落叶松组成抗虫性相关化学防御物质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