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因情生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本情境,情生文,初中写作教学,情境化
因情生文论文文献综述
钱卫民[1](2016)在《因境生情,因情生文——初中写作教学情境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中考作文,能独特、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且有文采的优秀作文少得可怜。思维的单一肤浅,素材的严重缺乏,表达的了无新意,成为学生写作的通病。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没有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写作桥梁。本文从"借境生情"(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6年05期)
杨晴琦[2](2009)在《因情生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弥漫着战火硝烟的40年代,诞生了一部以西南联大为背景,描写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未央歌》。这部小说与巴金的《人间叁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被司马长风先生誉为战时战后时期中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它在台港地区和海外华人中拥有大量的读者,数十年声名不堕,并与《围城》一同被誉为“海外华人的青春典籍和校园圣经”。但在大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小说却鲜有人知,直到2008年1月才由黄山书社出版,与大陆读者见面。本文主要从《未央歌》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小说的风格情调及上世纪4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作家创作此部小说的影响,这叁个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一番解读,并在大陆文学史上,给这部小说一个客观的文学定位。全文主要分为叁章,第一章着重论述《未央歌》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由于是“因情生文”,作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使小说从外形到内里都透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古典小说诸如《儒林外史》、《水浒传》、《红楼梦》等都对《未央歌》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包括其叙事结构、写作技巧、人物语言等等方面。作为一篇“新文言”试作,《未央歌》的民族风格不单单只做表面文章,其内核中更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第二章是《未央歌》的风格情调论。本章节从小说人物成长主题与云南风土人情这两大方面阐释作家故意淡化战争的创作手法。小说在保持一种活泼、自信、企望的乐观情调背后更隐含着作家对于时代、人生、人的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哲学深度的思考。作家通过自然美景的描画、意象的营造、情调的流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来突显浓厚的人文精神和理想。第叁章主要阐释《未央歌》创作中所受的时代影响。笔者将《未央歌》放在40年代时代大背景中,以“理想型”与“漫画型”这两种大学叙事方式作为切入点,将小说《未央歌》中的“西南联大”与同时代小说《围城》中的“叁闾大学”作比较,不难发现时代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理想型”和“漫画型”事实上是不同作家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与时代碰撞之后产生的火花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40年代文学在时代折射下的两个缩影。另外在40年代“民族形式大讨论”的背景下,《未央歌》创作中的民族形式运用也具有独特意义,特别是其在民族形式与现代性融合上的尝试为后人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文学的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提供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借鉴。结语主要试图寻绎《未央歌》在20世纪40年代中的独特价值,给《未央歌》一个客观的文学定位。(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9-05-01)
帅民风[3](2005)在《因情生文 因文见情》一文中研究指出1959年11月出生于桂林这座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的国家一级美术师汪瘦竹与笔者同属一个时代的人,都经历过那个让人难以忘记的学工、学农、学军就是少学文的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他七岁开始习书,十四岁(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05-12-01)
因情生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弥漫着战火硝烟的40年代,诞生了一部以西南联大为背景,描写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未央歌》。这部小说与巴金的《人间叁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被司马长风先生誉为战时战后时期中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它在台港地区和海外华人中拥有大量的读者,数十年声名不堕,并与《围城》一同被誉为“海外华人的青春典籍和校园圣经”。但在大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小说却鲜有人知,直到2008年1月才由黄山书社出版,与大陆读者见面。本文主要从《未央歌》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小说的风格情调及上世纪4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作家创作此部小说的影响,这叁个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一番解读,并在大陆文学史上,给这部小说一个客观的文学定位。全文主要分为叁章,第一章着重论述《未央歌》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由于是“因情生文”,作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使小说从外形到内里都透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古典小说诸如《儒林外史》、《水浒传》、《红楼梦》等都对《未央歌》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包括其叙事结构、写作技巧、人物语言等等方面。作为一篇“新文言”试作,《未央歌》的民族风格不单单只做表面文章,其内核中更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第二章是《未央歌》的风格情调论。本章节从小说人物成长主题与云南风土人情这两大方面阐释作家故意淡化战争的创作手法。小说在保持一种活泼、自信、企望的乐观情调背后更隐含着作家对于时代、人生、人的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哲学深度的思考。作家通过自然美景的描画、意象的营造、情调的流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来突显浓厚的人文精神和理想。第叁章主要阐释《未央歌》创作中所受的时代影响。笔者将《未央歌》放在40年代时代大背景中,以“理想型”与“漫画型”这两种大学叙事方式作为切入点,将小说《未央歌》中的“西南联大”与同时代小说《围城》中的“叁闾大学”作比较,不难发现时代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理想型”和“漫画型”事实上是不同作家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与时代碰撞之后产生的火花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40年代文学在时代折射下的两个缩影。另外在40年代“民族形式大讨论”的背景下,《未央歌》创作中的民族形式运用也具有独特意义,特别是其在民族形式与现代性融合上的尝试为后人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文学的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提供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借鉴。结语主要试图寻绎《未央歌》在20世纪40年代中的独特价值,给《未央歌》一个客观的文学定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因情生文论文参考文献
[1].钱卫民.因境生情,因情生文——初中写作教学情境化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
[2].杨晴琦.因情生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3].帅民风.因情生文因文见情[N].文艺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