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招生工作摭谈(论文文献综述)
宋雪宁[1](2021)在《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以Q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为例》文中提出
许世雯[2](2021)在《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考中占有相对固定的比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都对文言文教学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其中,实词一词多义在高中阶段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实词是能否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因素,而读懂文言文是体会其思想内涵、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因此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开展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理论、实践的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论述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的相关问题,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进行本项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结合对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师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目前实词一词多义的教学现状。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的四种策略:有针对性地提高在古代汉语方面的素养,加强教学理论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学情的把控;开展课内教学与精选课外教学并行的尝试;选择更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实词一词多义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结合部编版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一线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杨正艳[3](2021)在《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颁布与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提了出来,“实用文”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实用文与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有着较强实用性与针对性且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文体,其文体类型可分为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和知识性读物类,属于现代文阅读范畴。实用文阅读教学具有极高的价值,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对社会而言,实用文的学习有助于减少社会成员的“功能性文盲”,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推动社会进步。但我们发现目前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实用文阅读教学不重视、教学方法单一、阅读与应用联系不紧密、教研分离、教学内容难以确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功利化倾向严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自制力差、学生兴趣与实用文语言特点不匹配等。为了使实用文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习实践,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在教师专业素养上,通过教研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根据实用文文体特征、教材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确定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确保实用文教学质量。在教学策略上,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则要摆正心态,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敢于实践,增强应用能力。高考方面则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尽力完善实用文的考查类型及题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吴斌[4](2020)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文中提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在了解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张佳雨[5](2020)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继续教育”,是2020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社会事业更好改革的途径之一。上海作为全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标杆,许多改革试点项目在上海先试先行、稳步完善,上海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更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需要更加自觉地依靠转型发展应对上海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来说,需要立足大局,紧紧把握上海致力打造“五个中心”的政治经济背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提升的文化背景、老龄化的社会背景,贴近社会需求的转型发展之路。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以Y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进行研究。本文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继续教育,特别是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内容从从本土化走向本土国际混合式,人才培养层次从补偿性到提升性,教育产品逐步开始贴近市场需求,互联网+教育平台初见雏形。但正如Y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对于上海经济社会需求和市民需求变化反应迟缓,“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教学而质量不高,面对疫情等突发性风险的应对不足,年轻教职工缺乏工作动力而成长缓慢,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利用效率不足。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从而影响决策效率,继续教育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性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建设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导致质量不高,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办学思路的市场导向有所弱化等。基于此,为使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更好地进行转型发展,本文通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为继续教育“提质增效”:建立现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机制,以“项目部”为学院内设下属机构的管理模式;第二,完善学院人事改革制度:完善绩效工资管理与激励机制,岗位合同制取代高校传统编制保障制度;第三,以学生(顾客)为导向进行“互联网+”转型:提升线上授课教师教学质量水平,适当增加线上授课比例,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反馈,建立完整的线上教育学习生态机制;第四,提升“应用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等区域社会需求,提高服务效率,重点聚焦“应用型”学科资源优势,打造“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平台”,提高应用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五,抓住上海本土资源优势:激活社会力量,依靠政策扶持,引入企业实践弥补继续教育师资的不足,增强与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交流合作。
谢武[6](2020)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与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承担者,高等职业院校负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有效评价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与综合实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从高职院校评价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外高职院校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梳理国内外高职院校评价的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系统论、新时代职业教育相关思想等相关理论,归纳了高职院校评价方案应秉持的构建原则与设计理念;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现状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构建了包含基础投入实力、人才培养实力、社会服务实力、社会影响实力等4项一级指标,基础设施、师资结构、培养资源、经济发展、院校建设等17项二级指标,总占地面积、在岗专任教师总数、高职教育培养规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示范建设等95项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分别选择北京市25所高职院校和全国27所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各层级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清洗、归一和计算分析,得出使用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与官方评价结果、其他机构评价结果及专家主观评价结果对比发现: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与创新型。
回彦超[7](2020)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用类文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范围可以扩展到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实用类文本教学属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关键的内容,同时,教师与学生对这一内容也非常的关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必修课程中的七个任务群之一,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并给出了教学提示,可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解读与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我的论文以学习任务群为理论基础,以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为主体,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背景,结合文本解读理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分别从教材层面、教师教学层面、学生学习层面和高考层面阐释分析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分别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论述: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并重点介绍了研究现状。对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和体式特点、阅读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研究现状、阅读试题特点及答题策略和教学价值六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解读,重点阐述高中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第二章通过调查问卷对当前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别从实用类文本在人教版教材里的分布状态、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现状、近五年高考选文和命题的基本特点四个角度进行阐释说明,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三章则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针对如何改善当前实用类文本教学,分别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结语为全文的总结。
陈雯君[8](2020)在《高中实用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越来越强调语文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实用类文本以其突出的实用性功能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新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提到了应有的地位。但在一线教学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问题仍不少。教师对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普遍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系统,有关这类文本教什么、怎么教的知识都比较零碎,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实用文的教学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与必要性。本文将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新课标作为理论指导,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和考查评价、学生指导等角度,对高中实用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引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对近年关于实用文教学的研究现状作了文献综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提出了主要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明确了实用类文本的概念,依据部分学者的观点以及考试大纲和新课标的说明区分了实用文的类型及特征;其次阐述了实用文在中学的教育意义;最后概述了实用类文本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是对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的调查与优秀课例的分析,分三点展开:第一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了实用文教学“教”的情况和“学”的情况;第二以收集历年高考试题的形式分析了考查选文、试题及写作命题的特点与问题;第三选择一则肖培东老师的教学课例,为策略研究获得一些启发。第三章从新课标、教师、考查评价、学生这四个角度具体阐述了实用文教学完善的策略:于新课标的指导而言,第一是以语文核心素养引领实用文教学方向,第二是以实用文学习任务群落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于教师提高而言,第一是改变教师关于实用文教学的固有观念,第二是提升教师PCK,促进专业能力发展,第三是建构实用文教学新模式;于考查评价的完善而言,第一是拓宽阅读视角,丰富实用类文本考查题型,第二是强化试题选文的时代性特征,第三是转变单一评价方式,构建多维评价训练体系,第四是平衡实用类文体考查的读写比例;于学生指导而言,第一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实用文的应用价值,第二是尝试以趣促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四章则选取了笔者自身两则教学实践课例,将本文的策略研究付诸实践并继续反思提高。
李燕华[9](2020)在《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文中提出信息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已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包括教育领域,信息能力俨然成为促进人们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特别是对于硕士生来说,其信息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着硕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硕士生信息能力水平及其培养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对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信息能力评价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为本研究中信息能力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7个地理区域中分别随机抽取2所地方师范大学作为被试,从教育学学科专业设置、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举措这三方面出发,对这14所高校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剖析其信息能力培养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再次,以G大学为例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三种方式对G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挖掘其在信息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对14所地方师范大学的对比分析及对G大学的个案分析,提炼出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信息分析能力较弱,对数据分析软件、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的使用能力堪忧。其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2)信息能力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欠理想;(3)信息能力相关培训的参与率低;(4)硕士生个人自学意识弱,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4点:(1)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的不完善;(2)高校信息能力培养体系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3)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时间和信息能力水平有限;(4)硕士生个人信息意识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根据现存问题及其成因,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第一,政府要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第二,高校加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第三,硕士生要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编制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调查问卷,并验证其信效度,对硕士生的信息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但笔者研究能力有限,且研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望未来的相关研究能扩大样本数量,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数据的收集,避免单一方法带来的数据误差。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10](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二、加强招生工作摭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招生工作摭谈(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三、研究现状 |
(一)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整体研究 |
(二)面向高考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
(三)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的分支与方法 |
(四)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现象教学研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具体操作事宜 |
第二部分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基础问题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文言文的概念 |
(二)实词的概念 |
(三)一词多义的概念 |
二、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古代汉语词汇学基础 |
(三)文字学基础 |
三、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现象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
(一)教材实词“一词多义”梳理 |
(二)一词多义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
第三部分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现状 |
一、关于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现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问卷调查与访谈 |
(二)案例分析 |
第四部分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中现存问题的成因 |
一、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的固有特点 |
二、教师角度的成因探析 |
(一)教师欠缺文字学方面素养 |
(二)课堂教学内容重心安排不当 |
三、学生角度成因探析 |
(一)缺乏兴趣与动力 |
(二)课堂参与效果不理想 |
第五部分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策略 |
一、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
(一)学习训诂学等古代汉语知识 |
(二)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实践能力 |
(三)加强对学情的把控 |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
(一)拓展课内教学内容 |
(二)精选课外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的改良 |
(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二)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 |
(一)训练词义迁移能力 |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现象教学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3)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实用文的界定及高考考查类型 |
第一节 实用文及其分类 |
一、实用文的概念 |
二、实用文的特征 |
三、实用文的分类 |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用文选文统计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用文选文数量统计 |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用文选文排列和文体类型分析 |
第三节 实用文高考考查类型 |
一、高考语文实用文阅读考查分析 |
二、高考语文实用文写作考查分析 |
第二章 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一、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线下教学现状分析 |
二、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线上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节 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一、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学生线下学习现状分析 |
二、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分析 |
第三节 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一、教材编排方面 |
二、教师教学方面 |
三、学生学习方面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定实用文教学内容 |
一、教研结合,提高专业素养 |
二、确定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
第二节 优化教师实用文教学方式 |
一、读写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二、开展实用文群文阅读教学 |
三、开展实用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第三节 调整学生心态,理论联系实际 |
一、摆正心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 |
二、敢于实践,增强应用能力 |
第四节 丰富高考考查类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一、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
二、完善实用文的考查类型与考查题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语文实用文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2 高中语文实用文学习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3 《我有一个梦想》混合式教学设计 |
附录4 《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落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致谢 |
(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加大教学实践力度,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
四、彰显学生主体,审视开放效果 |
五、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5)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 |
2.1 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内涵 |
2.1.1 继续教育的含义 |
2.1.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含义及其定位 |
2.1.3 教育转型的含义 |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适用性及启示 |
2.3.1 适用性分析 |
2.3.2 启示 |
第3章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现状分析 |
3.1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背景 |
3.1.1 政治背景 |
3.1.2 经济背景 |
3.1.3 文化背景 |
3.1.4 社会背景 |
3.2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现状 |
3.2.1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历程 |
3.2.2 从本土化转型成本土国际混合式 |
3.2.3 从补偿性转型成提升性 |
3.2.4 从理想化转型成市场化 |
3.2.5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兴起 |
3.2.6 教职工退休返聘比率上升 |
第4章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现状 |
4.1.1 Y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概况 |
4.1.2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思路 |
4.1.3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的内容与实施 |
4.2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1 对于区域社会人才培养和学生需求变化反应迟缓 |
4.2.2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
4.2.3 对于突发性风险的应对僵化 |
4.2.4 年轻教师缺乏工作动力 |
4.2.5 优势资源利用效率不足 |
4.3 Y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4.3.2 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
4.3.3 线上平台建设质量不高 |
4.3.4 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 |
4.3.5 办学思路缺乏市场为导向 |
第5章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优化对策 |
5.1 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
5.1.1 建立现代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
5.1.2 以“项目部”为内设下属机构的管理模式 |
5.2 完善学院人事制度改革 |
5.2.1 完善绩效工资管理与激励机制 |
5.2.2 岗位合同制取代高校传统编制保障制度 |
5.3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联网+”转型 |
5.3.1 提升线上授课教师教学质量水平 |
5.3.2 适当增加线上授课比例 |
5.3.3 注重学生学习效果与反馈 |
5.3.4 完善线上教育生态机制 |
5.4 提升“应用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
5.4.1 提高对于区域社会的服务效率 |
5.4.2 提高应用技术资本的利用效率 |
5.5 提高上海本土资源使用效率 |
5.5.1 激活社会力量 |
5.5.2 依靠政府扶持 |
5.5.3 引入企业实践 |
5.5.4 促进同类院校交流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
2.1.2 利益相关者的类型 |
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1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2.2.2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2.2.3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3 系统论 |
2.3.1 系统论的概念与内涵 |
2.3.2 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
2.3.3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
2.4 新时代职业教育相关思想 |
2.4.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 |
2.4.2 新时代职业教育主要矛盾分析 |
第3章 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具体原则 |
3.2 评价指标的来源 |
3.2.1 理论来源 |
3.2.2 政策来源 |
3.2.3 实践来源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层初构 |
3.3.1 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初构 |
3.3.2 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初构 |
3.3.3 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的初构 |
3.4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体系修正 |
3.4.1 专家咨询小组的确定 |
3.4.2 专家咨询问卷的制定 |
3.4.3 专家咨询意见的评价 |
3.4.4 专家咨询结果的讨论 |
3.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5.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3.5.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3.5.3 各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3.6 确定的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4章 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比较 |
4.1 对象选择 |
4.2 数据来源 |
4.3 评价过程 |
4.4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 |
4.4.1 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
4.4.2 评价结果 |
4.5 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4.5.1 与官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4.5.2 与其他排名结果的对比分析 |
4.5.3 与专家排名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5.1.1 研究结论 |
5.1.2 研究创新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2.1 研究局限 |
5.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一、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 |
(一)实用类文本概念界定 |
1.文本概念 |
2.实用类文本概念 |
(二)实用类文本文体特征 |
1.实用类文本文体共性 |
2.高中常见实用类文本文体特征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解读 |
1.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
2.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
(四)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价值 |
1.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用类文本教学价值 |
2.符合考试大纲的教学价值 |
二、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高中语文教材实用类文本编制情况 |
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用类文本分布情况统计 |
2.教材实用类文本选文情况分析 |
(二)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1.问卷调查 |
2.实用类文本教师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
(三)高中实用类文本学生学习现状及分析 |
1.问卷调查 |
2.实用类文本学生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
(四)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与高考命题现状及分析 |
1.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依据 |
2.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数据分析 |
3.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三、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
(一)教材层面 |
1.语文教材的编写 |
2.语文教材的使用 |
(二)教师层面 |
1.规范实用类文本教学 |
2.加强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 |
3.加强实用类文本写作教学 |
4.加强实用类文本口语交流训练 |
5.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
(三)学生层面 |
1.培养阅读兴趣,树立主动意识 |
2.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
3.倡导群文阅读 |
4.建立学生评价主体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实用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实用类文本的分类、特征及教学意义与要求 |
(一)实用类文本的分类及特征 |
(二)强化高中实用文教学的意义 |
1.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育人目标 |
2.更好地体现了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 |
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 |
(三)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的基本要求 |
二、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分析 |
(一)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1.实用文教师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
2.实用文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
(二)实用类文本高考考查情况分析 |
1.实用文阅读选文情况分析 |
2.实用文阅读试题设置情况分析 |
3.实用文写作命题情况分析 |
(三)实用类文本名师教学课例分析 |
三、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完善策略 |
(一)从新课标出发的完善策略 |
1.以语文核心素养引领实用文教学方向 |
2.以实用文学习任务群落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 |
(二)从教师角度的完善策略 |
1.转变教师关于实用文教学的固有观念 |
2.提升教师PCK、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
3.建构实用文教学新模式 |
(三)从考查评价出发的完善策略 |
1.拓宽阅读视角,丰富实用类文本考查题型 |
2.强化试题选文的时代性特征 |
3.转变单一评价方式,构建多维评价训练体系 |
4.平衡好实用类文体考查的读写比例 |
(四)从学生角度的完善策略 |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实用文的应用价值 |
2.以趣促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四、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实践与反思 |
(一)《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实践与反思 |
1.教材内容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4.教学过程 |
5.课后教学反思 |
(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践与反思 |
1.教材内容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4.教学过程 |
5.课后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9)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信息时代对硕士生信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
2.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师范类硕士生信息能力的挑战 |
3.信息能力支撑信息时代硕士生的专业发展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信息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地方师范大学 |
2.教育学 |
3.信息能力 |
一、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理论分析 |
(一)信息能力在硕士生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
1.信息能力是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关键 |
2.信息能力是养成硕士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
3.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早已纳入国家规范 |
(二)硕士生信息能力的评价 |
1.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信息能力评价标准 |
2.相关研究中的信息能力评价指标 |
(三)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方式 |
1.课程设置及教学 |
2.信息能力培养的讲座与训练 |
3.导师的指导与硕士生的自学 |
4.其他教育活动 |
(四)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启示 |
1.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
2.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启示 |
二、我国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要求及措施 |
(一)选取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的缘由 |
1.教育学具有相当强的代表性 |
2.地方师范大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3.个人兴趣和期望 |
(二)我国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解读 |
(三)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设置及信息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
1.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专业差异较大 |
2.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目标设定不清晰 |
(四)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
1.开设信息能力教育课程 |
2.开展信息能力培养讲座与培训 |
3.相关赛事及实践活动 |
三、个案研究:G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一)选取G大学的缘由 |
1.G大学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方师范大学 |
2.G大学教育学学科水平高 |
3.个人原因 |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2.问卷信效度分析 |
3.调查研究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2.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及硕士生的参与度分析 |
3.信息能力水平的描述统计分析 |
4.信息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 |
5.访谈结果分析 |
四、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
2.信息能力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欠理想 |
3.信息能力相关培训参与率低 |
4.硕士生个人自学意识较弱,重视程度不足 |
(二)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1.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不完善 |
2.高校信息能力培养体系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 |
3.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时间及信息能力水平有限 |
4.硕士生个人信息意识弱,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 |
五、改进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要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
1.建立和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 |
2.加快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进程 |
(二)高校要加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
1.明确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提高信息能力教育的地位 |
2.建立完整的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结构体系 |
3.建立健全硕士生信息能力评价体系及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
4.大力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
(三)硕士生要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
1.增强信息意识,主动汲取信息知识 |
2.正视自身不足,端正学习态度 |
3.借助互联网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信息能力 |
六、研究结论、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1.研究的创新之处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3.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目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自主学习能力 |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
2.2 对外汉语教学 |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
2.4 O2O教学模式 |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
3.4.1 教学流程 |
3.4.2 教学条件 |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
3.5.1 评价目标 |
3.5.2 评价维度设计 |
3.5.3 评价方案 |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简介 |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
4.1.3 案例评价方案 |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
4.2.1 对象简介 |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2.3 实践结果分析 |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
4.3.1 对象简介 |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3.3 实践结果分析 |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
4.4.1 对象简介 |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4.3 实践结果分析 |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
4.5.1 案例总结 |
4.5.2 讨论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论文的贡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越南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加强招生工作摭谈(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以Q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为例[D]. 宋雪宁. 青岛大学, 2021
- [2]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教学研究[D]. 许世雯.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高中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研究[D]. 杨正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 吴斌. 青海教育, 2020(12)
- [5]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张佳雨.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谢武.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7]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研究[D]. 回彦超.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8]高中实用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为中心[D]. 陈雯君.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D]. 李燕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