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性别歧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歧视,求职者
反性别歧视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让反性别歧视也长出“牙齿”》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人单位除了不得询问婚育情况以外,《通知》还详细地规定了多种情形下的违规行为,尽可能地堵住了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的漏洞,为求职者尤其是女性求职者打造了一枚"护身符"。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招聘时询问婚育"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女性在求职时都"倒"在了这一关,因而成为社会的一大"痛点"。事实上,我国多部法规均规定:除特殊情况,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本文来源于《协商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张红萍[2](2018)在《这一天,女性应活得更有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八”妇女节,是为庆贺和提醒妇女为争取政治权利与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这是它的历史价值,也是它的现实意义。早在1924年,我国就开始通过游行、聚会庆祝“叁八”国际妇女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叁八”妇女节成了法定节日。1(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3-08)
左林[3](2017)在《女大学生就业反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是主要的就业人群之一,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不仅挫伤了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还可能助长部分女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的现实环境下,对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制度规定和法律完善还远远不够,这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18期)
李思[4](2016)在《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社会究竟应该接受一种怎样的哲学来看待平等和正义的再分配?一个社会的公共决策应该确立哪种价值导向来推动社会的正义建构?一个社会的普通公民又应该在平等与不平等、公平与不公平的何种意义上来选择支持或是反对立法者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所作出的决策?在社会秩序建构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预设的前提下,我们如何考虑平等的价值内涵以及实践平等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指导社会进行反歧视的法律政策的评价标准,进而决定包括反歧视在内的各项平等工作可能取得的实际成效,最终影响社会整体的进步水平。因此,如何思考平等和不歧视,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元问题。这篇论文希望从法理的角度分析性别歧视问题,为反性别歧视找到可靠的理论支撑,并以此进一步指导反性别歧视的法律实践活动。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分析致力于探究反性别歧视行动的正当性基础:第一,指导社会进行反性别歧视的法律政策应予以遵循的价值指引是什么;第二,反性别歧视法律政策好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第叁,以这种价值指引和规范评价方法为基础的反性别歧视行动所导向的实践效果如何。关于反性别歧视的价值指引、评价标准和实践效果的结论反过来共同构成了反性别歧视的正当性依据。本文旨在对反性别歧视进行法理学意义上的分析,探究社会应当以一种怎样的性别平等哲学为指导进行反性别歧视的法律实践,追问这种性别平等哲学如何权衡和决定作为集体决策的基本价值参数---自由与平等、公平与福利以及差异与尊严在具体的歧视环境中发生冲突时何者更为重要,从而揭示以促进性别平等在价值和现实层面的双重实现为根本目标的反性别歧视行动应予以遵循的价值基础。因此,论文在重新反思传统性别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详细地回顾和梳理了当前西方社会较为流行的几种重要的平等哲学,对不同哲学方法中所包含的价值逻辑及其实践策略进行细致的考察、分析和交叉性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指导我国社会进行反性别歧视的法律政策应当遵循的价值基础是平等的自由、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保障人权这叁项基本原则。以平等的自由、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保障人权为价值依归的反性别歧视行动对于促进男女社会性别的正义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内核。论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阐释论文将围绕探讨的重要概念---“歧视”、“性别歧视”和“反性别歧视”的基本内涵,概括性地介绍学者们在反性别歧视领域的相关认识和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清楚本文将探讨的反性别歧视的实质内涵。同时,为方便论文的主体部分围绕不同的平等哲学展开阐释和比较研究,对反性别歧视和性别平等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预先界定,并且提出我国传统反性别歧视的平等哲学在社会变迁中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为论文接下来的分析指明由头。第二章,阐述自由主义的平等哲学思想,以罗尔斯、德沃金和诺奇克叁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主线,考察当代自由主义内部关于平等问题的主要论证逻辑及其提出的性别平等策略。需要提到的一点是,鉴于西方社会的平等哲学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丰富的思想体系,为了便于观察和讨论,论文将这些平等哲学划分为当代自由主义的哲学论证和包含女性主义、功利主义、马克思主义、多元主义和社群主义在内关于平等问题的其他哲学论证两个阵营,分别列入第二章和第叁章。基于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哲学领域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对其他平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且自由主义与其他哲学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而笔者个人也倾向性地认同当代自由主义尤其是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对于解决新形势下的性别歧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因此将自由主义关于性别平等的哲学论证独立成此章,也为第叁章对其他平等哲学与自由主义平等观进行交叉性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第叁章,阐述自由主义之外的几种平等哲学。这一章中涉及较多的平等哲学,包括功利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不同平等观。结合反性别歧视的具体实际,分别梳理和阐释了不同理论思潮中所包含的平等逻辑及其差异的性别平等策略,并与自由主义的平等观进行交叉对比,分析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在解决歧视问题时哪些是有效的而哪些是无效的,从中挖掘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部分。通过第二章和第叁章的分述,便于我们细致考察不同的平等哲学方法间所包含的共识与分歧,以便从中找到适用于反性别歧视的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有益于我们对西方社会在社会正义建构中所秉承的多元政治哲学思想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第四章,结束上两章理论基础的论述,回到反性别歧视的现实实践,研究自由与平等、公平与福利,以及差异与尊严这叁组价值在具体的性别歧视环境中相互关联、相互冲突的实际形态。在借鉴上述平等哲学在处理这几组价值的冲突关系时所提供的重要启示基础上,这一章进一步对性别歧视环境中必然涉及的自由与平等、公平与福利以及差异与尊严之间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关系展开详细的分析。作为法理分析的结论部分,论文提出平等的自由、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保障人权这叁项基本原则,并相信这叁项原则能够为为反性别歧视提供可靠的法理指引。第五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反性别歧视的制度与实践,作为对反性别歧视法理分析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本章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反歧视方面的法律实践经验,回顾和梳理了我国当前反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实践现状及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上文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性别歧视实践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6-07-01)
于瀛彤[5](2016)在《英国反性别歧视语境下的同工同酬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研究英国《平等工资法》对于不同性别员工同工同酬的保护,着重分析其保护范围、标准及手段,进而展开比较研究,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同工同酬制度体系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6年17期)
何霞[6](2015)在《妥协与渐进之道:日本反性别歧视立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社会的性别歧视不仅根植于文化,也与曾推动"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终身雇佣制度紧密相连,因此对性别歧视的改变意味着对当时引以为傲的生产方式的冲击。被批评为保守的日本反性别歧视立法所采行的妥协与渐进之道,既顺应了生产方式与人口结构渐变的格局,又反映了立法者在立法前充分寻求社会共识、注重法的可实施性的务实态度以及对社会内生秩序的尊重和信心。(本文来源于《反歧视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白乙静[7](2015)在《语言中的“反”性别歧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同样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逐步更新,它过滤了违背时代潮流的"旧语",也推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语"。而语言性别歧视话题几经斗争和演变,也都将会在语言这面镜子中得到修正和完善。传统上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性别歧视语言主要针对女性,而忽视了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并且,既然性别歧视语言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那么也必然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因此,该文从相反的视角,提出"反"性别歧视---一方面研究女性在语言歧视中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探究女性"反过来"针对男性的歧视。(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5年12期)
李思[8](2015)在《从福利观与公平观思考反性别歧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的反性别歧视问题变得更加广泛,传统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已越来越难以应对现今复杂的反性别歧视问题。我们不得不对反性别歧视的价值导向进行深入的重新思考。现实中的反性别歧视,不仅要强调追求男女两性发展形式上的平等,更需要看重实质的社会福利分配与个人境遇的改(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5-04-07)
李思[9](2014)在《反性别歧视的价值观评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充分肯定公平观念是反性别歧视理论核心构成的基础上,分析它在社会变迁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能够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公平理念的内涵,并且为反性别歧视提供明确的指引,福利与公平两种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反性别歧视提供更合理的法理解释。同时,在政策层面,以福利观作为反性别歧视的指导原则可以同时兼顾公平和社会福利水平。(本文来源于《反歧视评论》期刊2014年00期)
李思[10](2013)在《反性别歧视的法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平等是公平的重要内涵,男女平等地享有和行使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权利,是社会普遍追求公平的题中之意,也是指导反性别歧视的重要价值准则,对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反性别歧视进行法理分析,在充分肯定公平理念对反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它在社会变迁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能够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公平理念的内涵,并且为反性别歧视提供明确的指引,福利与公平两种原则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反性别歧视提供更合理的法理解释。论文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释论文将围绕探讨的重要概念---“歧视”、“性别歧视”和“反性别歧视”的基本内涵,概括性地介绍国内外学者们在反性别歧视领域的相关认识和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清楚本文将探讨的反性别歧视的实质内涵。第二部分,阐述公平理论是指导反性别歧视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人的尊严和平等的角度论证公平原则对反性别歧视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前者是反性别歧视的价值基础,后者构成反性别歧视的重要理论依据;概述在平等原则指导下的国内外反性别歧视的法律渊源和实践,主要涉及国际人权保护组织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妇女等弱势群体权利而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发达国家反性别歧视的重要立法举措,国内反性别歧视的立法实践,国家政策在调整两性关系平等化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不足之处。第叁部分,探讨福利经济学理论在反性别歧视法理研究中的应用。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在反性别歧视中应充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引入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数理的逻辑论证方式,对公平与福利在反性别歧视的运用进行实证比较,着重开展对反性别歧视的经济分析和路径选择分析。最后一部分,讨论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内核。现代公平理论是反性别歧视的法理来源,差异化的实际公平是反性别歧视的最终状态;社会福利最大化符合反性别歧视的道德要求,并且能够为反性别歧视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对反性别歧视法律制度设计和具体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3-06-01)
反性别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八”妇女节,是为庆贺和提醒妇女为争取政治权利与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这是它的历史价值,也是它的现实意义。早在1924年,我国就开始通过游行、聚会庆祝“叁八”国际妇女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叁八”妇女节成了法定节日。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性别歧视论文参考文献
[1]..让反性别歧视也长出“牙齿”[J].协商论坛.2019
[2].张红萍.这一天,女性应活得更有意义[N].中国妇女报.2018
[3].左林.女大学生就业反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4].李思.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6
[5].于瀛彤.英国反性别歧视语境下的同工同酬制度[J].劳动保障世界.2016
[6].何霞.妥协与渐进之道:日本反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反歧视评论.2015
[7].白乙静.语言中的“反”性别歧视[J].海外英语.2015
[8].李思.从福利观与公平观思考反性别歧视[N].中国妇女报.2015
[9].李思.反性别歧视的价值观评议[J].反歧视评论.2014
[10].李思.反性别歧视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