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矩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车辆稳定性控制,联合仿真
转矩协调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铭,刘勇,鲍俊屹[1](2019)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讨论轮毂电机控制目标,依据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对车身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结合车辆转向工况讨论了以稳定性为目标的转矩协调控制方法。最后在CarSim软件中创建车辆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创建转矩协调控制模型,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文章中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提高车辆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陈盛[2](2019)在《四轮毂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内燃汽车的导致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等问题,使得电动汽车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等优点的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也受到了关注。本文结合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车辆稳定性的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矩协调系统,并搭建了整车控制仿真平台与样车试验平台验证了其系统的可行性。(1)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以车辆行驶稳定性为目标,搭建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运动学模型、轮胎模型以及车辆理想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等,为后续的整车控制系统的搭建提供了理论依据。(2)搭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轮毂电机控制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模型作为驱动轮毂电机,在Simulink中建立了基于PID的速度、电流双环控制的轮毂电机控制系统并且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使用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轮毂电机驱动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3)分析了车辆转向稳定性受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参数影响,提出了基于车辆稳定性的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策略,用于实现转向和驱动系统的协调控制。该系统采用控制目标设计层、横摆力矩制定层已经控制分配层的分层控制策略。在目标设计层中,将稳定性控制目标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期望与实际值作比较得到相应的误差;在横摆力矩制定层,采用横摆力矩直接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模糊PID算法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在控制分配层,设计了基于车辆稳定性的四轮转矩分配控制器。最后,在CarSim中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并在Simulink中搭建了了基于模糊PID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理想二自由度模型等,将CarSim与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搭建基于车辆操作稳定性的整车控制模型,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控制方法有效地达到车辆稳定性控制(VSC)要求。(4)基于STM32开发板搭建四轮毂电动汽车样车试验平台。在Keilu Vision5软件开发环境下完成程序设计并进行样车实验,验证基于稳定性的整车转矩协调控制系统的有效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杨洋[3](2019)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整车转矩协调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具备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双重优势,其配备了发动机的同时还配备了电机,应用两套动力系统。整车行驶的过程中,在满足汽车的续驶里程和整车的动力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和对燃油的依赖性,因此得到了汽车企业、科研机构及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制定能够发挥其节能方面的最大潜力,但目前现有的能源管理策略都没有较好的考虑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变化,也不能满足行驶工况的需求。因此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协调控制以满足驾驶意图和工况识别的意义重大,为整车能耗经济水平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混合动力汽车概念,对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状况进行的详细的描述。简要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随后,从动力学结构特点的角度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部件进行建模(发动机模型、电机模型、电池模型、离合器模型以及车轮模型等)。模型建立过程中,对发动机油耗、发动机排放量、电机的需求功率、电池荷电状态等数值都进行了计算。再次对驾驶员的意图行为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建立了驾驶员模型。考虑驾驶员的操作意图对转矩分配的影响,结合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PID控制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作为转矩协调分配的依据。最后,借助AVL-Cruise软件进行仿真,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同时,以Matlab/API工具借助NEDC循环工况,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将模糊控制策略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分析,证实本文研究的结论,即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对提高发动机、ISG电机和驱动电机转矩分配控制效果突出,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国晴[4](2019)在《基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分布式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的发明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使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纯电动汽车因为其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源且无排放污染的特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分布式电动汽车可以采用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行驶,不需要底盘的传动系统,每个车轮转矩独立可控。分布式电动汽车的结构优势,使得其相关的控制技术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分布式电动汽车的稳定性控制问题,本文开展了分布式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控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转矩优化分配等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电动汽车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分析了分布式电动汽车动力学特性。根据整车特性,简化车辆的运动自由度,以七自由度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其横向和纵向及车轮的旋转动力学特性。在Simulink中建立了魔术轮胎模型、电机模型及驾驶员模型。使用Carsim建立了电动汽车车体模型,通过与在Simulink中建立的电机模型联合建立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并进行了典型工况的验证,为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2)车辆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车辆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了二自由度参考模型,为稳定性评价参数提供参考;分析了车轮转矩分配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3)在考虑车轮滑动等问题下,设计了分布式电动汽车整车稳定性分层控制策略。上层使用模糊控制方法,以理想横摆角速度与实际横摆角速度误差、理想质心侧偏角与实际质心侧偏角误差为模糊控制器输入,以需求横摆力矩为输出设计了模糊横摆力矩控制器。中层使用基于状态空间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车轮转矩修正量进行优化求解。对整车模型进行分析,选择状态量和控制量,建立状态空间预测模型,设计了基于预测模型的优化控制器;控制器参考输入为上层控制器得到的需求横摆力矩,输出为电机转矩的变化量;考虑车辆横向稳定性要求和轮胎滑动等约束条件,对设计的二次型目标函数在线求解。下层为轮毂电机的转矩控制执行层,包括电机及其控制器,对中层的转矩输入与驾驶员模型的转矩输入进行协调,实现车辆实时稳定性控制。(4)基于Carsim/Simulink搭建的仿真平台对分布式电动汽车在无稳定性控制、PID控制以及分层控制下的整车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分层式控制策略有效的改善了车辆稳定性,且控制效果优于PID控制。(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期刊2019-05-01)
张渊博,王伟达,项昌乐,黄琨,马越[5](2018)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中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动力车辆有多种工作模式,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由于系统的不连续性等特性,会出现平顺性差等问题。为此,本文中以双模混联式机电复合传动为对象,以改善模式切换品质为目的,重点进行离合器接合过程控制策略的研究。首先,对机电复合传动总体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功率耦合系统的等效模型;接着,提出了以减小车辆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为目标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利用仿真模型,对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机电复合传动在所提出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能在保证模式切换响应速度更快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输出轴的转矩波动和车辆的冲击度,减小离合器的滑摩损失,因此极大地改善了模式切换品质,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6)
赵治国,蒋蓝星,李蒙娜,王茂垚[6](2018)在《基于参考模型的复合功率分流系统模式切换中的转矩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行星排复合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和电动-无级变速器混合动力模式之间切换时车辆平顺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转矩协调控制策略。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模式切换过程的动态模型。基于参考模型设计模式切换转矩分配策略和冲击度补偿控制策略,动态分配不同阶段的动力源转矩,并根据平顺性目标调节电机转矩变化率,补偿系统转矩波动。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可满足模式切换过程车辆动力性和发动机起动性要求,并将冲击度降低至15. 5m/s3以内,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张渊博,王伟达,项昌乐,黄琨,马越[7](2018)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中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动力车辆有多种工作模式,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由于系统的不连续性等特性,会出现平顺性差等问题。为此,本文中以双模混联式机电复合传动为对象,以改善模式切换品质为目的,重点进行离合器接合过程控制策略的研究。首先,对机电复合传动总体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功率耦合系统的等效模型;接着,提出了以减小车辆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为目标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利用仿真模型,对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机电复合传动在所提出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能在保证模式切换响应速度更快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输出轴的转矩波动和车辆的冲击度,减小离合器的滑摩损失,因此极大地改善了模式切换品质,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赵琦[8](2018)在《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差速助力转向与转矩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轮毂驱动电动汽车拥有整车布置结构简化、底盘主动控制以及操控方便性方面的明显优势和未来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着重关注和研究。但该类车型采用多电机独立驱动,使得其在转向时,各车轮的转速与转矩的控制成了关键课题,同时,还存在局部电机失效问题,严重影响到整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自制的四轮毂驱动实验样车,开展了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差速助力转向与转矩协调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应用等效滑模理论,构建差速转向控制系统。运用if-else语句对系统进行补充,解决电动车左右转向问题。完成蛇形行驶及不同控制方法的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差速转向系统既可实现在转向工况下对各车轮轮速的差速控制,又体现出比PI控制系统更优的性能。(2)建立实际与期望两种整车状态方程。运用滑模控制原理,设计转矩分配控制器,同样进行蛇形行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向过程中,两侧车轮转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证了电动车的转向稳定性。同时,制定出单电机失效容错工况的车辆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并实现了仿真分析。(3)急转和连续转向工况操纵稳定性仿真。通过七自由度整车模型,实现对样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实验样车拥有较好的操稳性能。对样车进行了叁维模型建立,并研制出了实验样车。运用DSP芯片控制样车进行了行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应用到实际样车并能够使其完成转向行驶。(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8-06-12)
刘晨昊[9](2018)在《锥形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转矩与悬浮力的协调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锥形无轴承电机可主动控制转子系统的轴向力,因而可省去传统由无轴承电机构成的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系统中的轴向磁悬浮轴承,有望进一步缩短系统轴向长度,提升转子临界转速。锥形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CBSRM)综合了无轴承电机技术和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点,在高速、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要求等场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CBSRM系统是一个强耦合、非线性系统,需控制其转速、径向四自由度位移和轴向单自由度位移,因此CBSRM转矩和悬浮力控制方法,特别是转矩和轴向力协调控制方法是研究难点之一。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分别以单台和双台6/4极CBSRM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转矩与悬浮力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针对6/4极CBSRM结构的特殊性,推导了双相导通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单台CBSRM电流等效控制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在以DSP和CPLD为控制核心的硬件平台上进行了旋转悬浮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其次,针对双台CBSRM,提出了转矩和轴向力单分工控制方法、转矩和轴向力双分工控制方法、偏置电流Δ控制方法,均可实现电机五自由度悬浮和旋转,理论分析并对比了叁种方法,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叁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单台/双台CBSRM的本体结构、硬件平台和软件架构,并针对双台CBSRM加工困难的问题阐述了本体参数设计时的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贾锋,蔡旭,李征,李悦强[10](2017)在《提高风电机组发电量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由于受到变速范围及变速动态响应时间的限制,无法保持以最佳叶尖速比运行。推导出了最优桨距角随叶尖速比偏离程度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一种额定风速以下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当机组偏离最佳叶尖速比时,使机组工作在局部最优点上,从而提升发电量。同时,针对桨叶安装角误差对发电量及协调控制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全局最优桨距角自寻优算法;针对有效风速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动态补偿的多模式有效风速观测方法。基于RTDS和Bladed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以实测风速进行长时间仿真和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升机组发电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9期)
转矩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传统内燃汽车的导致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等问题,使得电动汽车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等优点的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也受到了关注。本文结合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车辆稳定性的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矩协调系统,并搭建了整车控制仿真平台与样车试验平台验证了其系统的可行性。(1)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以车辆行驶稳定性为目标,搭建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运动学模型、轮胎模型以及车辆理想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等,为后续的整车控制系统的搭建提供了理论依据。(2)搭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轮毂电机控制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模型作为驱动轮毂电机,在Simulink中建立了基于PID的速度、电流双环控制的轮毂电机控制系统并且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使用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轮毂电机驱动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3)分析了车辆转向稳定性受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参数影响,提出了基于车辆稳定性的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策略,用于实现转向和驱动系统的协调控制。该系统采用控制目标设计层、横摆力矩制定层已经控制分配层的分层控制策略。在目标设计层中,将稳定性控制目标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期望与实际值作比较得到相应的误差;在横摆力矩制定层,采用横摆力矩直接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模糊PID算法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在控制分配层,设计了基于车辆稳定性的四轮转矩分配控制器。最后,在CarSim中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并在Simulink中搭建了了基于模糊PID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理想二自由度模型等,将CarSim与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搭建基于车辆操作稳定性的整车控制模型,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控制方法有效地达到车辆稳定性控制(VSC)要求。(4)基于STM32开发板搭建四轮毂电动汽车样车试验平台。在Keilu Vision5软件开发环境下完成程序设计并进行样车实验,验证基于稳定性的整车转矩协调控制系统的有效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矩协调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子铭,刘勇,鲍俊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陈盛.四轮毂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3].杨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整车转矩协调控制方法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4].刘国晴.基于提高车辆稳定性的分布式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9
[5].张渊博,王伟达,项昌乐,黄琨,马越.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中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C].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6].赵治国,蒋蓝星,李蒙娜,王茂垚.基于参考模型的复合功率分流系统模式切换中的转矩协调控制[J].汽车工程.2018
[7].张渊博,王伟达,项昌乐,黄琨,马越.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中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J].汽车工程.2018
[8].赵琦.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差速助力转向与转矩协调控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9].刘晨昊.锥形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转矩与悬浮力的协调控制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0].贾锋,蔡旭,李征,李悦强.提高风电机组发电量的转矩–变桨协调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