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体会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体会

贵州省天柱县中医院556699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六淫之邪所犯,七情所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在妇女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发生小腹部疼痛、胸闷、恶心等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其原因有内伤气血,外受风寒湿冷,精神刺激等导致脏腑经络失养,冲任失调,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痛经。我院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因肝失疏泄调达、气机失宣、冲任不调、血行受阻滞于胞宫而引起的痛经,疗效甚好。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例一:杨xx,女,25岁,已婚,育一子,天柱县高酿镇人。2013年9月23日初诊,患者自诉,月经周期性小腹部坠胀疼痛拒按半年,常伴有胸闷、乳房胀痛、腹痛等证,月经量少、黯红、有血块,每次行经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有时静脉给予消炎止痛药物而有所缓解,查其舌脉,见舌质红,舌边有瘀斑点,脉弦紧。根据证脉分析,属肝失疏泄调达,冲任不利,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痛经。以疏肝行气调冲,活血祛瘀止痛为治疗原则。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红花1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延胡索15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积壳15克、牛膝10克、五灵脂10克、香缘10克,蒲黄10克。

四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嘱其下月行经前再来就诊。2013年9月24日,二诊,患者自诉,上月服中药4剂后,小腹部疼痛已好,月经量稍增多,有黯红血块排出,第二天色红、无血块,量逐步减少,乳房胀痛、胸闷、腹痛等消除。要求其再服中药巩固。查其舌脉,见舌质红,舌边仍有斑点,脉沉细,前方去五灵脂加鸡血藤15克、阿胶10克。再服三剂,患者共服7剂后,随访无痛经发生。

例二:蒋××,女,30岁,已婚,天柱县远口镇人。2013年10月14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近年来,月经周期变化先后不定,每次来经前,饮食稍差,腰部胀痛明显,小腹部有坠胀痛感,得温则减,月经量中等、色黯、有血块,曾作B超检查,诊断为附件炎。服妇科千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等药未见明显好转,而求中医治疗。中医脉症:腰胀痛、小腹坠痛,得温则舒,经包黯红、有血块,月经先后不定,量中等,白带稍多而稀,纳差,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弦滑,证属气血运行不畅、脾痰生湿、湿气客于胞宫致胞宫失养引起的痛经,治以行气活血、除湿暖宫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红花1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20克、柴胡15克、鸡血藤1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10克、艾叶10克、延胡索15克、九香虫5克,甘草10克。

五剂,日一剂,水煎服,行经期停服,经停后续服,共服14剂,经前腹痛、腰痛从未复发。

血府逐瘀汤来源于清代《医林改错》卷上。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疏肝宽胸理气,并使气行血亦行;甘草协调诸药。功用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以上两例经前痛经,一个拒按,一个喜按,第一例是肝失疏泄调达,冲任不利,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痛经,故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和香橼疏肝理气宽中,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加强活血行瘀止痛。第二例是气血运行不畅,湿气客于胞宫,血为湿粘,困阻气机而引起的痛经,故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用法夏、茯苓燥湿除湿,肉桂、艾叶、九香虫三药暖宫散寒,延胡索、鸡血藤活血止痛。

以上诸药随证配合共凑行气活血、暖宫除湿止痛之功。两例的共同点是不通则痛,应以通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点,灵活加减变化而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说,用药如用兵,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重要的是随证加减适时变通。

标签:;  ;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