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克贤,孙勇民,黄艳玲,张轶斌[1](2019)在《高效快速测定果汁饮料中橙汁含量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快速测定果汁饮料中橙汁含量。测定橙汁中类黄酮成分之一新橙皮苷,得到新橙皮苷峰面积。以纯橙汁色谱图中新橙皮苷峰为定量标准峰,配制不同浓度新橙皮苷基准物,以峰面积和浓度建立标准曲线。配制不同橙汁含量的果汁,测定果汁中新橙皮苷含量并计算橙汁含量。该方法结果回收率为98.52%~102.0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69%~3.08%,相对误差在0.67%~3.66%,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橙汁含量分析。
顾小福,赵建荣[2](2019)在《果汁的分类及果汁含量检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因为果汁的营养价值极高,且易于人体吸收,所以果汁类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对于果汁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受到生产厂商的工艺影响,果汁中的果汁含量也各不相同,有些无良厂家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故意制造生产劣质果汁饮料,劣质产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就需要政府的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部门严格检查,对无良商家的这种非法行为给予沉重打击。
吴继军,陈卫东,肖更生,徐玉娟,温靖,余元善[3](2014)在《4种柑桔汁的缓冲能力与氮及灰分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文中认为果汁含量是果汁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目前果汁含量检测方法还不完善,即使有一些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也比较繁琐、费时,同时费用较高。对于同一种果汁而言,果汁缓冲能力与果汁的含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但同一类水果不同品种之间缓冲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缓冲能力与水果的那些内在指标密切相关还不清楚。作者选择了南丰蜜桔,砂糖橘、皇帝柑和平远脐橙4种柑桔类水果,制备了相应的柑桔汁,并分别采用检测添加柠檬酸后H+浓度变化的方法检测了其果汁的缓冲系数,采用凯氏定氮法检测了其果汁中氮含量,采用灰化法检测了其灰分质量分数,结果显示这4种柑桔汁缓冲系数与氮含量和灰分呈二元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的建立能为利用缓冲能力检测果汁含量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胡梦坤,岑琴,李丹[4](2012)在《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果汁中果汁含量的检测水平,分析我国现有果汁含量检验标准的实施现状,总结缺失果汁含量检测标准给果汁产品生产与监控带来的问题,介绍国内外现行的果汁含量检测方法及发展情况,展望果汁含量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薛美娇,吴朝霞,徐亚平,高跃,吴宇[5](2011)在《利用氨基态氮含量及缓冲能力检测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含量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葡萄汁中氨基态氮含量与原果汁含量之间的关系,葡萄汁中的缓冲能力大小与原果汁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态氮的含量与原汁含量呈正相关,且加入糖、酸后的原汁的氨基态氮含量不会变化;缓冲系数的大小与原汁含量呈正相关,且加入糖、酸后原汁的缓冲系数增大;同时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葡萄汁饮料中的原汁含量检测。
薛美娇,吴朝霞,高跃,吴宇[6](2010)在《缓冲能力与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含量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葡萄汁饮料的缓冲系数与原果汁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系数与原果汁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同时得出了缓冲系数与原果汁含量之间的关系式。只要测定出该饮料的缓冲系数,即可根据关系式推算出该饮料中原果汁含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0.37%1.13%,回收率106%108%,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且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浓度的检测。
朱孔岳,周静,高一璇[7](2010)在《苹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原果汁含量是苹果汁及其饮料的主要质量指标,也是判定苹果汁是否掺假的重要依据。通过对6个产地5个品种自制苹果汁的部分组分进行研究,找出与苹果汁含量有良好定量关系的特征性组分——钾、总磷和氨基酸态氮,以它们作为苹果汁含量测定参数,并且确定了各组分的标准值、权值分配方案及异常数据修正原则。据此,推导出苹果汁含量计算公式;同时按此法对自制的苹果汁和市售的6个品牌的苹果汁进行了果汁含量测定,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此方法可用于苹果汁果汁含量测定或用于鉴别苹果汁的真伪。
杨秀佳,吴厚玖[8](2010)在《橙汁的果汁含量测定及与其6种特征指标相关性的比较》文中认为测定了19个橙汁样品的果汁含量,并比较了GB/T16771-1997《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中所规定的6个特征指标(钾、总磷、氨基酸态氮、L-脯氨酸、D-异柠檬酸、总黄酮)含量与果汁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个特征指标的含量和果汁含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钾含量与果汁含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0.6873;氨基酸态氮含量与果汁含量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为0.3768,但均未达到显着相关水平。
杨秀佳[9](2009)在《中国主要汁用甜橙果汁和商品橙汁的6个特征指标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我国目前主要汁用甜橙哈姆林、冰糖橙、伏令夏橙、锦橙、雪柑等38个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按国标GB/T 16771-1997《橙、柑、橘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规定的方法对橙汁中的6特征指标含量及其果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同时也采集了我国主要商品橙汁生产地重庆、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区的24个橙汁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还进一步探讨了浓缩汁稀释还原前后对其6特征指标含量和果汁含量的影响。结论如下:1.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采自我国柑桔和柑桔汁主要产区近百个橙汁样品的6特征指标含量和果汁含量,初步建立起我国橙汁加工品种的6特征指标数据库,为深入研究橙汁特征指标含量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2.经过测定和分析发现运用现有国标“GB/T 16771-1997”确定橙汁的果汁含量,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试验所测得的特征指标的含量与国标中规定的标准值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因此,该国标中所规定的标准值及其权值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讨。3.根据相关性分析,本试验所测样品无论是甜橙鲜果汁还是商品橙汁中6特征指标的含量与果汁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不高,都在0.66以下,尤其是鲜果汁的都不到0.5,大部分只有0.2左右;相比之下,商品汁6特征指标与果汁含量的相关系数都比鲜果汁的高,这可能是商品汁混合有不同品种的果汁的原因,不过商品汁的L-脯氨酸(0.2629)和D-异柠檬酸(0.4475)与果汁含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5,而且鲜果汁与商品汁的同一特征指标含量与果汁含量的相关系数差异很大。因此,运用现有国标“GB/T 16771-1997”的方法确定橙汁的果汁含量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探讨。4.按国标“GB/T 16771-1997”的方法判断果汁含量使不同品种、砧木、产地、采收期、不同栽培方法和加工工艺以及不同贮存期的浓缩橙汁和原汁的果汁含量差异显着,这不合情理。5.按国标“GB/T 16771-1997”测定,相同产地、相同品种加工得到的浓缩汁和鲜榨汁,虽然由于加工方式不同,浓缩汁与还原汁的果汁含量并不与稀释比例一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着。
张妍[10](2008)在《橙汁特征性理化品质分析与鉴伪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不同果汁的理化品质特征和所含芳香成分的类别和数量千差万别。本文对2006与2007两年度不同品种橙汁理化品质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市售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橙汁和橙汁饮料的特征理化品质差异。并采用HS-SPME与GC-MS联用的方法,对实验室自制NFC橙汁以及市售100%NFC橙汁与RFC橙汁的芳香成分进行分析判别。还采用FOX 4000电子鼻对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的橙汁和桔汁进行风味区分,并对掺假不同梯度的橙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外还利用缓冲能力和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品种橙汁的原橙汁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橙汁特征理化品质分析2006年度与2007年度的同一品种原橙汁的理化品质没有显着差异,理化品质较稳定。PCA分析结果表明:pH值、a*值、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值、蔗糖含量、葡萄糖/总糖比值、富马酸含量、VC含量、水溶性黄酮含量及矿物元素Cu、Fe、Mg、Mn、Zn的含量等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所以第一主成分是这16个指标的综合反映,而且这16个指标的系数相当,进而说明这16项指标用于评价不同品种原橙汁的理化品质都是必不可少的。果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葡萄糖比值、氨基态氮含量以及矿物元素Cr的含量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L*值和Ca含量对第三主成分贡献较大。以上这三个主成分从三个方面刻画分析了不同品种原橙汁的理化品质情况具有98.3%的可靠性。考察了市售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橙汁和橙汁饮料的特征理化品质,并对其进行判别分析后得到:有pH值、L*值、a*值、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值、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9种理化指标值进入判别函数,并且所得判别模型既可以用判别函数对未知样品的类型进行判别,也可以用已知类型的样品对取得的函数进行判别效果检验。对原始数据进行回代检验后显示,取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的类型判别效果很好,正确率为100%。因此,利用这种理化品质的差异性对橙汁的类型进行科学的判别是可行的。2.利用芳香成分识别橙汁类型的初步研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橙汁的芳香成分进行相对定量,参考中外文献报道,借助多元统计分析,以橙汁样品中18种芳香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自变量,对NFC和RFC两种类型橙汁进行判别分析后得到:从10个橙汁样品中共检测到烃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共127种芳香化合物,相比于其他种类芳香成分,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含量是其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以芳香化合物相对含量为自变量建立了2个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所得判别模型既可以用判别函数对未知样品的类型进行判别,也可以用己知类型的样品对取得的函数进行判别效果检验。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回代检验,显示取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的类型判别效果很好,正确率为100%。因此,可以利用这种芳香成分的差异性对橙汁的类型进行识别分析。3.基于电子鼻对桔汁与橙汁的鉴别分析电子鼻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品种的橙汁与桔汁,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品种橙汁的特征指纹库,有效的进行品种橙汁的鉴别和保护。通过对掺假不同比例桔汁的橙汁样品进行检测,PCA分析结果显示,掺假不同比例桔汁的橙汁随着桔汁混合比例的提高,橙汁样品呈现良好的分别趋势,气味指纹呈一定趋势变化。对橙汁比例的PLS拟合分析,拟合效果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6,并对桔汁含量的拟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电子鼻不仅对定性检测橙汁掺假具备很好的灵敏度,而且对掺假比例的定量结果也有较高的准确性,且预测效果好。4.原橙汁含量的分析利用溶液缓冲能力测原橙汁含量的方法简便、快捷,对检测仪器要求不高,适合工厂企业等非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使用。但对于不同品种的橙汁,其缓冲系数有一定的差别。该方法可能可以推广到更多的果汁含量的测定上。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原橙汁含量的样品进行识别,在用电子鼻定量检测原橙汁的含量时,随着原橙汁含量的增大,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逐渐增大,灵敏度较好,区分度较高。借助仪器内置的多元统计软件对不同原橙汁含量的样品进行了PLS拟合分析,拟合效果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6。说明用电子鼻定量检测原橙汁的含量具有可行性。
二、《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快速测定果汁饮料中橙汁含量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和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3.3 样品制备 |
1.3.4 仪器条件确定 |
1.3.5 标样新橙皮苷的光谱图 |
1.4 橙汁含量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新橙皮苷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
2.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仪器精密度 |
2.3 新橙皮苷定性 |
2.4 新橙皮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
2.5 配制不同浓度样品的回收率试验 |
2.6 国标方法与本方法检测橙汁含量结果 |
3 结论 |
(2)果汁的分类及果汁含量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果汁的分类 |
果汁含量检测的国家标准 |
新型检测方法在果汁检测含量中的应用 |
(3)4种柑桔汁的缓冲能力与氮及灰分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榨汁方法 |
1.2.2 定氮方法 |
1.2.3 灰分的测定方法 |
1.2.4 缓冲系数检测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4种不同品种柑桔汁的缓冲系数测定 |
2.2 4种柑桔汁缓冲系数与氮及灰分的二元回归分析 |
3 结语 |
(4)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汁含量检验标准概述 |
1.1 橙汁、柑汁、桔汁及其饮料中的果汁含量 |
1.2 山楂汁及其饮料中的果汁含量 |
2 果汁含量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
2.1 现行检验标准实用性不强 |
2.1.1 方法复杂繁冗、耗时长 |
2.1.2 药品消耗大、成本高 |
2.1.3 测定结果重现性不好 |
2.2 缺失测定其他果汁含量的国家标准 |
2.3 缺少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法 |
3 国内外常用的果汁含量检测方法 |
3.1 标准折光度 |
3.2 总酸度及缓冲能力 |
3.3 还原糖 |
3.4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
3.5 毛细管等速电泳 |
3.6 电子舌 |
3.7 超声波 |
4 结语 |
(6)缓冲能力与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含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葡萄原汁的制备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葡萄汁溶液的H+浓度随柠檬酸添加量的变化 |
2.2 不同浓度葡萄汁溶液缓冲系数的测定 |
2.3 葡萄汁溶液的缓冲系数和原葡萄汁含量的关系 |
2.5 市售果汁的检验 |
3 结论与讨论 |
(7)苹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样品 |
1.2 标准物质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苹果汁的制备[9] |
2.2 苹果汁部分组分测定方法标准 |
2.3 苹果汁含量测定 |
2.3.1 定义 |
2.3.2 原理 |
2.3.3 方法 |
2.4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果汁含量检测参数的测定结果 |
3.1.1 钾、磷和总黄酮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
3.1.2 苹果酸含量测定 |
3.2 检测结果统计 |
3.3 参数的确定 |
3.3.1 标准值的确定 |
3.3.2 权值的确定 |
3.4 不同苹果汁果汁含量测定结果 |
4 讨论 |
(9)中国主要汁用甜橙果汁和商品橙汁的6个特征指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柑桔汁加工、消费现状 |
1.2 柑桔汁加工掺假问题 |
1.3 柑桔汁特征指标分析 |
1.3.1 无机成分鉴定法 |
1.3.2 有机成分鉴定法 |
1.4 新型检测技术在果汁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
1.4.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
1.4.2 气相色谱技术 |
1.4.3 毛细管等速电泳技术 |
1.4.4 荧光技术 |
1.5 目前国内果汁含量检测标准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1.1 研究背景 |
2.1.2 研究意义 |
2.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2.2.1 研究内容 |
2.2.2 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三章 甜橙鲜果榨汁的果汁含量测定及与其6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原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设备 |
3.2.4 试验方法 |
3.3 试验测定 |
3.3.1 钾工作曲线 |
3.3.2 总磷工作曲线 |
3.3.3 L-脯氨酸工作曲线 |
3.3.4 总黄酮工作曲线 |
3.4 结果及讨论 |
3.4.1 测定结果 |
3.4.2 样品果汁含量与6特征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3 6特征指标含量描述性统计 |
3.4.4 甜橙类果汁的果汁含量方差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商品橙汁的果汁含量测定及与其6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原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设备 |
4.2.4 试验方法 |
4.3 试验测定 |
4.4 结果及讨论 |
4.4.1 测定结果 |
4.4.2 商品果汁含量与6特征指标相关性分析 |
4.4.3 商品汁中6特征指标含量描述性统计 |
4.4.4 商品汁的果汁含量方差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浓缩汁稀释还原对6特征指标含量 |
5.1 前言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原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设备 |
5.2.4 试验方法 |
5.3 试验测定 |
5.4 结果及讨论 |
5.4.1 测定结果 |
5.4.2 浓缩汁稀释还原对其6特征指标含量和果汁含量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甜橙鲜果榨汁的果汁含量测定及与其6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
6.1.2 商品汁的果汁含量测定及与其6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
6.1.3 浓缩汁稀释还原对6特征指标含量及果汁含量的影响 |
6.1.4 计算软件的开发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10)橙汁特征性理化品质分析与鉴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橙汁生产与消费现状 |
2 果汁的掺假 |
2.1 果汁掺假的原因 |
2.2 果汁掺假的手段 |
3 果汁鉴伪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3.1 感官判别法 |
3.2 常规理化法 |
3.3 新型理化检测技术 |
3.4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4 研究目标及内容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橙汁特征理化品质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理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品种原橙汁理化品质分析 |
2.2 不同品牌市售橙汁与橙汁饮料理化品质分析及产品类型判别 |
3 结论 |
第三章 利用芳香成分识别橙汁类型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主要芳香成分图谱分析 |
2.2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电子鼻对橙汁与桔汁的鉴别分析 |
第一节 同一产地不同品种橙汁与桔汁的鉴别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的传感器信号分析 |
2.2 样品的电子鼻检测数据分析 |
3 结论 |
第二节 电子鼻对橙汁中掺入桔汁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主成分分析 |
2.2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3 结论 |
第五章 原橙汁含量的分析 |
第一节 利用缓冲能力检测橙汁饮料中的原橙汁含量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原橙汁含量的橙汁样品缓冲系数的测定 |
2.2 缓冲系数与原橙汁含量的关系 |
2.3 原橙汁含量的计算公式 |
2.4 方法的验证 |
3 结论 |
第二节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原橙汁含量的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的传感器信号分析 |
2.2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3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快速测定果汁饮料中橙汁含量的方法研究[J]. 张克贤,孙勇民,黄艳玲,张轶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21)
- [2]果汁的分类及果汁含量检测分析[J]. 顾小福,赵建荣. 食品安全导刊, 2019(14)
- [3]4种柑桔汁的缓冲能力与氮及灰分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J]. 吴继军,陈卫东,肖更生,徐玉娟,温靖,余元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04)
- [4]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 胡梦坤,岑琴,李丹.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07)
- [5]利用氨基态氮含量及缓冲能力检测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含量的方法研究[J]. 薛美娇,吴朝霞,徐亚平,高跃,吴宇.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4)
- [6]缓冲能力与葡萄汁饮料中原果汁含量关系的研究[J]. 薛美娇,吴朝霞,高跃,吴宇. 中国酿造, 2010(10)
- [7]苹果汁中果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朱孔岳,周静,高一璇. 饮料工业, 2010(05)
- [8]橙汁的果汁含量测定及与其6种特征指标相关性的比较[J]. 杨秀佳,吴厚玖.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1)
- [9]中国主要汁用甜橙果汁和商品橙汁的6个特征指标评价研究[D]. 杨秀佳. 西南大学, 2009(10)
- [10]橙汁特征性理化品质分析与鉴伪方法研究[D]. 张妍.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