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教育生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生活化论文文献综述
季芸[1](2019)在《道德教育渗透于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例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在道德教育中,只有调动学生饱满的参与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我们的智障学生自主性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他们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我完善,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将来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数学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13期)
徐明[2](2018)在《中职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与生活化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道德教育被当今社会认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提高中职道德教育实效。是中职院校得到教育研讨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剖析了影响中职道德教育实效的因素,通过反思困境,提出重要路径,即——中职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8年29期)
侯辰俊[3](2018)在《职业技术人才道德教育的生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核心力量,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职业技术人才作为科学技术人才的一种,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职业技术人次的全面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首先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方面阐述了道德教育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其次从叁个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职业技术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最后提出了对职业技术人才道德教育生活化、实践化的构想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国强[4](2018)在《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旨在改变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的现象,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活和人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作为主体的人与优良生活的双向建构,实质是一种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模式。(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钟发霞[5](2017)在《道德教育生活化转向的应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在反思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之上,实现现代化转向,亦即实现从传统的知性(理论化)道德教育向生活化道德教育的转变。我们不仅要明确道德教育生活化转向的学理基础,知晓道德教育生活化转向的现实需求,而且要正确把握道德教育生活化转向的内在要求,摆脱道德教育日渐空泛、理想化的"乌托邦",真正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正心修身,涵养品德,健全人格,做一个明德至善的有道德的人。(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7年27期)
丁悦,柳德玉,蔡志红[6](2017)在《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及其对道德成长的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是由人与环境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时间段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具象分析,阐述了影响大学生道德成长的推动力和约束力,并进一步说明如何通过强化推动力,削弱约束力来实现大学生的道德成长。(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金飞[7](2017)在《渗入“生活世界”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所以效益低,最终归结为"知"和"行"的严重脱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要立足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小学思品教师,在陶先生的启迪下,在教学中我致力于改正过去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多,感悟少、理论多,情感少、知识多,实践少的弊端,力求实现思品教学课堂的"生活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了解课前实际生活经验,铺就学生道德认识坦途(本文来源于《吉林教育》期刊2017年13期)
夏明群[8](2016)在《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与生活化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历来都是高校道德教育研讨的重点,也是高校道德教育探究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现行高校道德教育现状出发,剖析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之影响因素,反思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继而提出其走出当前困境、提高其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高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A2期)
杨丽平[9](2016)在《对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为胡塞尔最早提出,自传至我国学术界,便以具备绝对话语权的强势态度得到了大多数德育研究者的普遍推崇,然而在最基层的教育现场,道德教育依旧被"悬于空中"。本文从"生活世界"的本意入手,分析生活的本质属性,探寻道德教育与真正的"生活世界"之间的衔接点。(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6年16期)
郝勇东[10](2016)在《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生活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涉及学生心灵的塑造、品格的培育、行为的养成。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渗透进生活,这样才能迸发出力量。这一观点对于当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5-17)
道德教育生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职道德教育被当今社会认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提高中职道德教育实效。是中职院校得到教育研讨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剖析了影响中职道德教育实效的因素,通过反思困境,提出重要路径,即——中职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教育生活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季芸.道德教育渗透于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例谈[J].数学教学通讯.2019
[2].徐明.中职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与生活化回归[J].情感读本.2018
[3].侯辰俊.职业技术人才道德教育的生活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4].张国强.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J].菏泽学院学报.2018
[5].钟发霞.道德教育生活化转向的应然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7
[6].丁悦,柳德玉,蔡志红.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及其对道德成长的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7].金飞.渗入“生活世界”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
[8].夏明群.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与生活化回归[J].考试周刊.2016
[9].杨丽平.对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再认识[J].读书文摘.2016
[10].郝勇东.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生活化[N].人民日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