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膨胀波火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膨胀波火炮,内弹道,打开时间
膨胀波火炮论文文献综述
郭张霞,范光明,刘国志,田家林,张登谦[1](2019)在《膨胀波火炮喷口打开时间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是膨胀波火炮减小后坐和降低身管热量的关键,本文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建立的膨胀波火炮内弹道模型,分析计算膨胀波火炮惯性炮闩的质量、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和惯性炮闩的最大行程长对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惯性炮闩的质量对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影响很大;惯性炮闩的最大行程长与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成正比;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对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的影响极小.该结果可以为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范光明[2](2019)在《膨胀波火炮惯性炮闩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波火炮能够在保证威力的情况下,减小后坐和降低身管热量,缓解了火炮机动性和威力之间的矛盾,并且能够通过控制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机的方式,来控制弹丸初速,提高了火炮的发射性能。因而被称之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新型火炮之一。针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发射机理、惯性炮闩结构参数对膨胀波火炮弹道特征量的影响以及内弹道过程进行研究,对膨胀波火炮的研究及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对比了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与无后坐力炮等低后坐火炮的弹道特点,建立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物理模型,并对膨胀波火炮闭膛时期、惯性炮闩运动时期以及火药燃气后喷时期的弹道特性进行分析,建立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发射模型。其次,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程序,比较常规闭膛火炮的内弹道曲线与膨胀波火炮内弹道的差异;用相关实验结果来验证建立的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模型是正确的。综合分析惯性炮闩的结构参数(惯性炮闩的质量、最大后坐行程长和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对膨胀波火炮的弹道特征量(膛压、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和火药燃气的后喷流量等)产生的影响,得到一些基本的理论,对于膨胀波火炮的研究设计与性能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动网格技术及UDF进行仿真初始化,耦合弹丸在膛内的运动状态,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发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火药燃气在炮口和炮尾的流动状态,研究冲击波在炮尾的分布情况,计算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后喷流场的危险区域,并分析惯性炮闩的结构参数对该危险区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18)
范光明,郭张霞,田家林,王振嵘,罗鹏[3](2018)在《惯性炮闩对膨胀波火炮膛压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惯性炮闩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膛压的影响,建立了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模型。计算分析了惯性炮闩的质量、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和惯性炮闩的最大行程长对膨胀波火炮的膛压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惯性炮闩的质量对膨胀波火炮的膛压影响较大,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对膨胀波火炮膛压影响较小,惯性炮闩的最大行程长对膨胀波火炮的最大膛压影响很小。该结果能够为膨胀波火炮惯性炮闩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韩铁,吴亚山,郝博,梁振刚[4](2016)在《前置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结构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火炮威力的提高会增加自身重量,严重影响火炮机动性,且巨大的后坐冲量会使炮身失稳,不利于射击精度。减轻火炮自重,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和机动性,运用新型膨胀波技术,以122自行火炮为基础,设计出前置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的基本结构。建立后喷装置模型,利用Fluent软件燃气后喷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分析影响前置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的几个关键参数,后喷装置与身管的连接位置、后喷装置进出口面积及后喷装置与身管法线的连接角度,对后喷装置结构进行优化,确定出122 mm前置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的最佳结构。(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耀,袁志华,梁振刚[5](2013)在《膨胀波火炮前置式喷口连接角对火炮后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前置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ZBL-09式122mm自行火炮前置式后喷装置的简化模型;喷管间距不同时,应用FLUENT软件对影响反后坐效能的后喷装置入口与身管法线的连接角度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最佳连接角度与喷管间距的关系,最佳连接角度随喷管间距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张小嘎,狄长春,赵金辉,朱二男,关守强[6](2012)在《装填条件对膨胀波火炮弹道设计评价标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波火炮利用发射过程中精确打开炮闩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火炮后坐的目的。采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对膨胀波火炮发射过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计算并分析了药室容积、装药量、弹丸质量等装填参数对膨胀波火炮有效功率、炮膛工作容积利用率和火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等弹道设计评价标准的影响规律,为膨胀波火炮弹药系统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2年12期)
张小嘎,狄长春,郭博,李杰仁,刘波[7](2011)在《双门式炮闩膨胀波火炮最佳开闩时机确定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波火炮利用开闩后膨胀波从膛底传播到弹底需要时间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火炮后坐行程的目的。根据膨胀波火炮的发射原理,对最新设计研制的双门式炮闩膨胀波火炮进行了经典内弹道建模和数值仿真,并利用反推法计算了双门式膨胀波火炮膨胀波在身管内的传播速度和行程,进而获得最佳开闩时机。结果表明内弹道模型的不同,得到的最佳开闩时机也不同。(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岳文龙,董彦诚,李雪松,宿明臣[8](2011)在《膨胀波火炮内弹道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波火炮是在保持弹丸炮口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提前开启闩体使发射药气体后喷,从而大幅度减小火炮的后坐动量的一种新发射原理。该火炮是解决火炮系统威力和机动性矛盾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应用两相流内弹道理论,针对某口径火炮发射过程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开启闩体后波的传播的运动规律,指出了该火炮减小后坐动量应采取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小嘎,狄长春,刘林,李杰仁[9](2011)在《装填条件对膨胀波火炮发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波火炮利用发射过程中精确打开炮闩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火炮后坐的目的。采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对膨胀波火炮发射过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计算并分析了药室容积、装药量、弹丸质量等装填参数对膨胀波火炮后坐减小率、膛内平均温度减小率、后效期结束时间提前率的影响规律,为膨胀波火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陈新,曹从咏,周翠平[10](2010)在《膨胀波火炮后喷冲击波流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后喷冲击波流场特性,以确定其危险区域,针对膨胀波火炮排气方式以及后喷冲击波流场的复杂波系特性,建立了叁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采用一阶精度的迎风总差分变小格式及自适应网格技术,对某口径膛底排气膨胀波火炮的后喷冲击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后喷冲击波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尽管差分格式的精度为一阶,通过采用自适应网格技术,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激波分辨率;同时可以确定冲击波超压的大小,以此确定膨胀波火炮后喷冲击波的安全范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膨胀波火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膨胀波火炮能够在保证威力的情况下,减小后坐和降低身管热量,缓解了火炮机动性和威力之间的矛盾,并且能够通过控制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机的方式,来控制弹丸初速,提高了火炮的发射性能。因而被称之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新型火炮之一。针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发射机理、惯性炮闩结构参数对膨胀波火炮弹道特征量的影响以及内弹道过程进行研究,对膨胀波火炮的研究及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对比了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与无后坐力炮等低后坐火炮的弹道特点,建立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物理模型,并对膨胀波火炮闭膛时期、惯性炮闩运动时期以及火药燃气后喷时期的弹道特性进行分析,建立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发射模型。其次,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程序,比较常规闭膛火炮的内弹道曲线与膨胀波火炮内弹道的差异;用相关实验结果来验证建立的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模型是正确的。综合分析惯性炮闩的结构参数(惯性炮闩的质量、最大后坐行程长和惯性炮闩的启动压力)对膨胀波火炮的弹道特征量(膛压、后喷装置喷口打开时间和火药燃气的后喷流量等)产生的影响,得到一些基本的理论,对于膨胀波火炮的研究设计与性能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动网格技术及UDF进行仿真初始化,耦合弹丸在膛内的运动状态,对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的发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火药燃气在炮口和炮尾的流动状态,研究冲击波在炮尾的分布情况,计算惯性炮闩式膨胀波火炮后喷流场的危险区域,并分析惯性炮闩的结构参数对该危险区域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膨胀波火炮论文参考文献
[1].郭张霞,范光明,刘国志,田家林,张登谦.膨胀波火炮喷口打开时间影响因素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范光明.膨胀波火炮惯性炮闩运动分析[D].中北大学.2019
[3].范光明,郭张霞,田家林,王振嵘,罗鹏.惯性炮闩对膨胀波火炮膛压影响分析[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8
[4].韩铁,吴亚山,郝博,梁振刚.前置式膨胀波火炮后喷装置结构研究及优化[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刘耀,袁志华,梁振刚.膨胀波火炮前置式喷口连接角对火炮后坐的影响[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3
[6].张小嘎,狄长春,赵金辉,朱二男,关守强.装填条件对膨胀波火炮弹道设计评价标准的影响[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
[7].张小嘎,狄长春,郭博,李杰仁,刘波.双门式炮闩膨胀波火炮最佳开闩时机确定和分析[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1
[8].岳文龙,董彦诚,李雪松,宿明臣.膨胀波火炮内弹道初步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1
[9].张小嘎,狄长春,刘林,李杰仁.装填条件对膨胀波火炮发射性能的影响[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1
[10].陈新,曹从咏,周翠平.膨胀波火炮后喷冲击波流场数值模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