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浮岛论文-王素玉,张飞,何嘉辉

生物浮岛论文-王素玉,张飞,何嘉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浮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浮岛,植物,净化效果

生物浮岛论文文献综述

王素玉,张飞,何嘉辉[1](2019)在《生物浮岛净化效果及植物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浮岛技术建立生态示范工程,并确定以美人蕉和风车草等为主的高等植物构建生物浮岛与水体自净相结合的恢复体系。研究表明生物浮岛技术对河道的水质具有一定的保持和净化作用。结合景观要求,提出多种浮岛植物搭配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8期)

卜久贺,梁红丽,王楠,张高峰,李春晖[2](2018)在《一种景观式新型微纳米增氧生物浮岛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湖富营养化是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同时关系到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景观式新型微纳米增氧生物浮岛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开封市包公湖以测试其治理效果。经过为期31 d的测试,富营养化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底泥厚度逐渐减小。溶解氧、透明度的指标增长率分别为150%、192%,底泥厚度、生物量、总氮、总磷、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的指标削减率分别为42. 9%、98. 2%、90. 2%、95. 1%、95. 7%、70. 9%。由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计算分析结果可知,水体经过处理后由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变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河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杨健[3](2018)在《生物浮岛+生物柱组合模块用于城市黑臭水体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城市地表水由于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演变成黑臭水体,住建部2016年公布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其中,河流1595条,占85.7%;湖、塘266个,占14.3%。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十分棘手,存在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昂贵的难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本文采用生物浮岛+多孔生物柱组合模块进行城市黑臭水体的处理,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在消除城市河道黑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刘旻慧,闻学政,张志勇,王岩,刘海琴[4](2017)在《生物浮岛与漂浮植物对开放池塘水质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研发流量可控的密闭漂浮性水槽开展河道原位模拟实验,研究了挺水植物菖蒲(种植于浮岛上)与漂浮植物凤眼莲对受到城市污水污染的开放池塘水质净化效果以及系统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归趋。结果表明,菖蒲和凤眼莲对水体藻类密度和叶绿素a削减率达到90%以上,对COD_(Mn)浓度削减率达到45%以上。经过10 m长水槽后,种植了凤眼莲的水槽水体其TN和TP浓度分别由3.71和0.24 mg/L降低至1.71和0.09 mg/L,而设置有菖蒲浮岛的水槽其水体TN和TP浓度则分别降低至2.69和0.16 mg/L。在水体N、P的总削减量中,凤眼莲吸收作用分别占84.31%和77.52%,而在菖蒲浮岛系统中,菖蒲的吸收作用仅分别占7.72%和8.55%,菖蒲净化系统中氮、磷的物理沉淀量显着高于凤眼莲组,分别达到35.26%和51.58%,但仍有57%和39%以上的氮和磷去向未知,推测可能与浮岛上生长的生物膜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选用凤眼莲和浮岛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提供借签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何勇凤,王亚龙,王旭歌,朱永久,杨德国[5](2016)在《生物浮岛对长湖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治理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开展生物浮岛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藻类大量生长的季节(7—9月),浮岛区水体中TN_w、DO、TSS、Chl-a含量以及TLI值较对照区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6%~62.3%,其中以Chl-a含量下降最明显;浮岛上下游区域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存在差异性,而且下游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上游有所下降。由此可见,生物浮岛能有效吸附长湖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对其藻类水华的爆发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长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徐文洋[6](2015)在《生物浮岛在水质净化中的优化布局及智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水体去营养化过程中生物浮岛的优化布局与智能控制问题,分为五章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地介绍和研究。绪论中主要介绍了浮岛的研究背景、发展历史、应用前景、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文中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章研究了圆形区域的分散布局问题,建立了两个基于不同目标的数学规划模型,将布局问题转化为模型的求解问题,并提出了一个界为1/2的近似算法,最终通过实例求解分析,验证了布局模型及理论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为浮岛的优化布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章将浮岛的优化布局问题一分为二,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分别解决了浮岛的使用数量、类型的选择和布局问题,改进分层布局近似算法,对比分析了利用改进后的近似算法和梯度方法求解的布局方案,并通过两个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布局模型和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章分析了生物浮岛的智能控制问题,设计了智能控制平台与系统,通过控制平台中的超声波传感器测算浮岛之间以及浮岛与水域边界间的距离,来控制浮岛的固定和漂移。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浮岛的快速到达重污染水域净化水质,当水域中的水质达标后,还可以对浮岛进行列队排列,提升水域的景观价值。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今后的工作和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田雄[7](2014)在《模拟人工生物浮岛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植物为供试材料,用浮岛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水桶和玻璃缸为模拟场所,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植物筛选试验。在静态条件下,对梭鱼草、水葱、灯心草、芦苇、香蒲和菖蒲6种植物进行筛选试验。从植物生长量,植物的成活率等方面的比选结果表明梭鱼草、水葱、灯心草叁种植物适合作为人工浮岛上的植物。(2)在静态条件下,单一植物梭鱼草人工浮岛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最好,对水体中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8.95%、27.78%、38.04%;相同比例混合植物梭鱼草与灯心草组合的人工浮岛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最好,对水体中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5.23%、37.70%、47.96%;不同比例混合植物型人工浮岛中对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COD的去除率最低分别为57.33%、39.29%、49.24%,其中由梭鱼草、灯心草与水葱组成比例为3:2:1的人工浮岛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最好,对水体中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5.06%、48.81%、58.11%,不同比例混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优于单一植物人工浮岛以及相同比例混合植物人工浮岛,同时不同比例混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水体透明度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人工浮岛上的植物生长良好。(3)在动态条件下,不同比例混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TP、COD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由梭鱼草、灯心草与水葱组成比例为1:2:3的人工浮岛对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COD的去除率最低分别为40.34%、34.46%、36.19%;由梭鱼草、灯心草与水葱组成比例为3:2:1的人工浮岛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最好,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65%、40.82%、43.55%。(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徐昱[8](2014)在《浙江湖州“生物浮岛”净化乡村河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为了配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推广"生物浮岛","生物浮岛"技术通过在河道中设置浮岛,在"浮岛"上人工栽培鸢尾花、美人蕉、睡莲、铜钱草等水生植物,将富营养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和自净功能,既美化了乡村河道,又净化了水体,达到了生态治污的双赢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市场周刊》期刊2014年19期)

郑杨忠,敖鸿毅,彭成荣,熊雄,吴辰熙[9](2013)在《生物浮岛对叁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水质和浮游藻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峡库区香溪河支流高岚河库湾修建了生物浮岛,并在浮岛周围及上下游设置点位监测理化指标和浮游藻类。结果发现高岚河水体处于中营养型-轻度富营养型水平。在8月期间,藻类大量生长,浮岛区理化指标Chla、DO、CODMn、低于对照区,NH4+-N、高于对照区。浮岛上植物去除TN负荷顺序为美人蕉﹥风车草﹥菖蒲﹥梭鱼草。去除TP负荷顺序为美人蕉﹥风车草﹥梭鱼草﹥菖蒲。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单位干重的TN含量逐渐降低,T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浮岛区和对照区发现藻类7门31属,4月藻类主要以绿藻、硅藻为主,8月主要以蓝藻为主。浮岛区和对照区藻类种群结构无明显差异。在8、9月,浮岛区藻类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区。蓝藻种群与CODMn呈正相关(r=0.6829)。藻类生物量及种群结构随时间变化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2-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0](2013)在《生物浮岛水质净化装置增加水体处理面积》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徐皓等人发明的“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生物浮岛水质净化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的水质净化装置,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生物浮岛水质净化装置,在圆柱形的筒身顶部覆盖圆弧形的盖棚;筒身(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3-08-12)

生物浮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湖富营养化是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同时关系到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景观式新型微纳米增氧生物浮岛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开封市包公湖以测试其治理效果。经过为期31 d的测试,富营养化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底泥厚度逐渐减小。溶解氧、透明度的指标增长率分别为150%、192%,底泥厚度、生物量、总氮、总磷、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的指标削减率分别为42. 9%、98. 2%、90. 2%、95. 1%、95. 7%、70. 9%。由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计算分析结果可知,水体经过处理后由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变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河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浮岛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素玉,张飞,何嘉辉.生物浮岛净化效果及植物配置研究[J].山东化工.2019

[2].卜久贺,梁红丽,王楠,张高峰,李春晖.一种景观式新型微纳米增氧生物浮岛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杨健.生物浮岛+生物柱组合模块用于城市黑臭水体处理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

[4].刘旻慧,闻学政,张志勇,王岩,刘海琴.生物浮岛与漂浮植物对开放池塘水质净化效果[J].水生生物学报.2017

[5].何勇凤,王亚龙,王旭歌,朱永久,杨德国.生物浮岛对长湖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6

[6].徐文洋.生物浮岛在水质净化中的优化布局及智能控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7].田雄.模拟人工生物浮岛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8].徐昱.浙江湖州“生物浮岛”净化乡村河道[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

[9].郑杨忠,敖鸿毅,彭成荣,熊雄,吴辰熙.生物浮岛对叁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水质和浮游藻类的影响[C].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2013

[1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浮岛水质净化装置增加水体处理面积[N].中国渔业报.2013

标签:;  ;  ;  

生物浮岛论文-王素玉,张飞,何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