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盐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盐源61570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电网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电网的建设仍然存在着滞后等等。如果在对电网规划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对居民的正常用电造成影响,同时对城市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电网规划与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网;规划;建设
引言
电网改革工作的不断扩展,使电网规划建设越来越合理。城市电网建设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当然,驱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但是很多城市的电网规划实际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规划,在电能耗费上也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大量的能源生产供给也会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1科学合理规划电网的积极意义
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时,首先要对电网进行科学规划,使电力系统可以得到专业性的设计,这些被应用到电网建设中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渐发生着革新,可以与时俱进地使用新技术,能够让电网的规划质量得到提升。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可以让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得到降低,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但是想要电网规划可以尽善尽美,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城市的基础建设环境进行了解,采用合适的勘测技术对影响建设规划的因素进行查找。城市电网妥善合理的建设让人们的基本生活秩序得以保障,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是除了兼顾社会与经济效益,设计人员还要对城市未来的土地规划以及人口容量变动进行考虑,因为这些因素会对电网建设的运行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可以应对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突发状况,同时还要对一些与电网规划知识产生对接联系的周边知识进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运行平稳且符合城市快步发展要求的电力输送网络。电网建设规划是一项工程量大、处理步骤复杂、工艺涉及种类多的工程,所以开展设计、建设步骤时,技术人员应对建设步骤的有效开展进行合理组织。
2电网规划设计的要点
2.1提升电网的可靠性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增大,且部分地区城市人口密度提高,使得我国城市对电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电量方面明显增加,也对电力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城市中的电网规划,更应该考虑城市人口密度大、电力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城市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电力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只有将电力安全性和可靠性纳入规划设计,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用电需求,保证电力资源供应的稳定。城市中,居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以往耗能较高、污染较大的交通方式已经逐渐被电力公交车、电力铁路等环保型交通方式取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出行,也对城市环保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也为电网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旦电网系统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城市交通,造成居民出行困难,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所以,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在城市电网规范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注重经济性和技术性
电力行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之一,相关企业必然要关注经济效益。受国外企业的冲击,电力行业经济的发展处于十分严峻的状态,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将电网的未来发展与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经营成本,进行精益化的企业管理,以促进企业投资效益的提高。此外,要将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方案与经济型、技术性进行对比研究,在满足技术性要求为前提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社会效益的方案并实施,形成集经济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特色城市电网。
2.3做好基础数据的管理
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和设计前,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对电网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制成原有数据,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可靠。要根据原始数据对电力负荷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为城市电网现状的评价与估测提供素材。同时,根据基础数据分析当前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容载比、线路的线耗、线路的负载率等一系列数据,通过分析与处理找出当前电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提供方向和基础,也为日后城市电网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提供可靠数据,促进城市电网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2.4负荷预测技术
现阶段,行业上有多种负荷预测的方法。因此,相关规划和设计人员在对负荷预测技术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实际经验和城市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负荷预测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所选的预测方法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实际规划和测量过程中,负荷预测工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且不同城市和地区条件差异相对较大,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负荷预测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采用两种负荷预测方法,非参数模型和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所面向的对象是不确定的,而电力负荷预测这项工作的特点是明显的时效性和非线性,具体包含模糊预测法、动力学方法等。参数模型是指深入分析负荷本身和各负荷间互相影响的因素,同时结合具体影响结果构建出相应的参数模型。参数模型方法较为传统,包含了外推法、单耗法等多种内容。由于负荷检测的重要性,进行负荷选择时,需要结合以上分析和研究,并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方案,保证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负荷预测方法的选择方面,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电网设计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安全的电力,满足人民群众和城市建设的用电需求,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电网,形成理想的用电状态,并且不断完善城市电力网络的规划设计,注重后续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电力服务,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电网规划评估
电网规划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需要电网规划评估做基础保障。电网规划评估工作是结合规划设计方案评估来分析与总结规划方案,从而对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和判断。这项工作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在评估过程中更需要对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尽可能多地考虑影响因素,并在之后的规划设计评估工作中对短路电流等进行数量庞大的计算。因此,电网规划设计评估对电网规划设计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的评价和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配网建设
3.1主站、子站与终端的建设
主站是整个配网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信息交互线路的基础上来搭建一个主站框架,按照CIM中的规则和定律来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实现系统之间信息数据等的传输交流,以SOA为基础构建信息交互总线框架,以此来实现配网系统的自动化。最终所创建的配网主站系统由多个层次构成:支撑平台层、硬件层、应用层等,各个硬件设备都选择正规的通用性设备,主站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等则依赖于Linux操作系统。子站与终端的建设要注重子站与终端的选型,前者选择通信汇集型,后者则可以选择网络型,并实现子站与主站之间的链接。其中子站能够实现多项功能、多种作用的统一、集中管理,例如:集中数据、筛选与转发信息等,以此来控制主体网络系统中通信结点的出现,确保主体网高效传输数据信息。硬件平台则适合引入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达到特定标准的环网单元、配电室等都应增设一套站所终端,对DTU进行科学安装,可以选择落地式安装模式,可以直接用站内电源提供照明电能。杆上的调度开关则适合增设一套馈线终端,出线开关柜则应配置故障指示设备,用来集中收集相关的故障信息。
3.2网架的智能化改造
基于已有的网架结构,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自动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来对配网网架进行智能化改造,达到最终的网络重构,将关联密切的线路进行分组,成为一个配电子网,从而为负荷的灵活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实现故障问题的高效化隔离,实现配网系统功能的自动化恢复。选择双联络接线模式,并及时除去冗杂的联络点,单个配网内部要尽可能地涵盖多个电源点,从整体上打造出一个网架构造清楚、供电地域分布清晰、负荷分配合理的网架模式,通过优化接线模式来提升配网运行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配网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配网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重要线路必然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要对这部分线路实施分流处理,确保其达到N-1负荷转供的目标,一些末端无联络的线路则可以凭借释放电缆来达到网架智能化改造的目标,从而确保线路联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自动化建设的目标。
3.3电气设备的优化与改造
电气设备是整个配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必须加大对电气设备的改造力度,及时更新、更换一些年久失修的电气设备,例如:10kV开关柜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容易出现问题,应该对其进行自动化改造,相反,如果是运行良好、却未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的环网单元、配电室等则应该配置电动化操作机构,开关辅助节点等,同时,将PT配设在环网单元中,用来提供电能供应服务,同时,还要根据配网自动化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来对柱上调度开关实施优化改造,提高其智能化水平。
3.4研究具有一定抗灾能力的配网系统
配网系统在特殊环境下,例如: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等频发环境下,能够自行恢复供电功能,是否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则需要从规划时期入手,加强对配网系统的规划,设计规划出一个牢固、灵活、强大的电网。智能化配网的建设与规划不仅要考虑到最大负荷以及负荷动态增长的现状,同时也要照顾到特殊情况,例如:自然灾害频发、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作用等配网功能的自动化回归、智能化恢复,而且要将特殊条件下所酿成的经济性损失纳入考虑范围,而且要极力控制配网系统风险,使其处于可被接受的范围,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设电力系统基础设施,探究出具有一定抗灾能力的配网系统,优化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特殊灾害条件下配网能够自行恢复运转,体现出良好的自我痊愈能力,同时,也要深入分析配网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例如:电源具体的位置、负荷的增长度,配网系统建设所需要的成本投入等,也要对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加以分析,为配网的科学规划以及相关风险的预测、评估等提供解决对策。
3.5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系统规划建设
所谓的配网智能化建设,其主体优势之一就是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这其中有待于微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微网视为配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该网达到配网系统内部电源与负荷的统一化工作,而且同主网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以此来达到高效供电服务的目标,提升电能质量以及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系统,其具体规划建设应该围绕供电企业这一核心,相关的开发商应该积极负责研究、规划能够确保分布式电源和配网系统之间协调运转的一个平台与模式,最终探究出一套健全的效益评估策略,重点分析出分布式电源的布点模式、定容方法,同时,也要科学地分析、规划出分布式电源、变电站等的协调优化规划。
结语
做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关系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电力生产效益,因此,为了消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增强电网的实际应用效果,应重视工程质量管理,促使配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得到高效处理,全面提升我国电力生产水平,完善电力基础设施,为电力配网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配网长期运行中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恒刚.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视界,2017,(28):130,144.
[2]季宁,雒文博.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关键技术探析[J].电工文摘,2016,(4):69-71.
[4]李文奇.变电站一次设备运行中状态检修问题的分析和探索[J].科技尚品,2016(1):238-239.